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初探

2011-08-12 11:50:40    作者:钟泉潇     来源:佛教在线     浏览次数:

  禅与传统文化的影响

  这种融汇于自然中的禅理特别符合中国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需求:一方面是功名利禄的追求及随之而来的束缚与烦恼;另一方面,这又不妨碍他们逍遥其心性,出入庙堂之余寄情山林、潇洒自如,至此尘俗事务的羁绊烦扰完全可以消解。禅宗把中国文化中的入世“兼济”的精神和逍遥超脱的精神谐调成为一体了,满足了士大夫们的心理观念、人生情趣、进而渗透到诗画园林等艺术领域,并逐渐引起审美意识的变化。

  在禅的影响下,士大夫追求旷达适宜的生活态度,以及自然清静、含蓄淡远的审美情趣,促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兴盛,并且带来了园林艺术特征的变化。中国古代造园历史悠久,早期园林重物质享乐,时至魏晋南北朝,寄情山水诗画流行,造园也向自然风景园转化。谢灵运的山居讲究与自然风景协调,正如他的《山居赋》所描绘“敞南户以对远岭,辟东窗以瞩近田。”表明了园林从早期的物质享乐逐渐向林泉放逸的精神境界过渡。唐宋时期,随着佛教禅宗的兴盛,佛事活动、参禅养性与园林欣赏、游乐活动往往融合在一起,城市宅院普遍兴起。究其原因: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山,中隐是最适合士大夫口味的。这种境界恰如如白居易《中隐》所记叙“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王维《终南别业》则记载城市中而享山林野逸的乐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睡。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史,谈笑无还期。”这行云流水般自在的园居生活与禅道相互融合,赏园与参禅同时进行,不必身处山林而得逍遥自在。宋之后,禅意思想影响下文人宅园最为兴盛,城市中的禅意院落成为闹中取幽,小中见大的人间闲地。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与之酬醉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禅,与诗、书、画、酒等同为士大夫园居生活的主要内容。禅悟之趣与园林之乐共同融化在士大夫的日常生活中,园中煮酒、品茗、采萍、纳凉、赏雪等活动既有生活逸趣,又富有空灵禅趣。“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东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园林中的自然山水、园林环境使人体悟到浑然物外,天人合一、不为俗事所缚的大自在。

  禅与“中国古典园林”

  园林作为一种人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创造的艺术,体现的是人工与天然的关系。中国古典园林自古追求含蓄而浑然天成的美,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更是深化了这种追求自然意境的倾向,而且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在禅理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

  《坛经》有云:“法以心传心,当令自悟”,“固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禅的境界不依靠文字等外在途径获得,而是在自我的直觉感悟中达到。禅宗的这种体悟方式对园林营造手法的影响颇深,“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禅意园林的基调由草木之“画境”升华到自然“意境”,情景交融,相辅相生,通过精心的创造而达到妙造自然,在营造过程中,既有立意小中见大,通过咫尺山林来比体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里之峻”的禅意,也有通过动静时空变化与融合,来体悟时空物我合一的禅机。

编辑:amo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