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景观和民族特色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规划设计频道理论探索  rss订阅
      高级搜索 
中国的城市景观和民族特色
日期:2008-08-07     来源:世界建筑网     作者:佚名   我要评论()



  城市的景观是由建筑物、构筑物、城市街道、广场空间及园林绿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构成。纵观中国各大城市的城市景观,与二十年前相比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随着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建筑以及城市风貌也迎来了空前的创作繁荣。无论是政府投资的大型公共建筑,还是地产商大面积开发的新一代住宅,在建筑风格的多样化方面,可以说百无禁忌,各展神通。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业超越了公园绿化的水平,更接近于游乐主题公园的个性。地标性公建项目作为政府业绩的标志,多追求城市景观的新高度,而地产开发楼盘多以追求西方建筑风格来形成自身的特色和卖点。虽然不同的项目由不同的出资方、设计方、审批方共同决定其建筑形态,但是综观大江南北各大城市这20年来的代表性建筑形态,仍不难发现这一代建筑在审美取向上的一些突出共性。

  每个城市景观的典型代表就是地标性建筑。各大城市都有一些规模最大,高度最高,形象最醒目,功能最重要的重点项目。由于这些重量级、标志性的项目多被用为城市的名片,甚至是国家的象征,所以肩负着“形象工程”的使命也无可非议。这些大型公建多由国外著名公司或大师担纲或挂名设计,在建筑造型方面,更多的是强调惊世骇俗、怪异另类;在工程投资方面,更是不计成本。国家级重大项目追求标志性是必要的,比如悉尼歌剧院因其造型创意突出,所带来的工程复杂性和成本提高都超乎常人预计,结果工期延误十七年,造价翻了六倍。但这一项目为城市的旅游收入,甚至国家形象地位的提高都带来不可估量的长久回报。中国需要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一些城市地标,但我们毕竟是发展中国家,不能所有项目都为追求新异而不计成本。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中国风景园林网整理、插图)

  受此影响,重点项目之外的其它公建设施或企业总部办公楼,也都把追求标志性、气派、豪华作为建筑外观的首要原则。于是乎,在一些商务性公建聚集的区域,每座建筑都争当地标,争奇斗艳,唯我独尊。每个企业或者每栋大厦都在追求霸权式的自我表达。由于设计和审美水准的不齐,有相当多的惹眼建筑反而成为丑地标。而这些新的大型项目在追求所谓现代化的同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忽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也不顾项目所在区域的历史文脉。其结果使得城市中心越发缺乏人性的魅力,也加速了中国城市与建筑传统的消亡,更使得中国各大城市千城一面。可以说,中国建筑的民族特色正在消亡。

  在各地的房地产开发楼盘方面,地产产品外观设计可谓百花齐放。在这个气吞山河的大盘时代,无论档次高低、区域如何,所有的楼盘都有两个最大的共性:一是把殖民风格当作高档的标志。建筑风格虽然争奇斗艳,但多为照搬国外的传统民居形式。除非洲和南美洲的建筑风格以外,无论是现代的还是传统的,都在中国的楼盘设计中有所尝试,在各大城市都有规模巨大的国外住宅粗劣的复制品,似乎是又一轮的租界与殖民的建设浪潮。二是把奢华作为美观的标志。多数项目追求外观的豪华、精美、显贵、奢侈。甚至有的住宅外观同洗浴中心相差无几。通过戏剧化夸张的手法,给建筑披上了炫耀浮华甚至异域风情的外衣。许多建筑超期复制外国宫殿甚至赌城的形象,把超越现实生活的意境移植到我们的居住社区。

  透过这些城市景观,不难看出建筑作为文化的载体所反映出社会心态的媚俗,新消费主义倾向,和文化上的不自信。中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使得价值观同消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所谓新消费主义即是指把消费作为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全球新兴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庞大市场以追求消费为动力。消费总体趋势是提前消费与高档名牌消费,消费活动极尽豪奢;嗜赌消费促进了周边国家和地区赌业的繁荣;价值观遭到颠覆,对思想境界和学识的追求远不敌财富的诱惑;购房购车及拥有其它消费品是身份与成就的象征;消费成为个人自我实现的主要方式,“我消费,故我在”。在建设与开发领域,售楼处,房展会,甚至奢华精美的楼书无不透射着纸醉金迷的消费情结。

  这种穷人乍富的心态所导致的建筑外观价值,恐怕只能用浅薄,庸俗,张扬,以及短视来形容。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越是时髦的东西寿命越短。浮华如过眼云烟,建筑与城市的价值更需要文化的积淀,以及前瞻性的眼光。住宅是我们花费一生积蓄或是半生积蓄的最大一项投资。居住在社区中的生活要持续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沉稳,内敛以及持久的品位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回顾几年前那些因时髦、前卫、另类而火爆的明星项目时,是否还会为其所吸引?当我们欣赏欧洲小镇那宜人的环境、亲切的尺度、平和的氛围,或者游览江南水乡,比如周庄、乌镇、同里,留恋那些自然生长、朴实无华的悠闲宁静时,我们是否会反思奢华是建筑的唯一价值吗?

  城市景观是集体意志的决定,是社会心态的反映,是国民经济水平、文化品位和自我形象追求的综合成果。我们无意指责某一开发商或某一设计师的觉悟与品位。在完成了城市建设与地产开发第一个阶段的历史使命后,整个行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城市建设也满足了基本社会需求,无论是政府,建设方还是消费者都应该更加理性地重新思考我们对建筑和城市的价值取向。一个地产项目,或者一座城市的价值要更多地依靠技术品质和文化内涵来进一步提升。

  中国民族风格的衰弱也是必然,强势的经济势必带来强势的文化。中国建筑所表现出的缺乏文化自信心与公然崇洋,令人羞耻但在开放初期难以避免。好莱坞、迪斯尼以及麦当劳是西方文化的三大法宝,但西式建筑文化对中国城市价值的影响恐怕远比这三者的后果严重。建筑是百年大计,是不动产投资,是社会财富的积淀。这种集体自觉地建设西式文化的短视行为,将使我们在未来民族文化崛起后的城市改造中付出更高代价。审美的取向是随经济与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变化的。秦佑国教授曾用一条曲线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西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直至经济达到一定高度,西化趋势才会转而下降。我们不能设想未来五年或十年以后,中国的意见领袖们如张艺谋,聂卫平,崔健,李敖等名流会以住在港督府,外滩小洋楼或者青岛八大关为荣。他们不会退回到鲁迅时代穿长衫,但肯定会找到一种适合于表达自己的,具有民族身份的居住表现方式。现代升级版的苏州园林,乔家大院,北京王府也许是一种选择,既有民族文化底蕴又具有现代生活舒适性。

  另一方面来讲,城市景观中中式民族风格的再兴也将是必然。建筑是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是本土的就越是国际的。现代中国风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需要加入现代的生活理念,并应用最新的工艺材料和技术。日本同中国一样,具有悠长的建筑文化历史和成熟的传统建筑风格。但是日本形成了现代的日本建筑风格和现代的日本民居风格,而中国目前民族文化的建筑载体仍然是传统的建筑形式。虽然有很多项目试图尝试“唐风”,但仍未形成现代中国建筑风格和现代中国民居风格。形成现代中国风只是时间问题。中式现代建筑风格究竟什么样并不重要,不同的开发商与设计师正在作出不同的尝试,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一天肯定会到来。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ree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