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苗木致富路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的固原市泾源县,是个国家级贫困县。然而,初到泾源县,规划整齐的县城,崭新宽阔的市民广场、漂亮整洁的学校……让人几乎看不到贫困的影子。当地政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都归功于泾源找到了适合自己经济发展的路子,而其中的支柱产业之一便是发展苗木经济。
要给村民挖穷根的女支书
泾源县下寺村是该县最小的行政村之一,全村共11户418口人,耕地多为山地,土地贫瘠,沟壑纵横,自然灾害频繁,贫困面一度高达88%,曾是全县有名的“后进村”。上个世纪末,下寺村14名党员一致推选回族女党员童玉梅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一次改选,改变了童玉梅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下寺村的命运。
1990年,童玉梅凭借在六盘山林业局打工的经验,自己试种了一亩半落叶松,纯收入2000多元。通过育苗销苗,童玉梅盖起了5间房子,买了全村第一台大彩电,成为村里的致富先进户。自己的日子过好了,童玉梅带领村民种植苗木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1997年村里的党支部改选让她挑起了大梁。然而,女人当村支部书记,这在下寺村甚至全县都是破天荒的。“那时候,村里的一些群众私下说:‘多少男支书都没有挖掉下寺村的穷根,一个女人家,不好好呆在屋里,穷折腾啥?’但是我想着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该带领村民种植苗木致富。” 童玉梅说。
治穷的道路到底该选哪条?童玉梅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了发展苗木经济的路子,然而,如何让村民们从传统的以种粮为主的生产观念中转变过来却有很大的困难。村民们顾虑重重——种了树能不能卖出去?土地都种了树,一年到头吃什么?为了打消村民们的顾虑,童玉梅请自己在林场工作的丈夫讲解育苗的种种好处和发展前景,自己又领着几名党员带头种树。
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使40万株油松幼苗被泥沙掩埋,她带领大家从泥沙中将苗木挖出,重新栽上。谁知祸不单行,严重的干旱又使26万株落叶松苗死亡,直接损失5万多元。面对连年的灾害,童玉梅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
2000年,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全面实施,再加上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支撑,她带领支部一班人立足村情,实行党员、干部联系贫困户制度。村干部每人联系、包扶10户贫困户;组干部每人联系、包扶5户贫困户。村民看到党支部动真的,劲头上来了,干部号召做什么,大家一呼百应,种植苗木的村民开始多了起来。
从单枪匹马到有章可循
2003年,下寺村的苗木种植面积发展到了300亩,然而,村民单枪匹马式的分散经营所面临的难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规模小、技术弱、外销难等等。“在市场经济中,得成立个企业、机构,才能成事。”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童玉梅却有着非常好的市场经济头脑。
那一年,村里注册成立了全县第一家以苗木种植、销售、生态、绿化为主的私营企业——泾源县六盘山园林有限公司。公司采取种种措施解决了村里苗木外销的难题,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苗木种植的行业中。当大部分有能力发展的农户尝到了甜头,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的时候,下寺村的贫困户着急了。为了帮助困难群众,公司用赊销、无偿提供苗木、借款和担保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他们发展苗木种植。
2005年,童玉梅发起成立了本地区第一家苗木花卉专业协会,实行“支部+协会+农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协会发展的一些重大事项由村支部和协会共同商定,支部成员联系农户;每一个农户既是协会成员,又有一定数量的苗木基地,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做到尽量集中连片。这种运作模式,便于组织、协调、领导,比较灵活,农民也感到心里踏实。在协会成立之初,党支部建立了《下寺村苗木花卉专业协会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和《协会会员吸收办法》三项制度,使协会的运作有章可循。
随着村里苗木经济的发展,组织也在不断地变化中——2008年,为了便于合作经营,村里又成立了泾源县六盘山绿峰苗木专业合作社,20多个苗木种植户率先成为股东.
2008年底,在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58岁的童玉梅辞去了村党支部书记职务,但她说:“就是退下来了,我一样会全身心协助新任村干部做好工作。”
“后进村”带来的示范效应
退下来的童玉梅依旧为村里的苗木经济发展做着新的尝试和努力。2010年12月,宁夏第一个本土苗木专业网站——六盘山苗木网正式开通了。“我们得好好利用网络这个新力量。这个网站是我让大学毕业的儿子着手搞起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当地苗木种植户、经营户及客户之间能够更好地合作交流。”童玉梅说道。2011年2月,包括六盘山苗木网、苗木服务中心在内的六盘山苗木服务平台也在泾源县城开业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下寺村95%的可利用的土地都种上了苗木,2010年全年实现苗木销售收入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超过了3200元。
曾是“后进村”的下寺村如今却在泾源县各个村的经济发展中跑在了前头,这让县里的其他村子“红了眼”,“一样的水土,一样依托着六盘山的资源,我们村的自然条件情况还比下寺村好些,干嘛不能学人家搞苗木经济呢?”其他村的村民们心里都活动起来了。“后进村”带来的示范效应如涟漪般在泾源县各个村镇荡漾开来。而县领导也看到了这一点,花大力气把苗木产业作为县里的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加以扶持。
泾源县用足用活产业、土地、资源、财税、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形成企业经营成本的洼地、产业聚集发展的高地。按照产业布局,采取政府扶持引导、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整合利用资源等多种方式,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步伐,促进产销一体化经营。同时,摒弃传统观念,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通过租赁土地、股份制等形式,引入社会资本,组建跨区域的苗圃联合体。
泾源县副县长许正清介绍说,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县育苗面积累计达到21万多亩,苗木种植户达到2万多户;建成千亩育苗园区22个,培育500亩以上的苗木专业村28个,成立县、乡、村三级苗木协会43个。仅2011年春季,全县苗木交易量就达到了3.8亿株,苗木产业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
“我们要搞起‘六盘山苗木’这个品牌。现在本县及外地的苗木贩运商从吉林、甘南、山西等地贩进苗木,种植栽培后的苗木销往新疆、内蒙、青海等地。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格局。”许正清说。
机遇与挑战并存之路
对于苗木经济的前景,泾源县有着新的目标:到2015年实现全县人均两亩苗,苗木销售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苗木收入37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之所以制定这样的目标,是因为泾源县看到了苗木产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十二五”规划都把生态环境建设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进行了规划部署,提出今后1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总体目标之一,就是在西部地区选择5大片重点生态区,实施10大生态工程,为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宁夏启动实施重点生态工程,提出并组织实施“六个百万亩”生态林业工程、防沙治沙示范省建设工程,对优质林木种苗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随着全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对特色苗木的需求也日益增大,这些都为泾源苗木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泾源苗木经济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目前泾源县所种植苗木的品种相对单一,培育云杉、油松、樟子松等为主的针叶常青树占到了65%,黄刺梅、珍珠梅等六盘山珍稀树种只占10%,下一步,如何调整苗木的种类,提升培育苗木的档次成为泾源县苗木经济发展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还需要更多科技力量的支撑。县里的苗木种植技术一般都是由种植大户传授给其他种植户。县里也经常派科技人员帮助种植户解决一些问题,但还是有许多科技方面的难题不能很好解决。“比如最近一段时间,苗木种植户就遇到了鼠害的难题,灭鼠药用得多了好像也不太管用,现在都在号召人工捕鼠。”童玉梅说道,“此外,在树苗移植、除草剂使用、冻害防御等方面,我们也需要更多的专家给我们做一些指导。”
另外,品牌优势也尚未完全体现。虽然泾源县苗木有了一定的市场和名气,然而,距离真正塑造一个品牌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泾源县的相关领导也认识到了这一点。“2010年,我县向国家工商总局登记注册了‘六盘山苗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今年,正在积极申报‘六盘山苗木’驰名商标。希望能够尽快在市场上打响‘六盘山苗木’这个品牌。”许正清说道。
可以说,充分抓住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等政策,以及在市场需求引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益处,在泾源县的苗木经济发展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泾源县在发展苗木经济过程中需要解决和克服的困难——如何更好地完善产业内部结构,提高产品档次;如何提高科技含量;如何塑造地区品牌,发挥更多的品牌优势,是中西部地区发展产业经济都会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中西部地区如何抓住机遇,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走出适合自己的经济发展路子,宁夏泾源县在给出一个不错的发展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灌木类苗木该如何应对市场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声,今年在灌木类苗木销售中遇到几个问题和感受在这和大家分享。【详细】
苗木产业下一个热点之生态苗木
生态苗木,顾名思义,就是为生态建设而使用的绿化苗木。现在,因为苗木市场的疲软,大家都在热议,走生态苗木之路是否能摆脱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态苗木?哪些树种可以做生态苗木?【详细】
要想做好苗木产销,不了解市场环境不行
众所周知,产品的销售取决于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的变化又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的变化。苗木产品作为一种生态建设的基本材料,最终都是要销往建设工程的,因此,一些国家政策、政府行为、社会趋向等宏观因素的变化对其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