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释放文旅消费活力

2025-02-27 09:22:06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531

  当前,非遗文旅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各地积极创新非遗展示方式、开发文旅融合产品,非遗消费持续增长。多地适时推出非遗旅游线路,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文旅消费的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遗文旅成绩喜人。全国已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00余名。浙江省积极挖掘和利用非遗资源,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云南则依托丰富的少数民族非遗资源,打造了“非遗小镇”等特色项目,通过“非遗+旅游”模式,2024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14万亿元。

  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同样值得关注。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将非遗文旅融合列为重点任务;2022年出台的《关于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传承发展的通知》进一步细化了非遗发展的路径。这为非遗文旅提供了机制保障,推动了非遗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相关政策引导下,非遗文旅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实现良性循环。

  当然,我国非遗文旅发展仍存在一些短板。比如,非遗资源的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力;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人老龄化问题突出,年轻传承人培养机制不完善。又如,非遗文旅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品牌影响力不足。对此,应从产业政策、企业和消费者层面协同发力,挖掘出更多亮点。

  在政策层面,制定非遗文旅区域发展规划,明确各地发展重点,打造特色非遗旅游带,形成差异化发展格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加大资金支持,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支持非遗工坊、非遗主题景区等项目建设,改善交通、住宿等配套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非遗资源数据库,对非遗代表性项目进行数字化登记,保障传承人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在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创新,开发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潜力的非遗文创产品,与知名品牌联名合作,推出非遗元素时尚单品,吸引年轻消费者。通过品牌化运营,提升非遗文旅产品市场认知度,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IP,形成独特文化标识。加强非遗企业与科技、时尚、影视等行业跨界合作,拓展产业链,扩大非遗文旅的传播范围。

  在消费者层面,重视相关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方式,普及非遗知识,增强公众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利用VR、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非遗体验项目,优化消费者体验。倡导理性消费,引导消费者关注非遗的文化价值,避免过度商业化,确保非遗文旅可持续发展。

编辑:liq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济南拟规定四代宅“空中花园”每户标配一处

济南拟规定四代宅“空中花园”每户标配一处

为进一步支持房地产发展,近日,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修订后的《济南市建筑工程容积率计算细则》征求意见。新版细则对第四代住宅的容积率计算、建筑半开敞空间等拟作出修改,推动住宅产品进一步升级迭代【详细】

北京:寸土寸金如何解锁“公园自由”?

北京:寸土寸金如何解锁“公园自由”?

去公园里晒晒太阳吹吹风,尽情享受自然之美,是很多人忙碌生活中的一桩美事。北京的公园已经有整整1100个,这意味着哪怕您每天逛一个公园,也要三年多才能逛个遍。一座国际化都市,土地寸土寸金,究竟是如何解锁了“公园自由”?窥一斑而知全豹【详细】

北京海淀:计划打造26处公园+消费新场景

北京海淀:计划打造26处公园+消费新场景

喝一杯山茶花Dirty咖啡,品一杯红枣六堡茶……春暖花开,正是逛公园的好时候。不少人发现,近期公园里多了消费新场景。昨天,记者从海淀区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海淀区将打造26处公园+消费新场景,让人们在公园的“诗情画意”里感受“烟火气息”【详细】

今年北京将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

今年北京将新增公园绿地200公顷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工作会议获悉:2025年北京计划新增造林绿化1万亩、公园绿地200公顷、绿道1000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5%,林地绿地年碳汇量达到1000万吨,全面完成“十四五”确定的各项指标任务【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