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学院:一座学院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反哺
2008-11-28 18:28:57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浏览次数:
传承弘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建省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宝地”,其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对外交流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中国与琉球的交往,主要以福州为基地,产品以福州的漆器、瓷器、寿山石雕为主。清代起,福州的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已成为福州开放和交流的两张“名片”,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特别是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的“三宝”。此外,福州的软木画、木雕、牙雕、人造花、漆画、漆筷、刺绣、角梳、纸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然而,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多数企业科技开发费用投入较少,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如脱胎漆器,前些年还是沿袭传统的老艺人带徒办法,创新不足,像款式设计、色彩搭配方面力量尚显薄弱。同时,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也成为制约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重振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雄风,近年来福州市加大保护力度,并将“工艺美术”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为贯彻市委、市政府这一部署,闽江学院艺术系勇于挑起传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闽江学院艺术系前身是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该校历史悠久,已有50多年历史,在全国工艺美术教育中已属老牌学校,
已培养了众多知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闽江学院艺术系于2002年成立。艺术系办公室主任骆文亮介绍说:“我们系所设专业的最大亮点,就是工艺美术性质,这正是福州乃至整个福建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使我们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潜能。”
立足优势,艺术系以此谋划发展之道和服务之基。为此,他们开展了“两新工程”的构建。
首先,以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为平台,打造漆艺研究和对外交流的新高地。
在闽江学院艺术系成立之前,福建省尚无省、市级漆艺研究的学术机构,仅有“画院”和生产厂家,这种局面极不利于漆艺水平的提高与对外的学术交流。2003年,以闽江学院艺术系教师为主要力量的福州市漆艺研究会成立。2005年又在扩大研究及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构筑起漆艺创作研究及对外交流的高地。
骆文亮介绍说,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去年,由艺术系主任汪天亮教授、教师黄友三、郑鑫、吴思冬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汪天亮被福建省政府选定为该技艺传承人,此举为闽江学院艺术系传承和发展脱胎漆艺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为宣传弘扬福州传统工艺文化,艺术系举办了多期海峡两岸漆艺、工艺美术文化研讨会,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系里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举办了中德文化研讨会、中日韩漆艺文化研讨会等。汪天亮的漆画作品被选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展出,赖登云老师的多幅作品参加了国际版画藏书票联盟在奥地利、瑞士等国举办的双年展,并获奖与出席大会。其指导的3名学生的作品亦入选展出。
为打破以往工艺美术技艺口传心授的传统,汪天亮、骆文亮共同撰写并出版了《漆艺?脱胎技艺》一书,成为我国首部高校漆艺专业教材,为在校漆艺专业师生及社会漆艺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量身定做的工具书。汪天亮的《福建工艺美术史》填补了福建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空白。由汪天亮主持的《构建福建工艺美术文化强省问题研究》已被福建省社科联立项为2007年的重点项目,有待于2009年结题。
其次,以艺术设计研究所为平台,打造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的新一极。
从2003年以来,艺术系与学院共同投资近200万元,成立了艺术设计研究所和漆艺研究、陶艺研究、雕塑研究、环境艺术研究、版画研究等工作室,为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地方文化,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近年来,艺术设计研究所为福州市政府创作了《金山寺》大型漆挂画和《大榕树》大型浮雕。2007年,研究所组队考察了中国版画之乡福建省松溪县,并与松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机制,主要项目有:为松溪县文化馆、版画院培养创作骨干,接收地方艺术家来院进修学习,派教师下基层指导创作,为松溪县特招版画方向学生等。
此外,艺术设计研究所还成功地承接了福州南江滨公园“福州历史文化”长廊的设计与制作工程,得到了福州市委的嘉奖。并承建了福州、厦门、北京等地多个公园雕塑工程,为城市景观与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边汲取着八闽大地的养分,一边用累累果实回馈脚下的土地。闽江学院为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
从为福州城市精神鼓与呼,到建设闽都历史文化研究高地;从打造海西服饰文化深厚底蕴,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但回馈了社会,同时也打造了闽江学院独特的优势品牌,成为学院建设的一个亮点。
“事实已经证明,闽江学院的科研建设、学科建设完全能够面向地方主导产业,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服务。这也进一步说明,只要坚持特色、找准方向、融入地方,新办本科院校同样能有大作为、好作为。”闽江学院院长杨斌博士这样表示。
福建省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宝地”,其工艺美术产业与文化,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及对外交流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明代中国与琉球的交往,主要以福州为基地,产品以福州的漆器、瓷器、寿山石雕为主。清代起,福州的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已成为福州开放和交流的两张“名片”,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使者”。特别是脱胎漆器,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工艺品的“三宝”。此外,福州的软木画、木雕、牙雕、人造花、漆画、漆筷、刺绣、角梳、纸伞等,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然而,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型企业居多,多数企业科技开发费用投入较少,企业自主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如脱胎漆器,前些年还是沿袭传统的老艺人带徒办法,创新不足,像款式设计、色彩搭配方面力量尚显薄弱。同时,实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稀缺,也成为制约福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重振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雄风,近年来福州市加大保护力度,并将“工艺美术”列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为贯彻市委、市政府这一部署,闽江学院艺术系勇于挑起传承发展传统工艺美术、培养专门人才的重任。
闽江学院艺术系前身是福州工艺美术学校。该校历史悠久,已有50多年历史,在全国工艺美术教育中已属老牌学校,
已培养了众多知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闽江学院艺术系于2002年成立。艺术系办公室主任骆文亮介绍说:“我们系所设专业的最大亮点,就是工艺美术性质,这正是福州乃至整个福建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使我们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发展潜能。”
立足优势,艺术系以此谋划发展之道和服务之基。为此,他们开展了“两新工程”的构建。
首先,以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为平台,打造漆艺研究和对外交流的新高地。
在闽江学院艺术系成立之前,福建省尚无省、市级漆艺研究的学术机构,仅有“画院”和生产厂家,这种局面极不利于漆艺水平的提高与对外的学术交流。2003年,以闽江学院艺术系教师为主要力量的福州市漆艺研究会成立。2005年又在扩大研究及创作队伍的基础上,成立了福建省漆艺文化研究会,构筑起漆艺创作研究及对外交流的高地。
骆文亮介绍说,福州脱胎漆器是继承我国古代优秀漆文化发展起来的。它品类之多在全国漆器行业首屈一指,大的如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漆画大屏风、彩绘大花瓶、脱胎仿古铜大狮等,小的如烟具、茶具、餐碗、盘、碟、罐等;它质地坚固轻巧、造型别致,装饰技法丰富多样,色彩明丽和谐,可谓集众美于一体,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郭沫若生前曾做诗备加赞誉,称赞福州脱胎漆器是“天下谅无双,人间疑独绝”。
去年,由艺术系主任汪天亮教授、教师黄友三、郑鑫、吴思冬代表福州市立项申报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入选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汪天亮被福建省政府选定为该技艺传承人,此举为闽江学院艺术系传承和发展脱胎漆艺构筑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为宣传弘扬福州传统工艺文化,艺术系举办了多期海峡两岸漆艺、工艺美术文化研讨会,促进了两岸文化交流。系里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举办了中德文化研讨会、中日韩漆艺文化研讨会等。汪天亮的漆画作品被选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法文化年展出,赖登云老师的多幅作品参加了国际版画藏书票联盟在奥地利、瑞士等国举办的双年展,并获奖与出席大会。其指导的3名学生的作品亦入选展出。
为打破以往工艺美术技艺口传心授的传统,汪天亮、骆文亮共同撰写并出版了《漆艺?脱胎技艺》一书,成为我国首部高校漆艺专业教材,为在校漆艺专业师生及社会漆艺工作者提供了一部量身定做的工具书。汪天亮的《福建工艺美术史》填补了福建工艺美术发展史上的空白。由汪天亮主持的《构建福建工艺美术文化强省问题研究》已被福建省社科联立项为2007年的重点项目,有待于2009年结题。
其次,以艺术设计研究所为平台,打造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的新一极。
从2003年以来,艺术系与学院共同投资近200万元,成立了艺术设计研究所和漆艺研究、陶艺研究、雕塑研究、环境艺术研究、版画研究等工作室,为教学和服务地方经济、地方文化,提供技术力量支撑。
近年来,艺术设计研究所为福州市政府创作了《金山寺》大型漆挂画和《大榕树》大型浮雕。2007年,研究所组队考察了中国版画之乡福建省松溪县,并与松溪县人民政府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建立起相应的服务机制,主要项目有:为松溪县文化馆、版画院培养创作骨干,接收地方艺术家来院进修学习,派教师下基层指导创作,为松溪县特招版画方向学生等。
此外,艺术设计研究所还成功地承接了福州南江滨公园“福州历史文化”长廊的设计与制作工程,得到了福州市委的嘉奖。并承建了福州、厦门、北京等地多个公园雕塑工程,为城市景观与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一边汲取着八闽大地的养分,一边用累累果实回馈脚下的土地。闽江学院为地方文化建设发展服务的路子越走越宽。
从为福州城市精神鼓与呼,到建设闽都历史文化研究高地;从打造海西服饰文化深厚底蕴,到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不但回馈了社会,同时也打造了闽江学院独特的优势品牌,成为学院建设的一个亮点。
“事实已经证明,闽江学院的科研建设、学科建设完全能够面向地方主导产业,为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服务。这也进一步说明,只要坚持特色、找准方向、融入地方,新办本科院校同样能有大作为、好作为。”闽江学院院长杨斌博士这样表示。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辽宁沈阳:世界最大泵道公园开园
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总投资约1亿元,总占地面积4.58万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场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共设置平地练习区、入门波浪道、小型初级道、大型初级道、标准泵道、腾跃道、自由式场地、碗池共9个赛道【详细】
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18条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18条市政道路眼下正开展设计建设。近日,由北京城市规划院、园林古建院、市水利设计院、弘都院、林业大学等专业团队组建的规划技术工作营,已经完成了【详细】
《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施行
《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的有关情况,提出将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详细】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女生留学归来后当厨师
有人问小迪,985毕业做厨师不会感觉亏了吗?小迪说“标签也许可以带给人暂时的光环,但它不该定义你。”小迪说她喜欢做料理,因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会觉得很幸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