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 新中国驻美大使馆正式开馆
首页 |
Home
 园林新闻 |
News
 规划设计 |
Planning & Design
 工程 |
Garden Engineering
 植物 |
Landscape Plant
 科技 |
Science & Technology
 教育 |
Education
 法制 |
Legal System
 风景名胜 |
Famous Scenery
 园林城市 |
Garden City
 世界园林 
World Garden
风景园林师 |
Landscape Architects
 园林论文 |
Papers
 园林图库 |
Photo
 人才 |
Job & Recruitment
 园林市场 |
Business
 图书频道 |
Publications
 园林论坛 |
Forum
 网址导航
Navigation
首页新闻频道头条图片  rss订阅
      高级搜索 
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 新中国驻美大使馆正式开馆
日期:2008-09-24     来源:外滩画报     作者:   我要评论()



  就在布什为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新馆剪彩的10天前,中国驻美大使馆也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际使馆区正式开馆。这座体积庞大、色泽淡雅的新馆出自贝聿铭和贝建中、贝礼中父子三人之手,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在贝聿铭的坚持下,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紫气东来》成为镇馆之宝。

新中国驻美大使馆
    奥运会前夕,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康涅狄格大道2300号、由温莎公园旅馆改建的原中国驻美大使馆终结了30年历史使命,由体积庞大、色泽淡雅的新馆取而代之。

  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 新中国驻美大使馆正式开馆

  新使馆位于华盛顿西北隅的国际使馆中心12号地块,占地面积10796平方米。它北临梵奈斯街(Van Ness St.),西接国际街,南邻国际路和中央公园。和旁边的新加坡、以色列使馆相比,中国新使馆是个不折不扣的庞然大物。

  贝聿铭父子联合操刀

  新使馆由贝氏建筑事务所设计。为此贝氏两代三人全部出动—除贝氏建筑事务所的掌门人贝建中、贝礼中兄弟,他们的父亲贝聿铭也参与进来。“这是第一个由国际建筑设计师设计的中国大使馆。”贝建中说。

  设计开始于2001年1月,2005 年4 月正式动工。“外交部对我们的设计能力很有信心,所以我们在意见上没有严重分歧。”据贝建中透露,时间耗费最长的是选址,“因为华盛顿的土地审批过程非常严格”。

   贝氏建筑事务所有设计公共建筑的丰富经验,也多次为美国驻外使馆当过建筑顾问,这次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很多办公楼都有会客室,只是在使馆里会客室更加重要而已;所以我们之前的设计经验是有用的。”

  贝聿铭对这个作品非常满意。他认为它“将成为华盛顿众多优秀使馆建筑中新的一员,其建筑意义和象征意义对中国来说都至关重要”。新馆不仅刷新了驻美外国使馆的规模纪录,在遵循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理念的同时,也进行了现代版诠释。

  新馆外墙采用色泽淡雅、质地细腻的法国石灰石,与华盛顿地区众多的石灰石传统联邦建筑十分协调。

  新办公楼分为三部分:东西办公区(分别与新加坡使馆和联邦办公楼相邻),以及中部入口区。

  位于国际路北面的入口大堂造型独特,它将成为使馆的新标志。宾客可由此前往各会客室、宴会厅、多功能厅和可容纳200 人的新闻发布厅。公共和办公空间中将放置各种传统及现代艺术品,展示中国文化。

  新使馆带有强烈的贝氏印记。景观设计是其设计的重要组成,位于办公楼中部和两翼间的庭园增添了宁静感和安全感。“通过将中西造园手法相结合,营造出与‘国际中心’周边环境相配的园林景观。”贝建中介绍。

  新馆建成后,很多人都说入口处的“烟囱式”建筑和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极为相似。对此,贝建中解释说:“这是因为两者都是公共建筑,使馆朝外的一面应该有助于来访者辨认。清晰的循环通道和对自然光的利用,在我们的设计中都很关键。”

  和美国驻华新使馆相比,新馆没有刻意利用“风水”说。“我相信这些原理与常识是相似的,我们相信常识判断。比如中式建筑,通常都围绕中轴线修建,呈明显的对称。”贝建中解释道。

  他认为,使馆与一般建筑的最大区别在于安全需求:“外交部将安全因素考虑得很仔细。私人部分(办公室)对安全要求最高,而公共场所没有那么高的安保要求。使馆的公共区域和私人区域本来就是分开的,所以要确保安全是很容易的。我们没有为确保安全而在设计上作任何折中。因为我认为,如果在设计之初就有正确的出发点,做到两全其美是可能的。”

  徐冰受邀创作“镇馆之宝”

  新使馆西厅“烟囱”的天窗下,悬挂着一件结合东西文化特色的艺术品《紫气东来》。作者徐冰告诉记者:“这件作品和文字、环境都有关,有很强的中国文化特征,它反映出一种与自然的关系,和我一贯的风格相吻合,也表达了一种吉祥的意思。”

  徐冰是最早一批在美国成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1999 年,他获得美国文化界最高奖项麦克·阿瑟天才奖。他的《天书》、《鬼打墙》 等作品引起了国际艺术界对中国和中国艺术表达的关注。这不是徐冰与贝聿铭的第一次合作。苏州博物馆开馆时,徐冰曾为开幕展创作了《背后的故事》。这次,贝聿铭又邀请他为使馆贵宾入口处作设计。

  “贝老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因为整个使馆风格比较硬朗,他希望我的作品能柔和、飘逸一点,起到调和作用。”徐冰说。“一走进这个建筑,我就觉得这个窗户里应该有什么东西进来,我也希望找到建筑内部空间与自然的沟通关系,再加上使馆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所以我就设计了这么一个三维空间作品。”

  “它主要想表现有一股气从天窗进来。”徐冰通过“云”、“水”、“雾”、“霓”等近400 个左右跟天气有关的象形文字来表现这股气。

  字体开始用玻璃制作,后出于安全考虑,改用有机玻璃。字都是透明的,每个长度从30 到70 厘米不等,经喷砂等加工后,分几组悬挂在天窗,有些字还隐约呈现出紫色或玫红色,整体看起来呈雾状,给人以似有似无的感觉。

【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点击查看
阅读: 次   录入:jojo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已有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参与讨论:字数 姓名:

  • 请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各项相关法律法规
  • 本站所有评论只代表网友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 本站有权保留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网友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08 中国风景园林网 WWW.CHL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