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树保护多重难题亟待解决

2010-03-18 19:35:23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虽然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大搞园林绿化建设,但按如今的建设模式,恐怕我们这一代人留给后人的古树还不及先人留给我们的多。”说这句话的是我国园林界的一位老前辈。老人的忧虑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现有古树资源面临保护难题,其数量与质量已不可遏制地双双下滑;二是古树后续资源匮乏,城市绿化的急功近利使孕育古树的沃土严重缺失。

  现有资源保有难

  古树是一个地方人文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巨大的优良种质资源库。毋庸置疑,千百年的古树由于树势衰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逐年下降,加上古树生存环境日趋恶化,使得现有古树保命都难。虽说古树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但树木有再生能力,只要母体保住了,促发的新生枝条可成百倍地延长其寿命。我国古树保护专家丛生总结了七十多条导致古树衰亡的原因,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有些是不可抗拒的,如风折、雷击等;有些是可以改善的,如地上生长空间受限,地下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差等,均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改变。

  丛生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研究、总结并推广古树的复壮技术。北京市园林科研所树木研究室主任从日晨博士对此深有同感,他非常痛惜地指出,现在很多景区的古树死就死了,连点经验教训都留不下。他建议,古树管理单位首先要做的是古树建档工作,如实地记录每一株古树的生长状况,遇到了什么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等。“这样的工作并不难,但贵在坚持,这是行业发展极其宝贵的一手资料,可从正反两面推动古树保护管理工作的进步。这株古树虽然死了,但如果能为日后的古树保护留下警示,避免重蹈覆辙,也值呀!”

  “现在古树保护最大的难题不在于钱,而是技术。”北京名木成森古树名木养护工程公司总经理曹恒星指出。现在各地对古树保护工作均很重视,很多地方还设立了专项资金,古树保护和复壮工程普遍开展,但技术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壁垒。在该公司承接的诸多古树疑难病例中,他们发现接手前采取的一些复壮措施不但无益于树体的恢复,反而加速了古树的衰亡。比如古树地下环境改造部分,换土、挖复壮沟是通常采取的措施,但有些施工人员未根据实际,而是浮皮潦草地采取全盘大换土及周圈挖复壮沟的措施,古树一时适应不了反被“折腾”死了。再比如树洞的处理,虽说业界有补与不补之争,但目前两种处理方法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采取补洞措施的,解决不了材料的亲和性问题;而不补的在防止鼠害和病虫以及疏导雨水方面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杨志华说,古树复壮技术无疑是保护好现有古树资源的有力措施。为此,北京市政府大力扶持相关的技术研发,从发改委、园林绿化局、科委到公园管理中心均有相关的科研立项,鼓励古树生理、机理的基础研究及新型实用技术的开发。

  后续资源难为继

  按照原建设部2000年颁布的《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规定,古树指的是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各地对城乡古树资源的认定和保护基本上是依此来进行的。各地被认定的古树依法挂牌并有专项资金,从日常养护到特别复壮工程基本上能得到较好的保护。“苦的是那些八九十年的大树,很大一部分遭遇‘黑手’。”丛生激愤地说道。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这类大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被许多人视作可“壮门面、显气派”。前些年“大树进城”的热潮中,乡村山野的大树被不法商贩砍头截枝移栽到城市,从城市广场赫然矗立的大树群到苗乡路边堆积的大树残桩,我们很难想象到底毁了多少大树。如无意外,这些大树几十年后很有可能步入古树之列,壮大古树阵营,但这些被残害的大树其有生之年限将屈指可数。只有重视对古树后续资源的保护,古树的群体才能不断壮大,才能扭转目前古树质量和数量双双下滑的被动局面。

  一株树木所以能成长为古树,尤其是成为千年古树,固然有其优良的遗传基因在起作用,但更重要的是生长环境和养护管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城市栽植的那批树,目前恰值四五十岁的壮年期,正处在发挥重大生态作用的年龄段,但残酷的现实是这批树大都处于早衰状态,或残枝断臂,或树梢干枯,或新叶卷边……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很难成长为古树。树木只有根扎得深,才能长成大树甚至古树,采取科学养护管理措施、为树木的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诱导深根是当前树木养护中值得关注的话题。

 

编辑:jojo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