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园林门外的遗憾
颐和园(资料图)
“首都--北京--颐和园--国家园林--世界名园”,能将这几个词汇联系在一起,任何人都懂得这是对颐和园的赞美,颐和园经过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旅游景点中的精粹。
有句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而在众多海内、外的游行者和历史爱好者来说,“颐和园”同样是他们心中的一个梦。在笔者眼里,中国的国粹是京剧,旅游中的精粹是颐和园,这已经成为无可厚非的事实,这也是每到春光明媚、姹紫嫣红的季节,颐和园就成了人群熙攘的旅游圣地了。
笔者自幼生长在北京,是地道的北京人,从儿时学校组织去春游,到长大后自发组织朋友们去颐和园游玩,都是我生活中最惬意也最陶醉的事情,在长廊上漫步、在湖水中荡漾、在寝宫中透视历史、在万寿山上眺望北京城。每次都有新的体会,每次都有心的收获。。
然而,每次欣喜却总有些遗憾,那就是如此震撼人心的巨大的内部环境、优美风景、古老文化遗址门外却是一个巨大的公交枢纽,并且车流滚滚、拥挤不堪。
从小时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几乎每次去都是一个样,没有任何改变。我也常想,北京办奥运改变了多少老百姓的住房条件?国家不惜花巨资为老百姓建房?包括有多少个xx故居花巨资修缮?有多少平房国家花钱为老百姓修缮?但为何这样一个园林公园的门口确是如此不堪,成为一个大的公交枢纽地带,无论是每天忙碌上班的人群,还是来往的旅游大巴,都要从此经过周转。将门口南侧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拥挤的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每天早上从四面八方的旅游者兴高采烈的来游玩,但是给他们看到的却是离公园正门仅仅几十米的一个公交总站,所有需要换程公交的人都要再此等候。超大旅游巴士也是在和私家小轿车在旁边的小路上慢慢的较量着,实在是不理解为何就没人来治理一下呢?
笔者曾经有幸旅居日本,记得那天是去一个很有名的寺庙观赏。旅游车停好后跟着导游走了将近20分钟的路程才走到寺庙门口,门口静悄悄,可以听得到小鸟的叫声,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近年国家虽然对老百姓住房有更好的宏观调控,但是要发展旅游就要先建路,在经济危机严重的今天,旅游不但可以促进内需,还可以打开联系国外的一扇窗口。通过旅游发展国外的消费群体,吸引国外人更多了解中国的发展史、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未来前景展望,不是很好么?曾经在国外和朋友聊天,其实在外国人眼里,他们只知道天安门,只知道北京就是自行车拥有的城市,对于今天北京的风貌还停留在几十年前,那么如何吸引国外人对北京,对中国有所了解呢?来旅游是第一步,印象是第二步,口碑就会是很有影响力的一步了。
因此我认为合理完善的管理一个国家园林是一方面,但是也不要忽略门外的风景。不要将门外的治理变成了国家园林门外的遗憾。
编辑: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