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遗产要闻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地震前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日期:2008-06-04     来源:21CN旅游      作者:   我要评论()



  国家文物局派出的专家组奔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调查在汶川地震中遭损毁的文物。专家们将针对文物的受毁具体情况,形成保护方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表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并不会因为景区内文物建筑遭到严重损毁而被摘牌。

  汶川5·12大地震令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遭受了一场特大浩劫。都江堰的二王庙片区山体滑坡,秦堰楼下沉,三官殿、观澜亭、疏江亭等建筑和围墙、前山门古建筑全部垮塌。青城山片区道教古建筑群严重受损,屋脊、屋面全部毁坏,大部分古建筑倾斜,部分垮塌。令专家们稍感欣慰的是,由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2000多年前建造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都江堰文物部门与水利部门已对出现裂缝的鱼嘴做了灌浆加固处理。

  童明康在实地查看了二王庙片区的受毁情况之后表示,如果排除了这一古建筑群地基塌陷等问题,文物修复工作可在两至三年内完成。他透露,四川地震中受毁文物将组织全国各地的文物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口抢救。完全损毁而难以修复的古建筑也会尽可能保留下来,“如果安全条件允许,也可作为地震受毁文物对外展示”。

  都江堰和青城山在2000年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童明康表示,这一“世遗”的核心部分——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地震中保存基本完好,被破坏的文物建筑也会尽量修复。他说,这一中国重要的世界文化遗产不会有被摘牌的危险。而且,目前国际的一些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和机构还纷纷表示愿意参与到重建工作中,并提供一些资金支持。(南方都市报 许黎娜)

  都江堰是秦国雄心勃勃地为征服六国完成统一大业而在其后方兴建的水利工程。地处黄河支流渭河流域的秦国为了夺取中原,制订了首先吞并相邻的小国“蜀”,再利用岷江、长江的便利征服占据长江中游的楚国,然后北征黄河中下游北方各国的战略。公元前308年,秦灭蜀之蜀郡,开始了其对粮食、兵员供给后方的经营。52年后,即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上游成都的西北。这里是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起点,在地形上具有自流引水的良好条件。要实现引岷江水进入成都,首先需开凿引水口,宝瓶口是利用岷山山脉余端凿开的永久性进水口,是都江堰最早兴建的关键性工程。宝瓶口开凿成功为都江堰的发展开创了广阔的前景。都江堰经历了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至迟在唐代渠首即具备了现在的规模,形成了由分水工程——鱼嘴、导流工程——百丈堤和人字堤、调节工程——飞沙堰、进水口——宝瓶口组成的枢纽工程。鱼嘴建在岷江江心洲的顶端,江水在此一分为二,左侧水流称内江,水流经百丈堤、人字堤、飞沙堰、宝瓶口的综合调节,余水通过飞沙堰汇入岷江。渠首各工程组成有机的整体。科学的布置和合理的高程控制使都江堰排放相宜,运行至今,效益不减。

  都江堰的建筑材料全部就地取材。岷江中的卵石、山区的竹木都是都江堰运用2000多年的主要建筑材料。都江堰所有的工程都由这三种材料修筑:用竹子编成竹笼,或绑扎成杩杈。以卵石充填而成的竹笼堤,以杩杈为骨架的土石堤,可以修筑各类水工设施。中国传统的水工构件、施工工艺几乎都可以在都江堰找到影子。都江堰依靠完善的管理得以维系,工程岁修从公元前3 世纪就成为定例,每年都要投入数千人甚至上万人疏浚河渠,修筑堤堰。人们又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疏浚河渠的技术准则。秦代主管水利的官员在都江堰设置石人,规定宝瓶口水位最高不超过石人肩,最低不超过石人足,这是中国最早设置的水位站,即通过水位控制引水量的水利工程。几千年的灌溉滋养,使得当地人们形成了以其创建者李冰为偶像的水的宗教崇拜,官方的祭祀则成为灌区干渠的官方管理与田间小渠的民间管理之间沟通和协调的纽带。

  古代都江堰灌区基本覆盖成都平原,灌溉面积达到2000 00顷,通航水道纵横平原东南西北,是成都平原行洪的主要通道。干渠进入成都后,渠系不断完善,并构成了成都的城市园林水系。灌溉和舟楫之利使成都自汉代以来便成为全国经济繁荣的重要商业都市之一,成都平原更是以“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而被称为“天府之国”(《华阳国志》)。

  都江堰工程技术产生了长远而广泛的影响。在中国南方甚至日本、韩国都能发现类似的无坝引水枢纽型式、渠系规划以及建筑型式,甚至连竹笼、杩杈这类水工或河工构件的名称也大同小异。

地震前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都江堰宝瓶口

青城山

 

青城山

青城山

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都江堰的秀美风光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 【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