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近3年的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6月1日晚落下帷幕,四川设计师徐松涛创作的《夸父追日》成为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的金奖得主之一。昨日,身在北京的徐松涛告诉记者,“5·12”地震前他是汶川城市景观形象设计团的总负责人,汶川地震后,目前他正在北京和有关专家讨论汶川震后城市景观的重建工作,徐松涛更向记者披露了他对未来重建汶川提出的城市景观规划方案。
碉楼为特色建设西羌圣城
5月12日当天,徐松涛正在赶往汶川县城的路上,而怀中揣着的正是他受汶川县委书记委托所作的汶川城市发展规划图。“我们原本计划5月12日那天,开始羌街的修建工作,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令这张规划图不得不被搁置起来”。徐松涛告诉记者,方案的搁置绝不等于梦想的停步,目前他正在和有关专家讨论汶川震后城市景观的重建工作。
在徐松涛的汶川重建方案中,他提出了“天府之源、西羌圣城”的文化概念。徐松涛表示,汶川是川西文化的源头,也是四川的水源,它更是羌族人民世代居住的地方,因此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提出了这样的文化内涵。打造新汶川,徐松涛提出了“千碉之城”以及“反工业化的怀旧城市”两大构想。徐松涛告诉记者,汶川是羌族聚居地,羌族的代表性建筑就是碉楼,因此在城市的景观设计中会大力渲染这样的特色建筑,让汶川成为“千碉之城”。而“反工业化的怀旧城市”的构想,则是基于汶川的地理位置和城市职能,“汶川不是一个工业化的城市,他依赖的是旅游业,因此它的城市景观设计就要避免工业化、突出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打造成一个离大城市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城市”。
抗震 借鉴羌族碉楼建筑力学
“5·12”地震后,新汶川城市建设的抗震性成为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徐松涛向记者透露,未来将有专门的专家顾问团专项研究汶川的地质灾害预防,而在设计城市景观方案的过程中,徐松涛从临近的桃坪羌寨获得了很大的启发。
“桃坪羌寨在这次地震灾害中损失比汶川小得多,我发现这和他们独特的碉楼设计有关,于是,我拜桃坪羌寨民俗专家王家骏为师,潜心研究羌族碉楼的力学原理,以及建筑和环境的有机结合。”徐松涛表示,虽然地震前他为汶川设计的城市景观已经进入实际运作阶段,但是地震后,为了适应新的情况,他已经在对整个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我目前正和有关方面沟通,希望能为新汶川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意义务为汶川进行城市景观设计。”徐松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