北京林业大学的“繁花”创新之路

2024-07-11 09:21:56    作者:孙明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浏览次数:

北京林业大学的“繁花”创新之路

低维护抗寒月季品种在新疆奎屯应用示范 郑唐春摄

北京林业大学的“繁花”创新之路

自育牡丹品种示范生产 成仿云摄

北京林业大学的“繁花”创新之路

自育百合品种生产示范 贾桂霞摄

北京林业大学的“繁花”创新之路

京林系列地被菊示范栽培 盛振兴摄

  花卉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富民产业,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抓手。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国、重要的花卉贸易国和花卉消费国,目前正值花卉产业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但在花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新品种创制和科技支撑产业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优势,联动生产端,产研结合、聚力创新是我国花卉产业提质增效的必由之路。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以下简称“学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一大批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面知名的教授专家。在花卉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持续发挥学科引领作用,依托国家花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花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产学研系列创新平台,在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中国名花及特色花卉种质创新及高效繁殖及标准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推动花卉种源自主可控

  中国是公认的“世界花园之母”,观赏植物(花卉)种质资源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率先提出了“改革名花走新路、选拔野花进家园”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眼光的学科发展观点。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科教师结合自身研究,对梅花、牡丹、芍药、菊花、月季、紫薇等中国传统名花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和整理,建立种质资源圃,同时出版学术专著。自“十五”开始,学科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始了较为广泛、全面的全国野生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近6000种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系统编目(原环保部数据库)。2004年至今,对宁夏、甘肃、西藏、青海等20余个省份进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调查种类累计上万种。其中,基于对西北地区野生观赏植物资源的调查成果,陆续编著出版了《中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系列丛书的宁夏卷、西藏卷①、新疆卷①。学科结合研究方向和特点,深入调查、收集蔷薇属、李属(梅花和榆叶梅)等23个科属的重点专类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并获批了梅花、紫薇、榆叶梅等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学科连续24年组织召开中国观赏园艺学术研讨会,率先提出“中国千种新花卉计划”及开发策略,并制定行业标准,连续多年组织召开“千种新花卉论坛”。这些工作为传统名花与新优花卉的资源收集与保存、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做好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的基础上,进行新品种研发与创制,是花卉种源自主可控的关键。

  学科从建设之初就重视资源保护和利用,从2000年开始探索花卉种质“永久保存”的超低温保存技术,构建了不同类型的园林植物的茎尖、花粉、种子等超低温保存规程,建立了世界首个园林植物超低温花粉库,并持续开展种质长期保存效果的跟踪评价。

  梅花研究团队三代科研人员薪火相传七十载,摸清了梅花种质资源和品种家底,创立了梅花品种二元分类法,开创中国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先河。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菊属、广义菊属野生种的收集,收集了千余份中国传统大菊品种并进行了资源评价工作,陆续引进了用于菊花性状改良的盆栽小菊、切花菊及球菊品种,建立了中国最为齐全的菊属植物基因库。发表了菊属新种——匍地菊(Chrysanthemum yantaiense),阐明特异抗旱、耐盐、耐热种质的抗性机制,筛选出系列菊花新种质,培育出了抗性强、株型低矮、着花繁密的地被菊系列品种。

  在北京、洛阳等多地建立了牡丹种质资源基地,在牡丹远缘杂交和新优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出中国第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亚组间、组间远缘杂交新品种。摸清了中国芍药资源家底,初步明确了品种的起源、亲缘关系、倍性演化和系统演化规律,优化了芍药育种体系,开展品种间、品种和野生种、组间、亚组间、种间远缘杂交等多途径育种,培育出一系列适宜露地栽培、适宜设施弱光环境、适宜容器种植芍药新品种。学科教师在传统名花及新花卉选育方面开展的大量种质创新和育种工作成果,已在全国各地大面积推广,支撑了花卉产业发展。

  促进花卉科技自立自强

  学科花卉研发基础扎实,拥有近60年的成果积淀和技术储备。“十五”至“十三五”期间,主持承担了数十项花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行业重要项目,取得一批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志性成果,开发出一批花卉实用技术,为引领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方向、提升行业科技进步、推动花卉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

  月季产业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建立了全面、国际领先的蔷薇属植物基因库,保存种质资源5000余份,构建了种质资源精准评价技术体系,创新了月季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利用远缘杂交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高效育种技术体系,优化了月季生产关键技术,实现种苗周年高效生产。培育的抗寒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可在新疆、黑龙江等地零下40摄氏度自然条件下露地越冬,是北方节约型园林建设的优良材料。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病、抗寒、低维护月季新品种62个,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7项,转让或授权生产7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制定企业标准2项。培育的新品种获世界园艺博览会、世界月季大会等奖项9项。新品种应用推广到15个省区,产值增加4.73亿元,出口创汇1216.30万美元。培养研究生21名,技术培训1114人次,带动3000个农户增收致富。该成果获202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21年梁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在南半球新型木本切花品种选育和产业化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率先引进200余个种和品种,攻克了新型木本切花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技术,实现高档切花低能耗生产,建立了符合国情的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培育山龙眼科木本切花优良品系21个,八仙花新品种20个,八仙花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12项,欧盟植物品种专利3项,帝王花品种获云南省良种2项。2012—2019年生产切花850万枝,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有效打破了国外垄断。促进了新型木本切花产业升级、增加了国产切花市场份额,与南半球同类花卉生产实现国际市场的季节性互补,带动云南花农就业致富,助力乡村振兴。该成果获2020年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百合优异种质挖掘、短童期和抗灰霉病育种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对百合种质资源开展系统研究,挖掘优异种质,利用分子、细胞和遗传学技术解析百合的早花机制,评价了百合灰霉病抗性,并筛选高抗种质。构建了高效育种及种球繁育技术,建立了切花规模化生产技术,培育百合切花优良种质50余个,获植物新品种权5项,国际登录24个,北京市良种审定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年均生产种球1000万粒,直接经济效益1207万元。该成果获202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研发了梅花和牡丹等中国传统名花产业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以梅花、牡丹等中国传统名花品种改良和产业升级为目标,经过系统研发,在组学研究及性状解析、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等全产业链创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36项,国家林木良种审定3项,世园会和中国花博会等新产品奖19项,新品种在14省区及美、德、法等国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14项,制定行业标准1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系列高水平论文。培育出能耐受零下35摄氏度的抗寒梅花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抗寒性显著增强,可在北京、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区栽培应用。显著提高了北方地区城市园林早春开花植物多样性和景观丰富度,提升了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同时,培育出长花枝牡丹品种,丰富了木本切花种类。累计栽培示范梅花和牡丹种苗1871万株、盆花170.9万盆,开发衍生产品30余种,示范推广面积2.13万亩,累计新增产值8.42亿元。项目实施累计培训生产技术人员4582人次,带动10615农户增收致富。相关成果分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梁希林业科技奖二等奖。

  在北京重要园林宿根花卉品种选育与产业化方面取得进展。建立了宿根花卉种质资源圃,收集原生种58个、品种1123个。采用ISSR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90种萱草和10种北方野生鸢尾的指纹图谱。克隆出萱草二次开花相关基因HTFL1,探明调控萱草二次开花性状的3种基因型,培育出32个二次开花的新品种并获得国际品种登录。研发出利用GA处理、低温沙藏打破萱草、鸢尾种子休眠的技术,使发芽率达90%以上。建立萱草组培快繁技术体系、低能耗光源及无糖培养技术,缩短生产周期35%—50%,繁殖效率提高10倍以上。开展了孢子萌发、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诱导等关键技术的研究,繁殖系数比传统方法提高15倍以上。生产示范面积450亩,生产种苗1355万株,新增经济效益3949万元,新增利润776万元。相关成果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也已成为全民共识。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将持续推进花卉产业相关重大科学问题及工程技术问题的研发和集成,聚焦园林植物高精尖人才培养,为建设“青山绿水,四时花香”的宜居生态环境,推动中国花卉行业进步,提升行业竞争力,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院长助理,园林系主任,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负责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缤纷暑期趣北京”文旅生活季开启

“缤纷暑期趣北京”文旅生活季开启

“缤纷暑期趣北京”文旅生活季在北京微度假目的地之一——平谷区金海湖碧波岛启动。市文旅局为在京市民和游客,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群体和亲子家庭,推出八大系列主题活动和各类优惠措施【详细】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花艺园”完成竣工验收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花艺园”完成竣工验收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按照上海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之城要求,世博文化公园(雪野路以南)西区项目“花艺园”于近日完成竣工验收。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中绿化种植面积约1.2万平方米【详细】

贵州探索“桥旅融合”新业态 大桥成热门打卡地

贵州探索“桥旅融合”新业态 大桥成热门打卡地

在贵州,桥即是景,与桥相连的景致各有不同。作为世界上主跨最长的山区斜拉桥,鸭池河大桥连接着毕节市与贵阳市。大桥下,乌江源百里画廊景区河水清澄,静影沉碧,两岸峰壁气势恢弘,断层壁画神秘多姿。景向桥借力,桥因景增辉【详细】

北京林业大学成立环境艺术研究所

北京林业大学成立环境艺术研究所

依托北京林业大学学科优势和特色发展方向,环境艺术研究所确立了中国环境艺术档案、碳中和景观与公共艺术、未来博物馆3个研究方向,并与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北京清尚集团、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了合作意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