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天下先 昆山的城市建设成为典型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到2012年,昆山要初步形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形态,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样本和现实模样,我们有信心向上级和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2月28日,在苏州召开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动员大会上,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的发言掷地有声。
从现在到2012年底,满打满算只有22个月,要完成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精彩跨越,殊非易事。但对于向来“敢为天下先”的昆山人来说,难度就是挑战,也是巨大的动力源泉。
昆山人的底气和豪情来自改革开放30多年闯出来的一条独特的“昆山之路”。短短30多年间,在中国东部这片平均海拔高度只有四五米的土地上,一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区矗然崛起了中国县域经济“头号高地”,创造了一个令人惊叹的发展传奇。2005年,昆山在江苏全省率先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指标,成为江苏全面小康的现实样本。去年底,昆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00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480.4亿元、外贸进出口82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46.3%和32.8%,经济总量赶上了十年前的深圳。面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个崭新的“标高”,昆山人完全有理由充满信心。
小康之后这5年,昆山人“迈大步、不停步”,不断探寻率先现代化的县域突破之路
对于“第二个率先”,中央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委“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要求,到2015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毫无疑问,作为江苏科学发展和“两个率先”的排头兵,昆山责无旁贷。从2005年首次摘得全国百强县之首桂冠,到去年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跻身2000亿级俱乐部,昆山呈现了持续强劲的快速发展势头,综合竞争力不断攀升。多年来昆山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居民收入等一系列主要指标都在高平台上高速发展,这不仅为改善民生奠定了经济基础,而且也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巨大能量。可以说,率先现代化,是昆山率先全面小康的必然延续。
请让我们把目光稍稍停留,仔细梳理一下从2005到2010年“十一五”期间昆山的发展脉络。在这些重大的历史节点上,你可以清晰触摸到昆山人在全面小康之后“迈大步、不停步”的强劲脉动。
2005年,昆山率先达到江苏省定四大类18项25个全面小康建设考核指标,首次荣登全国百强县榜首;
2006年,大多数地方还停留在“数量型增长”的“老轨道”上,昆山就一马当先提出了“转型升级”新课题,在江苏率先启动实施“自主创新、自我创业、自创品牌”的“三自”工程,迈上了“质态提升、量质并举”的新征途;
2007年,小康达标两年后,昆山出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提出“整体发展学新加坡,产业提升学韩国,自主创新学台湾地区”的“三学”目标,为昆山带来更宽广的国际视野和更丰富多元的现代化元素;
2008年,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昆山被列为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
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深谷中,在中国进出口的“冰点”状态下,“外贸第一县”昆山实现进出口增长0.8%,增幅在全国率先实现“负转正”,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许。就在成功抵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增长危机”的同时,昆山出台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实施纲要(试行)》,描绘出“第二个率先”的发展宏图;
2010年,昆山荣膺“联合国人居奖”,与此同时,昆山高新区晋升“国家队”。此际,昆山以一个县级城市,拥有了三个“国字号”的发展载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受到全国媒体的高度关注。这一年,昆山率先提出了以经济发展转型为核心、以发展动力转型为关键、以城市发展转型为支撑、以社会发展转型为基础、以人的发展转型为根本、以体制机制转型为保障的全面转型规划。
“小康之后这五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全方位苦练内功,把加快转型升级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历史使命,不断巩固提升全面小康成果,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积蓄能量。”张国华说。
“六大设计”夯实率先现代化路基,“昆山之路”变成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高速干道”
“昆山的现代化,是在全面小康基础上的现代化,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不断渐进的现代化。”张国华认为现代化内涵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次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后很长一段时间,昆山都是外向型经济一枝独秀,是个单打冠军,全面小康是一个重要转折点,表明昆山已经从过去单兵突进型的‘单打选手’跃升为全面发展的‘全能选手’,今天我们冲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就是要在全能赛场上去夺冠。”
全能夺冠,昆山设计了六大方面,以期实现全面转型和升级再造。
产业设计: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率先建成经济结构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现代工商城市。昆山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IT制造重地,但制造并不是昆山的主体,更不是全部。昆山提出,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坚持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重点围绕“五个十”,即十个科技创新载体、十个服务业集聚区、十个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十条主导产业链,推进十大人才工程,加快完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转型收获累累:2010年,昆山开发区、昆山高新区和花桥国际商务城这“三驾马车”,在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大道上一路高歌。去年6月,昆山开发区内的出口加工区通过国家验收,成功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将在原来单一的保税加工基础上叠加保税物流、贸易和服务贸易、展览展示、研发等功能;9月,作为苏台合作桥头堡的海峡两岸(昆山)商贸合作区在花桥启动,重点建设台湾商品展示、交易、分拨配送、物流保税和综合服务配套五大中心;10月,昆山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创县级市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先河。
城乡设计:形成现代化的城市格局,率先建成城乡统筹协调、功能形象一流的江南魅力城市。通俗化的表达就是,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既有车水马龙,也有田园风光。通过大力发展以服务产业为主体、以城市工业和都市农业为配套的城市经济,整体提升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水平。与此同时,以城市化引领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生产现代化、生活城市化、环境生态化、服务均等化,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昆山基本形成了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昆山,“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和“乡村让城市更精彩”变成了一枚硬币的美丽两面。去年10月,全国首例跨省市轨道交通——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昆山花桥延伸段工程奠基,开全国县级市先河;彰化银行昆山分行、汇丰银行昆山支行分别成为全国县级市首家台资银行和首家外资银行;起自草根的“好孩子”在香港成功上市……高速炫彩的都市节奏就这样变成了昆山的基本元素。
社会设计:推进现代化的社会建设,率先建成人民生活富裕、公共服务均等的和谐文明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人,现代化的根本追求是百姓幸福。昆山社会转型的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现代化建设成果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如果说产业转型是昆山全面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那百姓幸福就是全面转型的根本旨归。“什么是老百姓的幸福感?简单说就是三个心:安心、放心、舒心。”几天前昆山召开的一次大会上,张国华把就业、保障和环境列为老百姓的“三心”之源:“没有稳定的就业,老百姓就不安心;没有完善的保障,老百姓就不放心;没有宜居的环境,老百姓就不舒心。”
目前,昆山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1.75:1,超过60%的农户实现集中居住,229个社区公共服务中心覆盖城乡,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99%。
生态设计:营造现代化的人居环境,率先建成资源集约利用、绿色低碳发展的生态宜居城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持续改善。
宜居不是一个标准,它更多的来自居民心灵的认同。去年10月,昆山喜摘“联合国人居奖”桂冠,成为全球6个获奖者之一,也是中国唯一获奖城市。夺得如此殊荣,昆山靠的不是漂亮的楼宇和街道,而是“包容性增长”的胸襟与实践。在这个繁华的城市里,发酵着普通老百姓和百多万“新移民”共同的梦想和希望。走进昆山,很多外地的记者会充满感动地发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在这里不是蓝图而是现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昆山也都变成了一种真实的存在。经济持续发展、资源永续利用、生态持续改善的发展目标,在多种措施的合力之下,正在坚定推进。昆山的目标是,确保到2012年资源综合利用率达60%,万元GDP能耗降至0.53吨标煤,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7.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提高到92。
政府设计:建立现代化的政府构架,率先建成行政规范高效、社会公平正义的民主法治城市。走过一个甲子的风风雨雨,执政的共产党人把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样的发展语境下,面对现代化建设的崭新要求,昆山人怎样把创先争优的精神气度用到政府自身的内功修炼上来?在昆山,文件化的表述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加快建设阳光型、服务型、效率型、法治型政府,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
核心是服务。也可以说,服务是昆山迈向现代化征途中所追求的政府工作之魂。那些不远万里而来的投资者知道,政府的高效服务一向是昆山人引以为傲的金字招牌,也是昆山多年来凝聚庞大外来资本并一跃登顶中国百强县榜首的真正奥秘所在。金融危机肆虐全球之际,昆山人以“竭尽心智、竭尽所能、竭尽全力”锻造出来的强大政府“服务链”,成为了战胜危机、率先复苏的最大法宝。去年,昆山蝉联台湾电电公会“2010年度祖国大陆城市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综合实力第一,以及《福布斯》中国最佳县级城市榜首。
人才设计:建设现代化的人才队伍,率先建成高度开放融合、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创业城市。现代化建设,靠的是一支具有现代化理念和现代化眼光,以及现代化行动能力的人才队伍。昆山提出,自主创新学台湾、产业提升学韩国、整体发展学新加坡,通过“三学”全力打造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人才和干部队伍,形成人才竞相创业、勇于创新、创先争优的激励机制和浓厚氛围。
到昆山采访,无人不被这里的干部队伍素质所折服。长期与外资和外商打交道的结果是,在昆山,连一个普通的村干部谈起工作来也能让你顿生“国际视野”之慨。花桥商务区的干部介绍说,区内几乎所有村书记都曾去新加坡培训过,他们学回来的现代社会治理理念与本地实践结合起来的成果就是,把花桥这个曾经社会问题不断的“三角地带”变成了昆山最有序最现代的地区之一。不久前,昆山派出25名领导干部,远涉美国名校杜克大学深造。目前,昆山人才保有量突破20万人,有16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在昆山创新创业,这在全国县级城市中遥遥领先。
锁定“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目标,率先现代化行动“决战2011”汇成宏大交响
去年11月,两年一度的全国优秀规划设计评选活动在深圳揭晓,由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的《昆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获得规划设计一等奖。其中,“现代化”是此次总规修编的第一重点和最大亮点。
这个最新修编的总规,总体要求是“高位发展、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并借鉴新加坡、韩国、日本、中国台湾、深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经验。在昆山历史上仅有的几次总规修编中,这是首次锁定“大城市、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目标。专家认为,这一规划将对昆山未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决战2011,冲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灿烂春光里,昆山精彩迭现的发展举措汇聚成一曲气势恢宏的“春之交响”。
决战时刻,鼓点铿锵。2月18日,昆山春季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昆山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基地举行,掀起了新一年的建设热潮。108个项目总投资高达562亿元,其中除一些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民生事业项目外,大部分是昆山重点扶持的重大产业项目,也是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的产业链关键项目。
决战时刻,话语铿锵。2月28日,张国华在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大会上表示,昆山将以阳澄湖科技园为载体,打造科技创新“特区”和“智慧制高点”。在盛产清水大闸蟹的阳澄湖畔,拔地而起的阳澄湖科技园是昆山去年大手笔规划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几乎集聚了昆山所有的优质创新资源和载体,包括清华科技园、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昆山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杜克大学昆山分校、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昆山分院,以及小核酸、机器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等。在率先现代化的决战时刻,阳澄湖科技园的使命是深度集聚创新资源,聚变昆山未来发展的内生动力。
决战时刻,落笔铿锵。跟全面小康一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同样需要一张可以让人按图索骥的“图”。在没有国内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昆山对照十七大要求,比对发达国家和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经济和相关数据,精心设计了一套“现代化进程指标体系”,涵盖了经济发展、民主政治、文化建设、人民生活、生态文明等五大类34项38个指标,目标是建成一个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昆山。
有这样的阵势,昆山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还会远吗?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城镇化:热问题的冷思考
自中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来,城镇化再次成了热点话题。中央和地方先后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各地纷纷提出城镇化指标、推出城镇化新政,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一轮城镇化浪潮。如何推进城镇化?需要对这一“热问题”进行深刻的“冷思考”。【详细】
苏州:谱写现代化“城市物语”
20年前,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联手,在苏州古城东郊打下了合作开发建设的第一根桩。20年后的今天,这里成了一片全球瞩目的产业高地,成为一座令人称奇的现代化新城。【详细】
景观设计案例之昆山西部高中总体规划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2011年,昆山市决定在城市的西部建立一个教育及外展服务中心。昆山中学,作为当地排名第一、很有历史影响力的高中,将迁移到城市西部,并与昆山杜克大学的校区毗邻。【详细】
艺普得设计的昆山莲湖公园
昆山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地人民为了这里的文化传统建设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昆曲、运河村、大闸蟹、双头莲花以及悠久的水产养殖历史都非常值得注意。作为这座城市西区的重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