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从秃山到双重遗产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名胜经验交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泰山:从秃山到双重遗产
日期:2008-07-28     来源:国家林业局     作者:   我要评论()



  泰山,从秦始皇开始两千多年历朝帝王朝拜的对象,儒家思想的发源地,中华古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然而很多人不知道,60年前新中国接收下来的泰山,已经数百年战乱破坏,几乎是一座秃山,森林覆盖率不足2%。现在的游客走在那蔽日的浓荫里,在玉皇顶上俯瞰那连绵起伏的森林时,看到的是数代泰山林场人造林育林的成果(注:目前泰山的森林覆盖率为81.5%,植被覆盖率90%以上)。

  1948年9月泰安解放后,“泰山林场”在第一时间成立,第一任场长查丹臣带着1名技术员、3名护林员从此住进了普照寺。当时林场的主要任务是护山,劝阻群众上山起山皮、砍柴和放牧。刚成立的新中国没有钱用于造林,泰山林场就依靠泰安的高校学生、机关职工进行造林,到1954年造林近1万亩。

  1956年开始,泰山进入大规模封山造林阶段。第二任林场场长刘子生带领5名技术员,每天翻山越岭指挥泰山上的几千人绿化大军。即使是那些无法攀登的悬崖峭壁,造林员们也能植树——他们把树种糊在泥球中,投到石缝里,“见缝栽树”。三年封山造林结束后,林场人在泰山留下了垒砌的石屋子46个,帐篷800余个,完成植树造林12万余亩。1962年,泰山造林基本结束,那一年郭沫若第一次登上泰山后,把看到的无边绿海写入诗歌,让国人都知道了泰山的变化。(注:郭沫若登泰山时间应为1961年。诗《登泰山》:磴道七千级,泰山不算高。祗缘天下小,遂使仲尼骄。实事唯求是,登临岂惮劳。人功方峻级,绿化到山椒。)

  造林完成后,林场的任务变成了幼林抚育和管理。从场长到林场职工,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伺候每棵树苗。1960年开始,国家连遭三年自然灾害,在全国无粮的情况下,当时的林场厂长张耀南提出“营林管理和生产自救相结合”的办法,林场全员动手,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还养猪、养牛、养羊,使全场职工在三年里没有挨饿,照常工作,泰山林场在泰安成了人人向往的单位。也是这位张耀南场长,第一个提出“振兴泰山林场经济发展旅游”的宏伟设想,并开始为之努力。

  60年代,从大学毕业生到不识字的农民,每个林场人都在为泰山贡献智慧。现任泰山管委农林局局长的梁东田还记得当年自己初进林场工作时就听说的董庆仁。这位现在已经退休的林业高级工程师,从1970年开始尝试在泰山林场竹林寺分场饲养有经济效益的梅花鹿,养鹿之余,他还注意到泰山森林间伐的任务量大,山高路远,采伐工人不仅体力消耗大,效率也不高。董庆仁和同事孙应新一起,用一年时间研究出了“泰山货运索道的安装和设计”,填补了当时国内的技术空白。1987年,泰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名录,1992年又入选首批“国家森林公园”(注:1985年原林业部批准建立泰山森林公园,1992年正式将其确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身价倍增,管理也更加规范和科学。以古树名木为例,泰山现有古树名木18000余株,其中树龄在300年以上的有5500株,有23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树龄在千年以上的“唐槐宋柏”。泰山管委农林局为此专门建立了“泰山古树名木研究技术顾问组”,为每一棵古树名木建立档案,专人专项管理,使许多濒临死亡的古树又枯木逢春。

  如今泰山林场的范围已经达到426平方公里(注:泰山林场经营面积为118平方公里,与泰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一致;426平方公里属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每年游客达200万人次。“张耀南老场长的梦想已经实现了。”梁东田说。

  (文内加注信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提供)(场圃总站)《北京青年报》7月22日报道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e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菊花栏目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