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座明清古桥现身南京江宁(图)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名胜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17座明清古桥现身南京江宁(图)
日期:2008-07-10     来源:龙虎网     作者:   我要评论()



古桥   

村民向记者指示古桥

 

    十七座明清古桥近日在江宁被偶然发现,从而进入人们视线。文物普查工作者说:这些大大小小的古桥多为造型优美的单孔石桥,分布相当密集,构成了一个南京地区很罕见的古桥群落,其数量堪比水乡周庄;但奇怪的是,这些古桥即便在当地也鲜为人知,似乎消失多年。

    
古桥长什么模样?又有些什么故事和来历?为什么这么多年不见天日?昨日,记者赴江宁东善桥、横溪、谷里一带进行探访。

    
童男桥桥上走水还走人


    
在江宁区谷里街道文化站工作人员马承顺的带领下,记者好不容易找到了第一座古桥:童男桥。当地居民也有说叫做童南桥的。

    
童男桥的位置很偏僻,在通往横溪的主干道一条岔道上,车蜿蜿蜒蜒地足足开了20分钟才到了尽头,只见周围是一片田野。马承顺指着脚下微微隆起的青石板说:这就是桥了。原来,由于常年没有人迹,这座桥早被灌木和深草所掩盖,除了种田的农民来往经过踏出一条小径,几乎看不出原来模样。这也是桥不为人知的原因。马承顺说,他是土生土长的东善桥人,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听说过它。

    
但是一下到河边,一座秀美的石拱桥立刻映入记者眼帘:这座桥造型为一座典型的单孔石桥,其桥拱呈饱满的半圆形,因此挑出水面很高。桥身并不设栏杆,线条显得简洁优美,根据目测,桥的长度约在10,高3左右,宽度也有近3。完全为大青石砌就。马承顺告诉记者,他们曾经走访过当地一位80多岁老人,老人称,这座桥是其丈母娘还是小姑娘的时候修的,因此马承顺推测这座桥约有130年左右的历史。

    
当地一居民告诉记者,这座桥所在地叫做中家村霞辉庙,原本是沟通陶吴和元山的枢纽,历史上也是条要道,曾相当繁华。但几十年前通了公路后,原来的土路渐渐荒废,坍塌成了田埂,这座桥也被人遗忘了。至于为什么叫做童男桥,现在几乎无人清楚。唯一可提供的就是解放前此地世代有一李姓的大地主,石桥可能与他家有关。

    
在石桥上,记者还发现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人为凿出的水槽沿着桥面横跨南北。

    
为何桥上走人还走水?当地村民说,因为这座桥的南端半边过去,除了几亩田以外就属元山地界了,过去灌溉庄稼田的水源紧张,各地户不得使用别户地界上的水源,不得已,村民们只能在桥上凿出一条水槽,不辞辛苦地将桥北面的水用龙骨车之类的工具车去运输。

 

 相公桥曾经出过状元

    
一天时间,记者走访了江宁的六七座古桥。发现他们大都极其类似:第一,都是单孔石拱桥,第二,都因为道路改道而消失多时,以至于没有人知道这些桥的真正来历。不过也有例外,在一座叫做相公桥的附近村落,还流传着关于相公的故事。

    
相公桥在小丹阳顾市村,也是一座单孔古石拱桥,桥的两侧爬满青藤,年复一年,青藤已经很厚,而桥身也全部为植被所覆盖。当地老人说这座桥有近200年历史。据说还和一位状元有关。

    
村子附近一位80多岁的老人杨长彦()告诉记者说,相传,在清代,这里曾出过一位状元。在状元还是个秀才寒窗苦读的时候,家里为他从安徽娶了一房媳妇,这名媳妇十分孝顺贤惠,送夫赶考后,每天就盘算着日子站在河畔等夫君归来。天长日久,她发现两岸乡亲过河不易,于是将平时的积蓄拿出,并发动乡里募集钱物,砌了这座石桥,因为石桥是盼望她相公平安归来所建,人们便唤它叫做相公桥

    
另一座是位于横溪安民村的寿心桥,当地一居民说,桥头上曾有一块青石,青石中间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寿字图案,直到上世纪60年代还有不少百姓来这里烧香,祈求长寿健康。

    
这些故事到底有多少真实性,已经无法考察了。不过,江宁区文物局文物科的工作人员说,这批古桥大都为民间募集资本所建,这点毫无疑问。比如这次在花塘村发现的一座古桥上,便明明白白地镌刻有里人仝建癸丑年建字样,应为1853年或者1913(都是癸丑)花塘村的同乡出资建设。

    
古桥集中在清代

    
据江宁区文化局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江宁河网密布,历史上有五里一渡的说法,尤其是横溪一带内河、沟坝以及秦淮河支流众多。此次发现的17座古桥,大部分就集中于横溪、陶吴、小丹阳三地。不过,解放后,上述地区由于拦河筑坝造库、围堰造田,填河修路等等,使得不少自然河道萎缩,导致了石桥逐渐被湮没。因此这批石桥,基本上都被发现于田野之中,不少成为了旱桥。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江宁水网地形的改变。

    
另外,据初步调查,17座古桥,除了一座为明代、一座系民国时期建造以外,江宁发现的大部分古桥其建造年代都集中在清代中后期,尤其是在130-150年前。专家分析认为,这个现象和清代中晚期江南地区移民现象有关。由于当时北部灾害、战乱频发,大量苏北、安徽灾民在政策引导下来到江南定居垦荒种植,在横溪、陶吴一带建设起了一个个圩区。石桥等公共设施应运而生。

    
古桥亟待关注

    
不过,这批古老的石桥大都面临亟需保护的境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部分古桥由于抛弃不用,已经年久失修,很多古桥甚至早就消失。花塘中河村中汤桥,原本是花塘小坝沟上十几座古桥当中的一座,小坝沟流入陆郎河后便注入长江,在当地水上交通中曾发挥重要作用,但现在,小坝沟早已经干涸,古桥相继被人拆了作为石材,就只剩中汤桥这一座古桥。

    
即便留下的古桥,其现状也不容乐观。

    
横山村陶村渡桥,是一座有300年历史的古老石桥,但是记者见到时,这座桥不仅桥身到处长满灌木、小树,就连桥身的青石板也都参差不起;而东头村的迷你古桥,尽管后来因道路绕道保存下来了,但是桥身青石也一样斑驳缺失,破损严重。

    
江宁区文化局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了保护这些新发现的古桥以及传递的信息,有关部门已经对古桥进行GPS定位,并且尽量完善其资料。但由于绝大部分石桥已经来历不明,有关部门希望附近村民能提供更多的情况,以便将来申报文物和进行修缮。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Aggi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