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历史

2011-04-07 08:49:43         来源:苏州园林     浏览次数:

  五、隋唐五代时期的姑苏园林

  经历了近400年的战乱、分裂之后,北周到武帝时已逐步统一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其时,隋国公杨坚及其父杨忠,因战功显赫而逐渐控制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逼迫静帝禅位,建立隋朝,称文帝,当年改元为开皇元年。杨坚称帝后,一方面在北方施行均田、租调,统一北朝时期混乱的货币制度,以及改革朝廷和地方行政制度,以巩固其统治,同时积极准备向江南进军。经过了几年的恢复之后,隋朝已国力大增。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冬,杨坚之子晋王杨广,率兵五路临江,次年一举渡江灭陈,不久即平定了南方所有州县,统一了全国。文帝时期,由于采取了一系列的巩固措施和经济政策。使国家日渐繁荣,呈现出“强宗富室、家道有余”的景象,“中外仓库,无不盈积”。各地还出现了许多“重楼延阁相互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的商业集散地。(《隋书·食货志》)继文帝之后,炀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并为便利漕运及军事运输,利用南北天然河流及旧有渠道,开凿自余杭直通洛阳的大运河,促进了当时的商贸发展。然而,隋朝的强盛也是建立在迫使百姓承担繁重徭役和兵役之上的。文帝建仁寿宫的工程浩大,役使严急,丁夫死者成万。炀帝营洛阳、凿运河,更是“年常役百万人”,而文帝,炀帝数次征伐辽东,又都是劳而无功。炀帝每年远出巡幸,更是需要沿途郡县强迫农民预交数年的租调,于是山东、河北自大业七年(公元611年)起,开始暴发农民起义。到大业十三年(公元619年),各路义军实力越来越强,隋王朝已陷于土崩瓦解。大业十四年(公元620年),禁军首领宇文化及终于在江都缢死了炀帝,隋朝灭亡。

  隋朝的统治为时较短暂,从全国的形势看,北方因前一时期的战乱和动荡,不仅经济基础遭受了摧残,就是人们的生存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所以,所谓经济恢复,实际上仍十分有限。相反在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在那一时期,由于相对安定,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的发展。因此,在隋代及其以后的有唐一代,全国的经济重心实际已移到了江南。炀帝即位后营建东都、开凿运河等重大举措,反映出以北方为中心的封建统治,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江南经济的支持。

  苏州城在隋军灭陈之后,曾遭较严重的破坏,并将州治移到故城东南而建造了“新郭”,但人唐后不久,又复迁故城。由于隋朝的统治时间不长,所以见诸记载的园林也极少,只有在《红兰逸乘》中载有“孙驸马园,在间邱坊,为隋朝孙驸马园第”等数条。

  继隋之后的李唐王朝,在立国之初,深感“赋繁役重,官吏贫求,饥寒切身”是人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加上太宗能广泛听取各种意见,而大臣中又有如魏征那样的敢于直谏,从而使政权迅速巩固。政治开明带来了国家的稳定,进而又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并将唐朝带入了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在此期间,隋朝炀帝开凿的南北大运河,开始显现其在商贸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运河南端的杭州,到北面与黄河交汇处的汴州,沿河两岸出现了无数繁华的商业城市,成为物资和人才会聚的地方。苏州富庶由来已久,大运河的开通更使其受益匪浅。进入和平年代,其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发展更为迅速。《吴郡志》说:“唐时,苏之繁雄,固为浙右第一。”《中吴纪闻》称:“姑苏自刘(禹锡)、白(居易)、韦(应物)为太守时,风物雄丽,为东南之冠。”

  唐代中前期,苏州园林基本仍承袭六朝以来的遗风,广府大宅,豪奢绮丽。如被与南朝王洵“虎丘别业”和“顾辟疆园”相并论的“孙园”,人称“孙园虎丘随宜看,不必遥遥羡镜湖”,“辟疆东晋日,孙园盛唐时”。又如地处松江之畔、苏州望族褚氏的“褚家林亭”,皮日休在《褚家林亭》诗中写道:“广亭遥对馆娃宫,竹岛罗溪逶迤通。茂苑楼台低槛外,太湖鱼鸟彻池中。萧疏桂影移茶具,狼藉萍花上钓筒。争得共君来此住,便披鹤氅对西风。”其豪奢之气可见一斑。就是当年普通的富民,其园宅也有这种豪气。乾隆年间《长州县志》载:“大酒巷,……唐时有富人修第其问,植花浚池,建水槛风亭,酝美酒以延宾客。”

  前一时期,一种较为清新的“山居”别业,到唐代后期,开始逐渐进人城乡之间。晚唐诗人陆龟蒙的居处变迁,颇能说明问题。陆氏原为吴中望族,居松江甫里,陆龟蒙时移居郡中临顿里。他因举进士不第,隐逸里中,其地低洼,周为农田。正因具有“不出郛郭,旷若郊野”的环境,就使过去的“山林隐逸”很自然地转到了城市之中,继续过着“四邻多是老农家,百树鸡桑半顷麻。尽趁清明修网架,每和烟雨掉缲车。啼莺偶坐身藏叶,饷妇归来鬓有花。不是对君吟复醉,更将何事送年华”的生活。

  唐朝经安史之乱,元气大伤。虽然以后出现过中唐繁荣,但战乱使各地的节度使及一些叛军将领割据自为,演成了藩镇割据的局势。后经黄巢起义的打击,唐王朝已近崩溃。天裙四年(公元907年),由镇压农民起义而强盛起来拘军阀朱温,弑哀帝,代唐,建立后梁。之后中原地区先后至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及后周5个王朝。此外,还手在着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擎10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其实,自晚唐后期起,三吴之地已在吴越都指挥使钱锈的控制之下,直至后梁龙德三年(公元923年)正式接受册封,登基称“吴越王”。当时的吴越国地分十三州一军,定都杭州而加名“西都”。苏州一带为中吴郡,设中吴节度使,由其子广陵王钱元臻管辖。

  五代时,北方纷争扰攘,江南尤其是吴越大地却相安太平。钱氏三代治吴的80余年中,兴建了大量的府宅、园林。其中对后世产生影响较大的有“南园”和“孙承裙池馆”。

  南园建于唐末,在子城西南。建成后,诗人罗隐有诗对其进行了扼要的描述:“抟击路终迷,南山且灌畦。敢言逃俗态,自是乐幽栖。叶长春松阔,科园早薤齐。雨沾虚槛冷,云压远山低。竹好还成径,桃天亦有蹊。小窗奔野马.闲瓮养醯鸡。水石心愈切,烟霄分已睽。病怜王猛畚,愚笑愧嚣泥。泽国潮平岸,江村柳覆堤。到头乘兴是,谁手好携提。”(《南园》)从诗中可以看到,此时的园中以其广袤、空旷和多野趣为其特色。在《祥符图经》中,则有更详细的记载:南园之中有“安宁厅”、“思远堂”和“清风”、“绿波”、“近仙”三阁,“清涟”、“涌泉”、“清暑”、“碧云”、“流杯”、“沿波”、“惹云”、“白云”八亭。西池在园之厅西,又有“龟首亭”、“旋螺亭”。再有茅亭、茶酒库、易衣院等景物。《吴郡图经续集》则称:“南园之兴,自广陵王元璩帅中吴,好治林圃。于是酾流以为沼,积土以为山,岛屿峰峦,出于巧思。求致异木,名品甚多。比及积岁,皆为合抱。亭宇台榭,值景而造。所谓‘三阁’、‘八亭’、‘二台’、‘龟首’、‘旋螺’之类,名载《图经》,盖旧物也。”园在宋初逐渐荒芜,后来其地又大半改为他用,到宋室南渡时,基本为兵燹所毁。

  孙承祷是元琼的近戚,也在南园之侧建有园池。据说初建时,“积土成山,因以潴水”,“积水弥漫数十亩,傍有小凼,高下曲折,与水相萦带”。到宋代,其址为苏舜钦所得,建为“沧浪亭”。

  吴越时,除上述两处外,还有“东圃”、“金谷园’,等多处园林,都为钱氏所建。

  六、两宋年间的平江园林

  经历了唐末五代的动乱之后,赵匡胤在原后周的基础上,利用兵变夺得政权,建立了赵宋王朝。不久,对国内各割据势力用兵,在军事打击与政治压力之下,各割据政权相继覆亡,终于完成了全国的统一。鉴于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的教训,宋朝建国之初,就采取了削减州郡长官权力、改任文人的做法。同时又收夺各高级将领兵权,且经常更换军队驻屯地区,从而大大削弱了宋朝的军事力量,形成所谓“偃武修文”的政治制度。其结果,虽使国家倍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但因政府对文人的优厚待遇,以及隋唐以来的经济发展,促使宋代的文化较以前又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苏州经过隋唐五代的发展之后,到北宋时期,其繁盛之状超过以往。朱长文在《吴郡图经续记》中说:“钱氏有吴越,稍免干戈之难。自乾宁至太平兴国三年钱傲纳土,凡七十八年。自钱锻纳土至今元丰七年,百有七年矣。当此百年之间,井邑之富,过于唐世,郛郭填溢,楼阁相望,飞杠如虹,栉比棋布,远郊隘巷,悉瓮以甓。冠盖之多,人物之盛,为东南冠,实太平盛世也。”在造园方面,高堂广宅式的府宅园林仍在流行。如祥符进士、两守苏州的蒋堂“隐圃”,内建“岩扃”、“烟萝亭”、“风篁亭”、“香岩峰”、“古井”、“贪山”诸景,又有溪池、“水月庵”、“南湖台”等,甚至蒋堂还将溪池风光比作“采香径:’和“明月弯”,并自赋《隐圃十二咏》称:“危台竹树间,湖水伴深闲。清浅采香径,方圆明月湾。放鱼随物性,载石作家山。”又云:“小园香寂寂,一派晓泱泱。烟草碧弥岸,霜桃红压墙。”蒋堂致仕后,日日与宾客宴乐吟唱于此。

  苏州更有像朱勐“同乐园”那样的豪华府园。朱勐原为一介草民,因以花木贿中贵人而得进,继而以“花石纲”拜官,于是在盘门内旧宅起高堂、广园池。据称,这座“同乐园”中建有“神霄殿”、“上善庵”、“纠察司庙”、“双节堂”、“御容殿”、“御赐阁”、“迷香楼”、“九曲桥”、“八宝亭”等建筑,仅从题名就能看出这一个暴发户的心理。为开浚鱼池,他更逼令百姓“弃田虚室”。其园大一里,内广植牡丹,珍木奇石不计其数,俨然可上攀徽宗的“艮岳”。后事败被杀,园也为当地百姓所毁。

  自唐代晚期以来,文人造园渐成风气。这种园林一改以往府宅园林的那种追求华丽壮观的旧习,将隐逸山居的纯朴、雅致引入城市居宅。这到宋时,开始变得十分普遍。像李格非《洛阳名园记》所载19处作者亲历的名园,大半为公卿士大夫的园宅别墅。同样,在苏州的这种风气,较洛阳并不逊色,像苏舜钦的“沧浪亭”、朱长文的“乐圃”等,就属于此类园林。园中固然仍是山水花木,但其中的旨趣大改。他们是将花园当作隐逸山林,用以排遣胸中的郁愤,因而在形式上追求更多的山林野趣。

  苏舜钦的“沧浪亭”,原为前朝孙承{;占的池馆,入宋后已见荒芜。当年苏舜钦因遭排挤而南下苏州,见其地“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城中”,于是决定构宅建园。尽管此园也有“珍花奇石,曲池高台”,但在苏舜钦自己的《沧浪亭记》中,却未作太多的描写,只是讲:面对着前竹后水、澄川翠干、光影风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距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用山水自然来平抚遭受的不公,这其实已超越了园林本身的物质特性,是将其精神的意义展示在自己或别人的面前。

  与苏舜钦一样,朱长文也将自己的“乐圃”当做隐逸之所。在他看来,“大丈夫用于世,则尧其君,舜吾民,其膏泽流乎天下,及乎后裔,与稷、契并其名,与周、召偶其功;苟不用于世,则或渔,或筑,或农,或圃,劳乃形,逸乃心,……穷通虽殊,其乐一也。”由于他在举进士后伤足而“不肯从吏趋”,所以就想用园居隐逸的方式了却终身。其园也是前朝钱氏所构的园林,宋时已散为民居,几度转手后为朱长文的祖母所得。朱长文年轻时,原打算改造后作为其父的归老之地,不想其父去世,此园就成了自己的归隐之所。园中建有“邃经堂”、“见山冈”、“墨池亭”、“笔溪”、“招隐桥”、“西涧”、“西圃”、“西丘”诸胜,园内林木葱郁,古树盘根抱柯,极有雅致。另有畦圃,栽培四时名花、日用药草以及时蔬鲜果,不仅用于奉宾娱亲,而且亲自灌园耕耘,以实现他前述的理想。

  偃武修文的平静生活,不久就被金人的金戈铁马所打碎。金兵破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康王南渡在江南重建南宋政权。虽然在南宋初年,有岳飞、韩世忠等将领及北地民众的奋勇抗金,一度带来了“中兴”的希望,但以高宗为首的统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但无意恢复中原,反而打击和杀害坚持抗金的将领,对金人割地纳币,以换来苟安东南的局面。鉴于最高统治集团终日沉湎于临安的山清水秀和歌舞升平之中,上行下效,诸多的公卿大夫,也在周边经济繁庶、物产丰富的地方营宅造园,纵情享乐。因而当时的吴兴成了官宦主要的退居之地,仅周密《吴兴园林记》所载他“常所经游”的园林,就有36处之多。

  南宋的苏州,虽较吴兴远于临安,而且在建炎年间,其城池已被金人焚烧几尽,但在南北分治的格局形成后不久,城市又很快得到重建,繁华不减当年。所以人们也将这里当做最理想的居住地之一,营园建宅未尝停歇。

  范成大的“石湖别墅”,是南宋苏州最著名的园林。石湖在苏州(当时为平江府)盘门西南10里,为太湖的内湾。当年水面东西广4里,南北长9里,周约20里,湖东田圃相瞩,水港纷错;湖西山岭起伏,诸峰映带,水光山色颇为胜绝。周围还有众多的古迹名胜。范氏原居于石湖之畔,范成大年轻时,家境较贫寒,一直为衣食而奔走,曾有“若有一廛供闭户,肯将蔑舫换柴扉”之叹。直到29岁中进士,步人仕途。之后一帆风顺,历任处州(丽水)知府、知静江(桂林)府兼广西道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成为南宋诗次净为智最为显达者。范成大在居官之时,就开始了改建旧居、兴造园墅的工程。《苏州府志》称其别墅中有“农圃堂”、“北山堂”、“千岩观”、“天镜阁”、“玉雪坡”、“锦绣坡”、“说虎轩”、“梦渔轩”、“绮川亭”、“盟鸥亭”、“越来城”等景物。范成大自撰的《石湖赋》中云:“筑农圃湖山之观,耸碧城琨阆之丘。岫幌纳千峰之秀,云庄开万壑之幽。夜月兮嬉渔;春风兮芳洲。渺烟波兮鸥鹭,适忘机之乐;度雪桥兮龟鱼,听柱杖之游。至于水静鹄立,林幽鹤鸣。漾湖光于几席,占山影之台亭。花粲粲以昌披,目欣欣其敷荣。菡召兮十里,琅干兮满城。其他幽芳奇观,间见层出,又不可殚举而悉名。”据此可知,别墅有着极为优美的景致。园有四时名花,外借湖山之景,当年时有名人以诗文盛赞其胜。一次周必大过此,夜宴园中,留诗于壁,称甲于东南,范成大谢以言重。周则云:“吾行四方,见园池多矣,如芗林、盘园(都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园林)尚乏此趣,非甲而何?”后来范成大亲历二园,忆及前言,不无得意地说:“余非敢以石湖夸,……使余有伯恭(芗林的主人)之力,子严(盘园的主人)之财,又得闲数年,则石湖真当不在芗林、盘园下耶!”范成大在为官期间,就时常到此小住,游山泛湖。及其晚年以疾告退,荣归故里,就以此为宅,自号“石湖居士”。孝宗亲书“石湖”二大字以赐,被镌刻于山石之上。范成大61岁时,曾居石湖别业一年,写下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他用清新的笔调,描绘了石湖周围乡村生活的各个侧面,展示出当时丰富多彩的风土民情,因而被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作。

  范成大后来因嫌石湖稍远,不能日涉,就在城中府第之南别营一圃。他阅杜光庭的《神仙感遇传》所写的吴民胡六子泛海、漂至范老村遇见陶朱公的故事,大喜道:“此吾里吾宗故事,不可失也!”于是题园名日“范村”,刻两朝赐书于堂上,额题“重奎”。其北又葺古桃花坞,园中三分之一植梅。姜白石曾有《梅花令》咏此,题下注有“以宅南隔岸有圃,日梅村。梅开雪落,竹园深静……”之句。范成大晚年,以自己平生所植梅,撰《范村梅谱》一卷。此外,“范村”也曾栽菊,范成大又撰《范村菊谱》一卷。

  七、元朝的苏州园林

  蒙古部族,原为世居塞外的古老游牧部族之一,在唐称“蒙兀室韦”。宋金对峙之际,蒙古诸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强盛。13世纪初,蒙古孛儿只斤部在其首领铁木真的率领下,已先后臣服周围诸部,统一了大漠南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大会各部于斡难河,被尊为“成吉思汗”(后尊为元太祖),创立了蒙古汗国,并开始大规模的西征和南侵。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取《易经》乾元之义定国号为大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亡宋,统一全国。蒙古势力在刚进中原时,曾将北方大量民田占为牧场,为征用车马,还强令百姓不得将马用于拽碾耕作,使北方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统一全国之后,为削弱汉人的反抗,还将境内之民分为4等,汉人被置于社会的最底层,这又制约了我国文化的发展。直至平息了国内大部分地区的反抗后,受中原及江南高度发展的农耕经济的影响,元朝统现。尤其是一些文人,因不屈于外族的统治,常将山水作为平抚胸中愤懑的良方,从而使园林兴建有所发展。

  在元代,苏州地区出现的园林仍然不少,但大多建于乡村,城市园林较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当时元朝的统治对城市的控制较严,而文人们又不愿生活在倍受歧视的坏境之中,于是“山林隐逸”的思想又将他们带到了城镇和乡村。

  高士袁易的“静春别墅”,为元初所建。位于松江之畔蛟龙浦的赭墩,正堂称“静春”。园外有田畴沃野,烟波四绕。内壅水成池,累石为山。主人于堂中贮书万卷,日以校。书为务,人称其为“静春先生”。建造年代较早的,还有常熟自茆的“芙蓉庄”等。光福的“耕渔轩”建于元末,是里人徐良甫的居宅。良甫有文名,往来多名士。画家倪云林曾为之作《耕渔图》并题诗,内有“林庐田圃,君子攸居’,之句。其司宅曾与倪云林的“清阂阁”、顾德辉的“玉山草堂”同被时人称为最有情趣的三座园林。

  “玉山草堂”是顾德辉的别墅,在昆山正仪镇,园内有亭馆24处。郑元j;占在《玉山草堂记》中说:“其幽闲佳胜,撩檐四周尽植梅与竹,珍奇之山石、瑰异之花卉,亦旁罗而列。堂之上,壶浆以为娱,觞咏以为乐,盖无虚日焉。”前有轩,名“桃源”;中为堂,日“芝云”。东建“可诗斋”,西设“读书舍”。其后是“碧梧翠竹馆”、“种玉亭”。又有“浣花馆”、“钩月亭”、“春草池”、“雪巢”、“小蓬莱”、“绿波亭”、“绛雪亭”、“听雪斋”、“百花坊”、“拜石坛”、“柳塘春”、“金粟影”、“寒翠所”、“放鹤亭”诸胜。张大纯《姑苏采风类记》称其“园池亭榭,宾朋声伎之盛,甲于天下”。又说“园亭诗酒称美于世者,仅山阴之兰亭、洛阳之西园。而兰亭清而隘;西园华而靡。清而不隘,华而不靡者,惟玉山草堂之雅集”。

  “狮子林”是元时苏州城中最负盛名的一座园林,原为前朝贵家别业。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天如禅师来到苏州,其门人选此建庵,以供禅师起居之用,起名“菩提正宗寺”。因其禅师中有峰国禅师曾于天目山狮子岩说法,故又称“狮子林”。当时寺极小,仅小庵20余楹,其外则“有竹万个,竹下多怪石,或卧或仆,状偌狻猊”。据称画家倪元镇、朱德润、赵善良、徐幼文曾为其造园叠石作过探讨,倪元镇还为之作画。

编辑:glori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