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园林城市 → 经验交流 |
|
周民良:绿色奥运 宜居北京
日期:2008-08-14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周民良 我要评论()
国家首都、国际城市、历史名城、宜居城市,国务院几年前批准的北京市城市规划对北京的城市性质作了如上定位。对这一定位的前三项,过去与现在都很少有人提出异议。但是对宜居城市,却是人言人殊。 人们数年前就意识到,北京市的生态环境很难谈得上宜居。一年一度的两会期间,正是北京的风沙季节,黄沙蔽日,灰飞尘起,北京与风沙联系在一起,甚至有风沙进逼北京城一说。北京上空还笼罩着污染的空气,这也让北京多了一个环境障碍,让人们的心中多了一层沉重。数年后,年长一点的人们还回忆到北京城顶的“黑锅盖”。曾几何时,还有报道说,某些国际组织在评价世界各国城市的环境时,北京是作为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而榜上有名的。 申办奥运会后,北京提出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目标,但不少人对绿色奥运还是满腹狐疑,甚至不置可否。2000年以来,得益于国家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三北”地区的绿化程度明显提高。北京的春天也尽显大地复苏、绿色遍地之态,逢春起沙的状态得到抑制。在绿色奥运行动中,一些主要污染型企业,像首钢、焦化厂等,也大都搬迁到河北一些区域易地改造重建,而另一些小型污染企业甚至被关停,于是,北京上空黑云缭绕的状态基本消失。除此而外,北京推进了14阶段的控制大气污染措施和奥运会、残奥会空气质量保障措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和绿化活动,并关闭了一些燃煤机组和燃油机组,完成了一些电厂的脱硝治理,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好转。截至2008年6月底,全市空气二级以上天数多达123天,比上年同期增多13天。主要污染物的浓度也明显下降。1~5月份,北京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可吸入颗粒物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24.5%、22.4%、25%和2%。用“改天换地”来描述北京的生态环境,实不为过。而在机制与政策上的“换地”,又是环境方面“改天”的基础。于是,人们对北京的印象和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许多国外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都对北京的大气环境质量表示满意。 顺便提到,近一两年我因工作之便,到河北迁安、曹妃甸、乐亭等地考察,走访了首钢迁钢公司、在曹妃甸和乐亭的钢铁项目以及在乐亭的煤化工项目。听到在冀企业“京片子”们的感言,都是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设想,却很少听到企业家和员工对个人生活不便和委屈的抱怨,这使我和我的同事们深受感动。应该说,这些企业过去为首都的经济建设贡献很多,现在又为首都的生态环境改善作出巨大牺牲,是值得全社会尊敬和赞扬的。 8月3日,国家环境保护部污染控制司司长樊元生表示,为了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国家和北京市的环保部门已联合周边省区市共同采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使奥运会后北京的空气质量不反弹。这是一则令人拍手称快的政策承诺,奥运会开幕几天来的天气情况,也让人们看到了相关政策的实效。 绿色奥运,不仅使奥运会期间的空气质量有了保障,也使市民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而借奥运之机通过政策调整还市民以绿色家园,是发展成果惠及民生的体现。可以设想,就环境质量而言,北京将越来越具有宜居的含义。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