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对接 十堰北部起宏图

2011-03-24 12:39:15    作者:张建波     来源:十堰晚报     浏览次数: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千年前诗仙李白的名篇,如今在郧县逐渐成为现实。

  站在郧县经济开发区政府大楼的楼顶,鸟瞰郧县县城,在汉江的环绕中,汉江大桥和正在建设中的汉江二桥,如长虹卧波,连接起了郧县城关、柳陂、经济开发区三个城镇。在汉江二桥两端,“郧十”一级公路将十堰和郧县紧紧串连起来。

  市县对接顺应天时地利人和

  进入新世纪,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撑起郧县工业经济的“擎天巨柱”一夜倾倒:从2002年底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郧阳烟厂、造纸厂及矿山与黄姜加工厂等一批企业相继关停。

  困境中,郧县县委、县政府提出“依托十堰城区,依托东风公司,依托本地资源,优先发展二三产业,优先发展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指导思想,谋求与十堰对接,融入十堰发展,借力“突围”。

  市委、市政府顺势而为,借力给力,以2009年4月22日市委书记陈天会到郧县调研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标志,拉开了市县对接的大幕,开创了全省跨区域发展的先河!

  当时,市委、市政府正在谋划将车城十堰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出到2015年,力争在集约节约的基础上,建成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城区基础设施人口承载能力超过100万,汽车产能达到百万量级规模。

  “实现这一目标,十堰有很多有利条件,但也存在三个不足,一是城区人口规模过小,二是城市发展空间不足,三是城区历史文化底蕴不足。”陈天会坦言,“郧县与十堰城区对接发展是解决这三个方面问题最现实、最快捷的途径。”

  其实,十堰和郧县,自古就有千丝万缕、深厚绵长的历史渊源,市县对接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的创举。

  十堰和郧县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郧县从三个方向呈半包围状与市区紧密接壤,在鄂西北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除了1967年至1994年为支持二汽建设将郧县的十堰、黄龙二区单独剥离设立十堰市,市、县分开平行运行外,郧县和十堰在行政区划上基本没有分开过,长期处于互相包含、融为一体的关系。

  郧县的发展从来没有离开过十堰的拉动和辐射。郧县和十堰之间的经济纽带始终没有断开过,市县之间的经济关联度高达70%以上,特别是汽车配件、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与市区经济高度融合。

  十堰和郧县唇齿相依,两城中心之间的距离仅有20多公里,郧阳行署在十堰市成立之前一直设在郧县境内,市县群众生活习俗相同,语音方言一致,文化信仰趋同,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市县对接可以打破城乡藩篱,进一步密切民众交流、协作、融合,形成构建“大十堰”的强大智慧和力量。

  陈天会说,实现郧县与十堰城区对接,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使武当山、丹江口水库和汽车城旅游品牌及资源形成互补和对接,有利于优化十堰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全市的“一主四大”产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尤其是对十堰实现百万量级汽车城目标、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完善配套城区功能都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郧县要成为十堰最大新城区

  市县对接确定的目标是: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规划、交通、产业、项目、市场对接为抓手,到2013年,实现城市建设、交通网络、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等基础设施对接,打牢发展基础;到2015年,解决对接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全面实现市县一体化发展,产业紧密关联,经济深度融合,优势互为补充,功能配套完善,郧县成为十堰北部新城区。

  如今,这个新城区建设得怎么样?郧县县委书记柳长毅也给出了答案。

  邀请负责十堰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任务的有关专家4次到郧县进行专题调研,高标准编制了“‘一江二桥三镇’城市建设规划”、“郧县长岭新城区建设控制性详规”等,从战略层面与市区规划对接。

  谋划、申报、启动了一批与全市发展思路一致的大项目,项目储备规模达2000多亿元,使267个项目纳入《丹江口库区及上游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3个项目进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规划》。

  2008年9月26日,郧县汉江二桥开工建设。桥长2102米,桥宽18米,双向4车道,桥面标高183.7米,通航标准四级,总投资25388万元。经近两年多的建设,目前汉江二桥完成投资1.7亿元,计划今年10月竣工通车。汉江二桥不仅在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中有着重要意义,并且对打通郧县与十堰的交通大动脉、构建郧县“一江二桥三镇”的城市格局有重要意义。

  2009年7月28日,“郧十”一级路开工,起点位于郧县城东双庆大桥,终点位于十堰北京路口,全长21.9公里,工程总投资2.6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预计在今年10月1日前后建成通车。

  2010年12月23日上午,投资概算为64.79亿元的郧十(郧县至十堰)高速公路开工……

  成功引进由全国百强民营企业——山西大运集团投资总规模达10亿元的湖北川路汽车有限公司整车项目,3年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以上。申报了省级铸锻件产业集群,获批后将会填补鄂西北产业集群的空白。加快培育“果菜药畜桑”农业主导产业,致力建设十堰城区的“菜篮子、果盘子”。整合资源组建文化旅游局,专司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重郧阳文化的挖掘打造,为大十堰的经济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柳长毅说,按照目前落地的项目产能计算,到2012年末,全县GDP有望突破100亿元,财政收入有望达到10亿元。到2015年末,GDP可以突破150亿元,财政总收入有望突破15亿元。这一切,都将通过市县对接来实现,届时郧县将真正成为鄂西北工业制造业集聚区、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区、文化旅游开发区、最佳滨江人居区和十堰新城区,成为十堰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最大新城区。

  市县对接激活郧县经济

  “抢晴天,斗雪天,刮风下雨是好天,路灯下面是白天,一天当作两天干,定让旧貌换新颜。”如今,地处郧县长岭的郧县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如火如荼,变化翻天覆地……去年第四届世界传统武术节期间,时任省委书记罗清泉在长岭调研时,被这种场面震撼,决定把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放在十堰召开。

  市县对接让郧县成了投资兴业的热土!全市一大批工业项目开始布局郧县,助推该县工业经济“换挡提速”。

  2月20日,湖北欧姆林仪表科技工业园、十堰卓旺工贸有限公司等15家汽车工业企业在郧县经济开发区同时开建。当天开建的15家企业,总投资13.6亿元,涵盖汽车大梁、车桥、变速箱等汽车零部件产品。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总产值50亿元,年可实现利税1.5亿元以上。

  目前,该开区工业板块面积达8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达20多亿元,入驻中小企业59家,其中年产销过亿元的3家企业已纳入市政府“双亿工程”。规模以上企业26家,已初步形成了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光能仪表为主导的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已开工建设了10个工业园区。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占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实现财政收入近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3亿元。目前开发区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主导地位已经凸显。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区可实现工业总产值260亿元,税收10亿元以上。

  这只是市县对接后,郧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2008年,郧县县域经济全省排名第78位,2009年跃升到第56位,跨越了22位。无独有偶,2009年,在全市县域经济13项主要指标考核中,郧县有5项名列全市第一。去年,郧县县域经济再次实现了“撑杆跳跃”,财政收入等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有5项主要考核指标增速位居十堰市第一,财政总收入增幅等指标名列全省同类地区前茅。

  郧县县长胡玖明说:“如今,郧县的工业经济可用六个‘前所未有’概括,即发展速度之快、发展进位之快、社会贡献之大、发展势头之强劲、经济规模之大、干群干事创业的信心前所未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基于发展的美好前景,郧县提出,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等各项主要指标在2010年基础上均增长一倍以上。那时的郧县肯定又是一个模样。

 

编辑:ann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湖北十堰立法守护“城市绿肺”

2016年十堰行使地方立法权伊始,十堰市人大常委会就聚焦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把制订《十堰市中心城区山体保护条例(草案)》(简称条例)作为十堰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目前,条例草案已经完成了二审,即将提请9月底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详细】

全力支持十堰生态文明建设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我们将举全市之力推进生态建设、水质保护,奋力实现“保水质、强民生、促转型”目标,推动水源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为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作出积极贡献。【详细】

湖北十堰开建南水北调主题公园

近日,十堰市郧阳区开工建设国家级南水北调主题公园——中华水园。【详细】

湖北十堰生态文明建设迈出新步伐

根据《规划》,计划2030年以前十堰将成功打造为产业体系先进、生态系统健康、水净天蓝景美、城乡和谐繁荣的美丽城市,全面达到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