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耐盐碱植物科技园区:积极推动科普成果转化

2013-06-03 16:51:00    作者:王梓     来源:滨海时报     浏览次数:

  盐碱地治理和生态系统重建是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和世界性资源与生态问题。滨海新区2270平方公里的土地中,盐渍化土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左右,大面积的盐渍土限制了沿海农林业发展,影响了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大港农业服务中心多年来客服困难,构建了盐碱地生物治理和耐盐碱植物配置模式。同时,园区作为滨海新区建立创新型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普及盐碱地及耐盐碱植物科技知识为根本任务,取得了卓著的科普效果。

  六区域促科普活动开展

  记者了解到,项目区内分别建立综合科研功能区、耐盐碱植物引种驯化选育区、耐盐碱植物科普展示区、科普教育实践区、种苗繁育科普示范区、科普知识展览室六大主要区域。园区培育了一批优质耐盐碱植物,创新盐碱地生物治理模式,研制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通过科普宣传,使市民可以学习到盐碱地治理及耐盐碱植物繁育等方面的知识,加深耐盐碱植物认识,了解其生长习性、繁育方法和管护要点,还可以亲自参与基地内苗木的繁育、管理及养护等工作。

  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园区已建成科技馆一座,城市社区科普专用活动室一个,农村科技活动场地一个,科普宣传专用车一辆;建立科普教育实践区15亩,栽植各类耐盐碱苗木品种120种;扩建了科普展览室,使展览室内各种植物标本达到500种。宣传图画200张,各类农林书籍种类达到120种、3000册以上;举办了多次林业科普专题活动,数百人参与。此外,还举办盐碱地综合治理及耐盐碱植物繁育科普知识培训讲座20期,培训大中小学生及科技工作人员达1500人次。

  积极推动科普成果转化

  园区多年来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林业科普成果,园区还积极将科普成果应用于滨海地区绿化工程中,对已获得的耐盐碱植物材料选育成果和盐碱地生物治理技术进行有效转化应用,可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均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据了解,通过项目建立实用、经济、高效的快繁技术体系,应用成熟的耐盐碱植物材料的快速繁殖技术和工厂化育苗技术,基地可年繁育苗木30万株,按照每株苗木30元计算,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900万元。同时,通过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推广与应用,所形成的植被恢复技术体系,将极大降低滨海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综合成本。此外,盐碱地治理及生态系统修复将极大地推动滨海新区开发与开放,促进农林业生产,同时,项目的实施,将对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具有推动作用。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英研究人员首次在植物中发现稀有矿物

  近日,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一些虎耳草属(Saxifraga)高山植物的叶片可以产生稀有矿物球霰石,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植物志》上。【详细】

生动绿意场景:家庭微景观设计

  一株绿色植物能为家居注入新鲜的气息,而现在的绿色植物景观设计也愈发新奇多样,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样的微型景观都有可能出现。9款家庭微景观设计,为家搭建一处生动的绿意场景。【详细】

植物与水的搭配让景观充满诗情画意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不外乎动景和静景。一方静水搭配灵动丛生的植物,便多了几分令人愉悦的生机。【详细】

湖南永州将再添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今天,从国家林业局传来喜讯,祁阳县创建太白峰国家级森林公园通过评审,这意味着永州将再添一个国家森林公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