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动态 |
|
世界城市论坛关注中国模式
日期:2008-11-17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作者: 我要评论()
11月3日,以“和谐的城镇化”为主题的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在南京揭幕。作为由联合国人居署牵头、关注世界城市发展动态的国际盛会,这是其首次选择在中国城市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要通过实践和探索”,“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 虽然论坛主要议题仍离不开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和人口,但全球金融的微妙时局以及中国正逐步深入的房地产救市,不经意间更为各国嘉宾所乐道。 中国模式的城镇化 作为以“庞大的城市化建设”闻名的国家,中国在很多外国嘉宾眼里堪称奇迹。为此,联合国和世界银行此次毫不吝啬溢美之词。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安娜·蒂贝琼卡在为南京市政府颁发“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后表示:“中国政府做出了异常巨大的努力,使城乡关系趋于平衡……与贫困作战,25年间使5亿人的日收入超过1美元,并大力建造经济型住房。”在安娜看来:“从中国城市实现的巨大发展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尤其在当今世界面临金融危机的时刻。” 众多国外专家对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也纷表赞扬,称“中国的城市建设堪称世界典范”。 来自与会研究者的一组数据显示:从1990年至今,中国至少兴建了246座新城;预计到2020年前还要建400座,以容纳大批拥入的农村人口。如今,中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数的45%,预计到2020年,城市居民将再增加3亿,使这一比例增至60%。 然而,快速的城市化暴露出明显的不足。世界银行经济学家沙希德·尤素福指出:中国的很多城市仍然缺少许多公共空间和绿地。这与联合国生态与环境组织明确的“和谐城市化”标准还有差距。后者认为,一个城市人均绿地达到60平方米方为最佳环境。而以目前在我国19个国家园林城市中排名第10位的北京为例,要到2010年,其绿化覆盖率才有望达到45%,人均绿地达15平方米。显然,这与国际标准相去甚远。 房地产仍是城市化支柱 住宅是城市的重要构成元素,也是城市居民最基本的生活设施。因此,房地产市场、住宅产业自然要成为第四届世界城市论坛的重要议题。在一些分论坛中,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走向、调控措施的应用以及住宅产品的更新等多方面内容,提出了各种新观点、新思路。 针对目前中国不少地方政府的房地产救市行动,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特聘经济学教授RicharsArnott认为,住房补贴对于平抑房价、调控市场也许是必要的政治手段,但是它“耗费巨大”。因此他建议,“增加土地和住房的供应量效果可能会更好。” 此次世界城市论坛的中国主办方是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和谐发展,立足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坚持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转变城镇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正因如此,中国的城市化才有了今日的面貌。 在11月6日论坛闭幕式上,为扩大中国关于和谐理念和可持续发展在国际社会的影响,论坛协办单位南京市政府还组织海内外城市专家组,发布了主题为“和谐的城镇化”的《南京倡议书》。其中提到: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的城镇化进程,改善了世界上40%左右人民的生活和福利。 而张德江则表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各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只有加强合作交流,变挑战为机遇,才能实现各国城镇化的新发展。 据悉,本次论坛共有6位外国政要、175个国家和地区的部长、副部长、城市市长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相关新闻
世界城市论坛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