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规划设计频道 → 作品交流 → 公园绿地 |
|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国际竞赛一等奖作品(图)
日期:2008-11-24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作者: 我要评论()
2.2 表达纪念性: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 纪念作为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行为往往通过物质形式将纪念功能和纪念愈义统一起来。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记住过去并面向未来。纪念公园的设计铸要满足的纪念功能包括:忠实记录这场灾难和逝去的24万生命,哀悼死难者,给生者用以凭吊和沉思的场所。同时在纪念惫义上要使公园具有纪念的氛围,给参观者以心灵的展撼并引发思考。这就要求曹造一种纪念的场景,应该能符合个人和群体的复杂情感姗求,并具有一种历史的深度。在设计中,我们力求纪念功能和纪念意义的统一,恰如其分地表达纪念性。 2.2.1引入遇难者纪念摘和纪念之路 一条通向地展遗址的“纪念之路”和总长近400m的纪念墙把水体和树林分开。这条新的线性元素与旧的线性元素—废弃铁轨分别贯穿墓地南北和东西两个方向,并在交叉节点设纪念馆和科普馆,从而把整个荃地分为四个部分:遗址区,水区,林区,和铁轨区。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类型的景观并t和强烈对比实现空间以及场景的戏剧性变换,并在此基础上体现纪念性(图04一05)。 墙的一侧,大面积的水体和坡地呈水平开阔的形态,凸显纪念墙在高度和长度上的巨大尺度。纪念路尽端的遗址废墟在宁静水面的倒影中,突出了它在整个公园的核心地位。墙的另一侧是树的海洋。四排高大的杨树和墙体平行种植,强化了这条主轴,并形成高耸深远的空间透视感。刻满名字的黑色花岗岩墙体”切割”了整个签地,以最”基力”的手段,强化了墓地东西方向纵深的特征,正确地定义了主入口的位工,并给公园的纪念活动以明确的方向感。同样,这也是最‘,不攀力”的手段,最大限度保持基地的原有特征和完整性。纪念墙的景观屏蔽作用,纯化了墙体两侧的景观元紊。一面开阔辽远,一面密不透风,通过墙体之间的缝隙渗透少量景观和人流。当人站在纪念主路上仰视纪念墙上的名字时,能从墙体顶部看到后面高大杨树的树梢,风掠过,沙沙的声音,仿佛呜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最初的方案中,纪念墙是由两堵平行的“玻璃”墙组成,墙体两侧的风景被两层透明的膜所分割,参观者可在墙间穿行。玻璃墙反射.人和周围的景物,生者的目光和身影,阳光的投射与折射,玻璃后面的树林和水池,这一切凝聚在刻有死难者名字的玻璃墙上,所有图像叠加在一起,在天空和大地之间,犹如幻像,即真实又迷离。遗憾的是,出于技术上、管理上等多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社会各界对于纪念性理解上的差异,最终在深化方案的过程中,更容易被接受的黑色剖光花岗岩墙赞代了玻璃墙,原方案单纯有力的概念性大打折扣(图06一07) 2.2.2.现的陈喻和陌生化 “一沙一世界”,“一草一木皆有情”。在这样一个铸要表达丰言情感的场所里,除了通过仪式性的尺度和空间处理体现纪念性,景观的隐喻和陌生化也是绝不能忽视的。隐喻是无法言说的,一颖树的力t往往是任何语言都望尘莫及的。陌生化的处理让平凡之物出于不平凡的场景之中,令人诧异之时,引发联想。通过隐喻和陌生化,一些景观细节上的徽妙处理能让人感到心灵的展撼:大片的树阵和开阔空间中孤植的树;铺地缝除中长出的小草;铁轨两侧碎石中的花丛;水底的黑色卵石;弯曲延伸的铁轨报浮在水面上并最终消失在水中;隔水相扭.此岸彼岸……正是这些平凡景物的不平凡处理,被赋予了纪念的意义。这种纪念性更惫味深长,发人深省,让人在惊鸿一份中,体会生命与自然的本质。 2.2.3 班立班筑与.现的对话 地展纪念馆与科普馆是地展公园中的关键建筑.由于其位t紧邻遗址,如何处理其与遗址和周围景观的关系成为该设计的,点。过于自我的形态会与废墟的形态发生冲突,过于谦卑,也会减弱该建筑自身应有的特征。于是我们规定了以下原则:(1)建筑不应高于废墟的平均高度;(2)形态应单纯有力,符合整个公园的纪念性特征;(3)在功能上与纪念墙和纪念路统一考虑;(4)在空间和视觉上与景观发生对话。在这些原则的基础上,纪念馆和科普馆被设计成两个长方形的盒子,一个“埋藏.在地下,另一个“漂浮“在空中,两个馆在地下连通。纪念馆紧邻纪念墙,并在纪念路下方。顺纪念墙沿坡道向下进入纪念馆。科普馆底层通透,使得其北侧的铁轨区和南侧的广场在空间和视觉上贯通,当参观者从铁轨区穿过低矮幽暗的架空层向充满阳光的遗址广场逐步走去,视觉上渐渐明亮而开阔,当走出架空层,废墟、广场、水面和天空以完全不同的尺度突然呈现,会使人的情绪在压抑多时后瞬间得到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建筑和景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话中建立了统一的空间系统。看似对立的建筑与景观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张力,互为因借,相得益彰,纪念性的主题因此而升华(图08一09)。 3 结语 每迅先生曾写过一篇(为了忘却的纪念》,即使我们真的忘却了那场事件和带来的痛楚,也不会忘却这篇文章给我们的深刻记忆。这就是纪念的价值。人类会把情感寄予物质,在特定的时间宜泄情感,同时强化记忆,与人性中的遗忘倾向抗衡。我们铸要这样一个地展公园,需要把每一位死难者的名字刻在墙上,播要给已经习佃平淡生活的人们以心灵的展撼,更据要展现生命的顽强和生活的希望。希望唐山地及遗址纪念公园的建成,能满足我们的愿望。 注释: 竞赛团队:袁野 李久太 南旭 作者简介: 袁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北京100084) 李久太/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及理论学科博士生〔北京100084)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