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植物 → 养护管理 |
|
海南叉蕨的栽培管理
日期:2008-12-31 来源:互联网 作者: 我要评论()
海南叉蕨是海南岛特有的观赏蕨类植物,叶形丰满,叶片宽阔,终年翠绿,喜阴湿,养护简单。多土生,附生于石头上时生长也良好,适宜于盆栽种植,是书房、客厅、办公室、会议室绿化的优良观赏植物。海南叉蕨根系生长迅速,病虫害较少,极易成活。 海南叉蕨叶形丰满,叶片宽阔 栽培基质(腐叶土:苔藓=3:1) 叶背面未成熟的孢子囊群 芽孢幼苗 剪取幼苗 剪下的幼苗用浅土覆盖住根部 每个幼苗单独装盆 植物学性状
株高30cm以上。根状茎横走,根密生。三叉复叶,叶片薄,叶缘光滑。叶片翠绿色。孢子囊群圆形,生长在叶片背后,成熟后自行脱落,遇到潮湿生境极易繁殖。
环境要求
温度 海南叉蕨是海南岛特有植物,是典型的耐阴、喜湿热环境的观赏物种,可适应较大的温度变化幅度,但是低于15℃的低温会严重抑制其生长甚至阻碍幼叶的萌发,生长适宜温度为28℃~32℃。
湿度 相对湿度最低65%以上,最佳湿度80%以上。室内栽培养护时需要保持空气流通,增加湿度。
光照 要求阴蔽度较高,比如树下或屋檐下,或置于花盆层架的下方,耐受的光照强度可达1200lux以上,但应避免强光直射。
栽培
自然情况下,海南叉蕨土生或附生在山谷溪边潮湿的岩石上。其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强,因此,人工种植时建议采用较大的盆。海南叉蕨对栽培基质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为了能更好地生长,加快根系发育,一般采用基质为:腐殖土+苔藓,比例为3:1。在花盆内底部先垫置一层碎陶片,也可用蛭石或碎石,以增加根系吸氧量。再往盆内填土至2/3高度,然后将植株放置盆中央,往盆内均匀添加疏松的腐殖土,厚度以盖过根茎2cm为宜。为防止栽培基质中携带病菌及有害虫卵,所有栽培基质应在暴晒 l~2天。
浇水方法为喷淋。每次喷淋之后,土壤会往下渗落,因此每隔一段时间就必须添加腐殖土,直到植株生长稳定。
繁殖
芽孢幼苗繁殖是海南叉蕨最简易便捷的方式,一般情况下,芽孢的生长速度较快,在控制正常的温湿度时,叶片背后会陆续出现芽孢,芽孢在7天左右即可长成幼苗。幼苗没有根系,用枝剪将幼苗连带叶片一起剪切下来,在幼苗基部留下2cm左右长宽的叶片作为幼苗的营养物质体。剪切下来的幼苗每株单独装盆,栽培基质盖过幼苗基部即可。每次喷淋水之后,应检查根部是否裸露,如裸露应及时覆盖。海南叉蕨芽孢幼苗繁殖成活率很高,且周期短。
日常管理
海南叉蕨属喜阴、湿生型植物,人工栽培的阴蔽度应控制在80%左右,早晨或傍晚光线强度不大时,应适当补充光照,以促进植物生长。需注意的是,长时间的直接光照与短时间的直接光照,叶片颜色会不一致,照射时间较长时,叶片颜色较深,反之则浅。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海南叉蕨的生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此时应将植株移到室内。湿度对于海南叉蕨影响不大,但若环境湿度过低,植株在短时间内即出现萎蔫,尤其是刚刚伸展开的拳卷叶,受害最严重。刚伸展开的拳卷叶最幼嫩,环境相对湿度过低,细胞极易失去水分,严重影响叶片生长。因此,人工栽培海南又蕨时,尤其拳卷叶展开期间要保持较高的环境相对湿度,一般应在80%以上。
病虫害防治
海南叉蕨病害发生较少,主要应预防土传性真菌类病害。在高温高湿季节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预防。
海南叉蕨主要虫害是蜗牛。蜗牛主要危害幼叶,喜阴湿,干热时昼伏夜出,如遇雨天,则昼夜活动产生危害,干旱或气候不良时,分泌黏液形成蜡状膜将口封住,隐蔽起来不活动,干旱过后又恢复活动。
防治方法:(1)选用的栽培土壤以及烂树叶等用生石灰除虫,清洁栽培场所周围的沟渠并施撒生石灰,除掉杂草,以减少蜗牛的发生;(2)人工捕捉成贝和幼贝;(3)撒施8%灭蜗灵颗粒剂或10%多聚乙醛颗粒剂。
中国风景园林网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特供中国风景园林网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热点推荐
企业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