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水桥的真相与问责

2009-12-18 17:41:49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浏览次数:

  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重庆晚报》昨日报道)。

  此事蹊跷之处颇具“喜剧”色彩,刚满周岁的大桥便已开裂,而施工方处理的方式居然是“胶水缝合”。何其淡定,又何其搪塞?这也算是开中外桥梁建筑之先河了吧,如此创意还真不是一般人敢想敢做的。联想到建造之初花掉的5000万“真金白银”,更觉得此桥滑稽得很。媒体曝光后,网友自发把“豆腐渣工程”的名号送给了汉中门大桥。至于到底是否“豆腐渣”目前还只是“疑似”,毕竟我们没有看到专业人士的鉴定结论。但就常识而言,如此年轻的大桥就这般千疮百孔,多半不是所谓“热胀冷缩”之类“自然原因”造成的。

  需要追问的是,此等“先天不足”的桥是如何建出来的?当然,我们可以将其归之于无良建造商偷工减料云云。但是汉中门大桥毕竟不是私家园林里点缀的小景,而是事关公共利益的基建工程。这就决定了其建造过程必须接受职能部门制约和监督,建造之后要通过验收。理论上,必然有一套标准和程序是桥梁施工必须遵守的。而这种“标准和程序”正是杜绝“豆腐渣”的关键所在。但如今“疑似豆腐渣”还是来了,带着胶水掩盖的“伤痕”,如此刺眼。有理由相信,“先天不足”的桥,之所以能矗于秦淮河面,必然与“后天畸形”的监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据报道,南京市建委表示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绝不护短。看来,建委还真是反应迅速、态度恳切,超脱得很,大有正义凛然之势。但请不要忘了,“胶水桥”之“童话”所以能变成现实,建委也“功不可没”。有没有组织公开透明的招标?有没有对工程设计做专业论证?继续追问下去,施工途中有没有派员监督?建造之后有没有严谨的验收流程?凡此,非有一点疏漏,南京市建委方可自证清白。

  事已至此,公众唯有等待真相。虽然潜意识里很多人早已认定此桥系豆腐渣过程所致,但权威结论出来之前一切只是“疑似”。如果最后证明汉中门大桥确有着建造上的“硬伤”,惩戒施工方之余,南京市建委有必要调整下自己的“声调”和角色定位。决然不能只扮演超脱的、“不护短”的惩戒方,自身也应该接受问责;但如果不巧,最后证明N处裂纹只是“自然力下的正常现象”,那么除了看着大桥被整修,我们唯有慨叹与极小概率事件有缘了。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