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兰州湿地再失地——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现实思考
兰州湿地公园(施梓庆/图)
6月10日,来兰旅游的浙江游客张亮,站在黄河桥上凭栏远眺,被两山的雄奇、大河的柔美以及眼前不时飞来驰去的游艇陶醉了!“兰州这么美啊!”这是公元2011年初夏的兰州,风光秀丽的黄河风情线,在火热的季节里,一片艳阳满地、芳草连天,宛如一条激情跳动着的绿色生命带,镶嵌在丝路重镇。站在气势壮阔的小西湖大桥上,东西望去,一座座河中绿色的滩岛,在葳蕤草木的装点下,绽放着出水芙蓉般的姿容,那俨然是水中的蓝宝石。
湿地、滩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其生态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日渐显现。在生态宜居的城市建设中,兰州该从黄河及其孕育的滩涂风景中想些什么并做些什么呢?
A现状河中之洲如兰州蓝宝石
与外地游客不期而遇的瞬间,让已在兰州生活了几年的记者一时间内有一种恍恍然的感觉:是啊!兰州真的很美啊!
沿着北滨河来观赏河中之洲的芳容,更是一种美的展现。
龙源是兰州近水公园之一,置身其中,放眼望去,一座座水中绿岛犹如一块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大河之中,美不胜收。每一座小岛都是草木繁盛,绿意葱茏,在阳光的照耀下,岛上的每株小草、每片树叶都透着绿油油的光亮,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般的润泽!
而站在气势雄伟的小西湖大桥上,整个黄河、岛屿、与北岸的高山、南岸的城市、空中的白云融为一体,天水一色,水光交融。
一座比小西湖大桥更为雄壮的大桥近了。那就是连接兰州西固和安宁的跨河大桥——银滩大桥。而更让我们感慨大自然神奇的,就是这座桥下水草连天、烟波浩渺、鱼翔浅底、栈连水面、上下天光、云影徘徊期间的兰州湿地公园。
进入公园,沿着蜿蜒曲折的亲水栈道,人便进入了水草的世界,如同在水上飞一般,欣赏着水中的风景和一片连着一片的芦苇荡,这里俨然是电视中的芦苇湖泊画面。尤其是一只只鸭鹅,一群群潜游的鱼儿悠闲地游过,更为这片河中滩涂增添了灵性和灵秀。
B追溯兰州曾是多滩多洲之地
追溯历史我们发现,兰州历史上的河中洲岛却是别有一番景象,及至上世纪80年代,兰州还有很多地方都是河中的洲滩、岛屿,而及至清朝以前,兰州更是牧歌式的水城,如果要再向历史的深处探询,历史上的兰州,曾经有着亚热带的气象……
据甘肃省地方史志学会会长张克复介绍,历史上,兰州有水的地方不止于黄河及两条南河道,尤其是黄河水道南切,水系进城中,西固到桑园峡,冲出有很多天然的岔道港湾,像马滩、金港城、卷烟厂这些今天兰州人熟悉的地方,都曾是黄河河水系上的小岛;而现在的民主路、白银路过去就是黄河的河道,今天的西津路,就曾是黄河边的渡口,像闵家桥、一只船都曾是兰州的水系之地。
雁滩南河道,历史上最西的闸门在现在金昌路北口处,远比现在的南岸道要大,今天的南河道,大体是原来南河道流经的地方。这些景观,在20世纪60年代还依稀尚存。当时,雁滩、马滩因良好的生态,曾被誉为兰州左右的两个肺叶,后来因用地需要,大量的人为截流利用河滩,景观都已作古了,但古时兰州四区,竟是河水交错之地,并非传说。
总之,像今天的西津路曾有黄河边的渡口;车水马龙的民主路曾是河道;雷坛河与黄河交汇时,能激荡起万马奔腾般的白浪;南河道最西的闸门在金昌路的北口;雁滩18滩,曾经到处流水潺潺,果树成林,古时兰州,竟是河水纵横之地……
C探寻过度开发造成水资源枯竭和景观消失
历史曾有的景观,为什么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难觅踪影?在一些水利、历史地理专家看来,核心的问题,在于对水资源过度开发,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而这种对水资源的过度开发,更让许多原有的景观,消失在岁月的风尘中。
像五泉山、石门沟、万川河水量的减少,就与阿干沟、官滩沟一带向地下打水有关,造成山上涵养水源破坏,而在相应高度上开采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了。
另一原因,开发用地,许多水系逐步消失。据《兰州市环境保护志》载,上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与河争地”的口号后,农民填河造田,使许多城区水系及城边河道端面缩小。1980年后,河道变得更窄,进水闸口泥沙淤积,阻断黄河水的进口,断了源头。两岸工业、生活污水排入南河道,南河道逐渐变成一个污水沟,臭气四溢,人们反映强烈。
兰州市是以地下水和地面水联合供水的城市。兰州市于1964年在马滩开始开采底下水为供水水源。截止1990年市区共有地下水开采管井152眼,年开采量约7000万立方米以上。地下水水源地经历26年的开采,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污染的加重,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D调查
兰州仍有246.81公顷湿地告急
森林、海洋、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对于兰州这样一个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的城市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记者在雁儿湾黄河南岸一带看到,本应是湿地的雁儿湾污水处理厂西侧,常年累月堆放的沙土已达数米高,采石厂、堆料场、农田、农宅将这块湿地瓜分得面目全非。已没有湿地和水域面,基本无动植物种类,几乎完全失去了湿地的特征。
同时,湿地资源管理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涉及城建、园林、林业、防汛、环保等多个部门,兰州市至今尚未形成一个湿地管理的专门机构,各相关部门之间职能不清,分工不明,各部门在利用和管理湿地资源方面目标不同,利益不同,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且,兰州市至今还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专门针对湿地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或条例,这造成了兰州市在湿地保护与管理上操作困难,在执法方面目前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据兰州市园林科研所、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多年的调查发现,在新城大桥——桑园峡范围内5000平方米以上、宽度在10米以上的湿地共有65块,总面积为517.17公顷。面积较大的湿地主要分布在雁儿湾、中心滩、中心滩东南面、银滩湿地公园、银滩湿地公园东南面、西沙大桥东北面、蛤蟆滩等地。其余为黄河河道中间的河心岛,河床两岸散布的带状湿地。
据统计,目前,人为破坏较少,湿地植被超过50%的湿地为231公顷,占兰州市湿地总面积的45%;人为破坏严重,湿地植被不到15%,湿地功能几乎丧失的有246.81公顷,占总面积的48%。各种类型的人为破坏严重影响着湿地发挥生态效益。
显而易见,如果湿地消失,城市热岛效应就会明显,气温偏高;水源地水质下降;汛期时黄河发生水患概率增加。更为重要的是,人们再也看不到黄河鱼嬉浪花、水鸟翻飞、野鸭闲游的生态美景,并将使兰州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E未来
兰州“大生态格局”正在展开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当我们遥想古兰州宛在水中央的盛景之时,一个伴随着感慨的兴奋和冲动,在心头升腾并萦绕开来:今天和未来的兰州,该怎样把拥有的水资源涌动起来?灵动起来?
让关注兰州湿地资源保护的市民欣慰的是兰州市政府已经重视河滩建设。今年,兰州将打造北塔远眺小游园、北面滩、九州中心广场、卷烟厂等生态小游园,以展现城市园林景观风貌,并重点建设原生态黄河湿地项目。为了建设兼顾景观与生态功能的绿色园林,政府部门计划把中心滩(会展中心)河滩地和607#路河滩地打造成一块14万平方米的原生态黄河湿地,这一项目的实施,可新增绿地210亩。
同时,兰州市政府日前召开常务会议原则通过《黄河兰州段(新城大桥—桑园峡)湿地保护专项规划》,今年,兰州市将启动中心滩、银滩二期、马滩、滩尖子、黄滩和雁儿湾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建设方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主题”的原则进行。
该规划的主题为“湿地的重生”,将通过对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使湿地能够有效发挥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期规划了黄河兰州段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同时还提出了湿地管理体系建设、湿地科学研究与技术支撑体系建立等内容。
目前,以黄河银滩湿地公园为代表的治理不仅恢复了黄河湿地的本来面目,还对黄河河道的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一幅兰州湿地“大生态格局”的画卷正在展开。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在兰州启幕
兰州市博物馆将于6月9日再次启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