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多下“绣花功夫”

2024-12-02 08:50:35         来源:人民日报     浏览次数: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抱龙村,坐落于秦岭北麓,是一个风光秀美、环境清幽的小山村。然而,村主干道与农田之间落差两三米,常引发交通事故,急需一道防撞墙。传统做法多为钢筋水泥,但在驻村规划师的指导下,村民们以鹅卵石砌“龙身”,小青瓦塑“龙脊”,构建出一条蜿蜒如游龙的“龙墙”。这道朴实而生动的防撞墙不仅安全实用,还与远处秦岭起伏的山势相映成趣,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们对这道凝聚心血的墙也倍感自豪,总是主动提醒游客爱惜保护。类似“龙墙”这样的“绣花功夫”在抱龙村随处可见,匠心打造的整洁村容与幽美山水交相辉映,使抱龙村焕发迷人魅力,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实践表明,发展乡村旅游需要“绣花功夫”。“绣花功夫”蕴含着对乡土风貌和文化传统的珍视,不仅有利于激发村民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也有利于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与文化,唯有用心发掘、精心守护,方能打造自身独特的文旅资源。而这就需要绣花般精细和耐心地充分调研、精心设计、细心守护。最近我国新增7个联合国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阿者科村的哈尼梯田、官洋村的土楼文化、十八洞村的扶贫精神、桃坪村的羌寨风情、溪头村的青瓷文化、小岗村的改革故事、烟墩角村的海草房,自然风光交融人文风情,文化特点突出,各具引人入胜的魅力。这些乡村正因深耕本土文化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绣花功夫”意味着勤俭节约搞建设。抱龙村在打造广场、修筑龙墙时充分利用废弃砖瓦、天然石材等建材,既降低成本又融入自然环境,既保留原始风貌又提升功能便利。这样的建设避免了大拆大建的破坏,最大程度减少资金投入。同时,当地材料的巧妙运用还凸显文化特色。例如,福建泉州蟳埔村的“蚵壳厝”,以牡蛎壳筑墙,防水、防潮、耐腐,展现了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成为游客必看的独特旅游亮点。

  记住乡愁、留住文化,需要“绣花功夫”,而非大拆大建。后者看似快捷,但忽视了乡村建设的复杂性,容易造成文化消失、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曾几何时,在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导致的“千城一面”备受诟病。今天我们在乡村建设中绝不能再走老路,绝不能让大拆大建导致传统村落风貌消失、文化中断、失去特色,落入“千村一面”的窠臼。

  相比之下,“绣花功夫”是一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科学方法。它以尊重乡村特质为前提,精心雕琢每一处细节,让乡村在保护中得到发展,于和谐中焕发活力。乡村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传统是千百年来岁月所积淀和形成的,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对于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必须倍加尊重、倍加珍惜。只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多下“绣花功夫”,乡村才能成为既宜居又宜游的美好家园。

  许多人向往乡村的淳朴自然、宁静安详,这种需求给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机遇。而村民们对乡土文化的自豪与珍视更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愿更多乡村以“绣花功夫”绘就美好家园,让自然与人文的诗意在广袤田野间生生不息。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数智赋能与人居环境大会征稿启事

  河北美术学院、园冶杯组委会决定委托《资源与生态学报(英文版)》(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围绕大会主题公开征集论文。【详细】

关于举办数智赋能与人居环境大会的通知(第一轮)

  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恰逢处在一个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数字智能如同一股强劲的浪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居环境的提升,在此背景下【详细】

“江南第一私家园林”苏州静思园三次拍卖均流拍

“江南第一私家园林”苏州静思园三次拍卖均流拍

静思园位于同里古镇西侧,占地66亩,园内有36景,曾号称“江南第一私家园林”。据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官网介绍,静思园1993年开始建设,2003年对外开放,以水美、石奇、房古为特色【详细】

抓住“星空之约”里的文旅机遇

抓住“星空之约”里的文旅机遇

北京门头沟发布十大气象景观,并揭牌成为星耀京西星空观赏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