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植物动态 |
|
南京植物园外来小草“会”过冬吗?
日期:2008-11-24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 我要评论()
“草黄霜衣裹,落叶飞舞声”,眼下又到植物“一岁一枯”的季节,南京中山植物园禾草园里百余种新落户南京的小草能适应南京的冬天吗?中山植物园观赏植物研发中心主任、博导刘建秀研究员昨天在禾草园讲述小草的“冬日故事”,向世人揭开了不同的小草过冬的秘密。 “愣头青”疯长面临“冻灾” 游玩过禾草园的市民,一定会对园子里五彩百态的奇草异卉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亚洲最大的禾草园,这里搜集了国内外各类禾草70余属150多种,其中七八成都是初到南京的外来品种。记者走进禾草园,往日青葱的园子,现在已变得满目枯草,唯有几处草地依然保持着青色,在一片枯黄中显得异常悦目。禾草园的“小草保姆”、中山植物园观赏植物研发中心主任刘建秀带记者走到一块长得最好的绿色草地前说:“这草有点愣头青,不过你别看它现在长得这么绿,它还没领略到南京冬天的真正滋味呢。”这种“愣头青”名叫钝叶草,来自南美洲热带。由于初到南京,体内的“生物钟”没调节得过来,对南京的气候反应很迟钝,不知道储存养料过冬,吸收到一点养料就往叶子上输送。刘建秀说,前两天南京霜冻,这种钝叶草依然疯狂吐绿,它以为南京气温下降,只是短时的寒流,挺挺就会过去的。其实气温再降一降,它们就扛不住了,大部分都会被冻死,即使小部分熬过来的,来年返青也比较迟。 虽然钝叶草的热带习性很强,但并不意味其不能在南京生存。刘主任表示,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正在对之进行驯化,让它逐渐适应南京的气候。也许到那时它过冬就不会这么“愣头青”了。 “红衣女郎”悄悄做“地下工作” 同样是外来户,来自日本的红叶茅却显得机灵多了。这种草剑形的叶片却呈血红色,艳中带媚,被喻为禾草园的“红衣女郎”,很受游客欢迎。不过现在这位“靓女”叶子早已枯干,微留一点残红,寒风中颇有些凄凉之意。刘建秀笑着对记者说,南京又湿又寒的冬天,使这位敏感的“红衣女郎”有点郁闷呢。原来早在11月初南京气温开始下降时,红叶茅就迅速褪去了鲜红色,而且叶子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逐渐干枯,仿佛死去一般。刘主任解释说,这主要是红叶茅见气温下降,就不肯再把吸收到的养料输送到叶片上,其实它并没有死,而是让根茎向下生长,把养料储存起来,同时以待来年春天“返红”。这种入冬后就将养料转移到地下,其实是许多小草过冬的方式。 培育后的蒲苇会穿“羽绒服” 虽然在江苏土生土长的蒲苇能安全越冬,但令记者惊讶的是禾草园里的好多种蒲苇冬季里显得特别绿,放眼望去,葱葱郁郁。这里的蒲苇怎么如此绿意森森呢?刘主任让记者使劲扯了扯蒲苇的叶子,咦,竟然没折断一根叶子。“答案就在蒲苇肥厚的叶子里”。 蒲苇与狗牙根和红叶茅等草类不同,没有发达的根茎,无法在地下度过寒冬,所以只能做“表面文章”了。刘主任告诉记者,“禾草园里的蒲苇等观赏草,虽然有不少原来就生长在中国,但它们被国外专家引种过去不断培育,抗寒性大大增强。你看,这里的蒲苇叶片表皮在冬天会变得肥厚很多,就像人穿了羽绒服一样,而且叶片的颜色会变成深绿色,显得更加绿意盎然。”穿上“羽绒衫”的蒲苇叶子,可以保护叶绿素,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保障正常的光合作用。 专家正研究如何让小草不怕冷 让小草不怕冷,增强植物的抗寒性,这是植物学界一直在努力的课题。除了国外的植物学家外,中山植物园的学者也正在致力于这方面研究,并已取得可观的成果。刘主任带记者来到“草业实验室”,这里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草类抗寒性改良研究呢。刘主任说,他们选取了抗寒基础较好的结缕草和假俭草,通过杂交、体细胞变异、遗传改良等方式,提高它们的抗寒性,“让它们从骨子里不怕冷”。目前培育出来的“杂交结缕草”已适应北京的气候条件,不仅延长了“绿色期”,而且在零下10多度的北方可以安全越冬。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