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哲文:古建筑研究保护一生缘
“仅仅把文物作为‘点’来保护是不够的”
罗哲文经常语重心长地说,“中国的古建筑,包括历代城市的布局,都是中华民族的珍宝!保护古城中的古建筑,一定要把它纳入古城保护的整体规划之中,通盘规划和运作。”
这是罗哲文积数十年古建筑与古城保护的经验之谈。
“就拿北京来说,它是一座已有三千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古城。建国前夕,梁思成先生曾担纲编制过一个《全国重要文物简目》,当时就提出把北平作为一个完整的古城进行保护。”罗哲文那时正在梁先生主持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学习,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准备挥师南下和西进。党中央深知梁思成是古代建筑文物的权威专家,对全国古建筑的情况最为熟悉,为了在解放战争中能够尽力保护祖国的文化遗产,中央专门派人到清华大学来请教他,倾听他的意见。这一做法与梁先生千方百计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心愿不谋而合,他慨然应允为中共和解放军编印一本《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以供解放军在进攻和解放各城市地区时参考。
从《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的内容,到书的版式设计和封面,梁思成都亲自定夺,并率领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部分师生查找资料、编写刻版、装订装裱,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编印出版了。罗哲文当时参与了蜡纸刻印工作。
这本梁思成和清华师生们用心血编成的《全国重要文物建筑简目》发到解放军部队后,不仅在解放军解放各地时使文物避免了因盲目轰炸造成的破坏,而且对解放初期开展古建筑调查、保护、研究工作也提供了线索和指导作用,这本小册子,因此被称为新中国文物保护史上早期的重要文献。
然而,逃过了战火,许多古文物建筑却在以后的和平年代频遭破坏。罗哲文轻声叹道。
1950年梁思成先生提出的“保存旧城,另辟新区”的方案被断然否定后,大规模的拆建便在北京展开。一个个牌楼、一座座四合院、一条条胡同相继消失,古都风貌日见消减。建国几十年来,“拆”与“保”的斗争从未停止过。诸多古建筑的兴衰沉浮,在无数人的心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
70年代中,有一次罗哲文去河南洛阳,看到一家玻璃工厂,因生产发展要扩建厂房,结果在盖新厂房时挖到了一处古建筑遗址,被有关部门下令停建了。工厂负责人说,早知道这地下有古物,我们就不在这儿扩建厂房了。可是国家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法令条文,我们无法可依照。在其他城市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这让罗哲文不得不深入思考。
“仅仅把文物作为‘点’来保护是不够的,也比较困难。应该把文物放到整个城市规划中进行保护。”罗哲文痛切地强调这一点。
1981年末,“文革”刚结束不久,罗哲文等一些专家学者便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着手公布、保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提议工作。经酝酿商议,由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国家城市建设管理总局共同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罗哲文亲身参与了该文件的起草。
罗哲文记得50年代初,苏联审批公布了第一批2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他曾参与翻译过苏联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料,苏联实施的一整套历史文化名城的审批公布标准、保护措施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和启发,以至这次起草文件时,还从当年苏联的经验中找到了不少可借鉴处。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很快向全国批转了这个请示,同时批准公布了北京等24个城市为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此后,国务院又分别批准了几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的数量已达到了101个。
“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的确定和公布,是中国古建筑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1982年起,20多年来,我一直在做这项工作。对所有提出申请的城市的评审和论证,我基本上都参加了。”
罗哲文认为,被确认为历史文化名城,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这些年,从各地历史文化名城传来的“毁灭性”消息太多了。因此,“对已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必须采取具体的措施,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
近年来,一些著名建筑专家、文物专家多次上书、呼吁,要求政府尽可能地保留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风貌、文化遗迹,严格按照规划控制城市中心区的建筑高度、密度和容积率,放慢旧城区开发速度,为文物的鉴别、保护留下必要的时间等。
罗哲文自己就曾无奈地经历过一次失败的“保卫战”。那是北京美术馆后街的一个院落,曾被几位古建专家鉴定为极有价值的明代建筑。然而好端端的院子却要被买下这块地皮的开发商拆掉。罗哲文等专家联名找了相关部门,甚至告到法院,但最终官司还是输了,院落和房子还是被拆掉了。
在古城要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下,如何能够让城市建设和古城保护这两者之间做到两全其美、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矛盾、两败俱伤呢?这是让罗哲文一直焦虑的问题,也是众多有识之士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2000年3月10日,中国第一个关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议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签字的31位人大代表中,25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2004年2月1日,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紫线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办法》要求,今后在编制城市规划时都要划定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紫线,紫线范围内将禁止大面积拆除或改建建筑物。
2004年9月4日,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和文物局初步确定了故宫保护“缓冲区”的两个备选方案。缓冲区的建立,不仅仅是保护故宫,也体现了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保护。
“对古建筑保护来说,这些措施都很好。不仅是故宫,所有的古建筑都应该建立缓冲区。不过,最终还是靠制度,靠法律。”罗哲文斩钉截铁地说。
编辑:Aggie
相关阅读
辽宁沈阳:世界最大泵道公园开园
沈阳国际泵道公园总投资约1亿元,总占地面积4.58万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场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共设置平地练习区、入门波浪道、小型初级道、大型初级道、标准泵道、腾跃道、自由式场地、碗池共9个赛道【详细】
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18条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绿肺”——温榆河公园,18条市政道路眼下正开展设计建设。近日,由北京城市规划院、园林古建院、市水利设计院、弘都院、林业大学等专业团队组建的规划技术工作营,已经完成了【详细】
《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施行
《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杭州市湿地保护条例》制定实施的有关情况,提出将扎实推进湿地保护和修复,全力推进国际湿地城市创建【详细】
同济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女生留学归来后当厨师
有人问小迪,985毕业做厨师不会感觉亏了吗?小迪说“标签也许可以带给人暂时的光环,但它不该定义你。”小迪说她喜欢做料理,因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会觉得很幸福【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