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LA报告:可持续景观设计思想在美成主流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国际动态  rss订阅
      高级搜索 
ASLA报告:可持续景观设计思想在美成主流
日期:2008-09-02     来源:中国花卉报     作者: 章译编译   我要评论()



  如今,可持续景观设计理念已成为美国景观界公认的未来发展趋势,这种具有保护环境、净化空气和水体功能,可自我循环并再生的景观模式,也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趋向完善。因此,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和产品开发备受该国园林及园艺业的重视。景观设计师积极改进设计思想,将过去未被充分利用的乡土材料和耐干旱植物大量引入工程,使项目的可持续性不断完善,景观也更加和谐地融合于周边环境之中。

  根据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最近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可持续景观已经成为今年的主流设计思想。在居住区设计中,户外厨房和自然舒适的休闲空间颇受市场欢迎。ASLA的相关人员表示,受可持续理念影响,草坪养护费用,尤其是较高的灌溉费用促使家庭用户选购节水灌溉设施,同时减少传统草坪的铺设面积,取而代之以大量种植乡土和耐旱植物。

  此外,雨水花园的受关注度程度也在大幅提升,尤其是在居住区项目中更是表现突出。相比较房地产项目投资,雨水花园的建设费用非常低廉,而且政府对此类项目也非常重视,使得雨水花园大有发展潜力。这类花园不仅能带来丰富多彩的乡土景观,也对改善城市自然环境具有重要作用。雨水花园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城市不同空间积攒的雨水,如道路、屋顶和紧实的草坪,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可有效降低进入河流湖泊的水体污染度。而在雨水花园设计中,多年生乡土植物材料被大力推荐使用,因为其无须过多的施肥养护,而且对于当地的气候、土壤和降水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除了居住区用户,商业项目业主也对可持续景观投入很高的关注度和兴趣。如今,它已被看作是节省建设和养护资本的重要措施。在实际项目中,乡土植物和耐旱植物同样被积极使用,从而降低灌溉及养护费用。与雨水花园相同,多年生乡土植物在此类项目中被大量种植,用于清除雨水径流导致的管道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与此同时,减缓雨水进入城市排灌系统速度,减轻设备压力,进而为城市经济建设提供保障。

  越来越多的景观设计师认识到目前迫切需要解决一些问题,比如如何使可持续景观设计更好地与环境结合,以及如何实现量化设计,尤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确保其投入费用合理等。值得庆幸的是,一些走在设计前沿,并在可持续景观设计、建造、养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编制出一套相关的设计要则,为设计人员和业主更好地了解设计方案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除此以外,美国一些园艺协会也与景观协会、苗圃、设计公司积极合作,探讨有关多年生植物开发利用的问题。不少专家表示,乡土植物的使用和种植力度还远远不够,了解其生长特性以及对改善环境所具有的功能非常关键,这样才能更加科学地使用。他们鼓励苗圃积极了解所在地区乡土植物的消费情况,大力增加乡土植物的种植规模。对于设计师而言,同样需要掌握乡土植物的相关信息,这样才能做到在正确的场地使用合适的植物材料。不仅如此,设计人员还应在所处区域积极推行可持续景观,为用户和苗圃建立联系,帮助企业打开乡土植物的销路,进而实现可持续景观的良性发展。

  章译译自《种植者说》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