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智慧城市的思维逻辑

2011-10-25 09:08:17         来源:     浏览次数:

 (四)智能项目长远效益与执行机制的选择

  智能项目需要长期服务,长期服务会因人工参与增加不稳定性,业务的长期质量依赖人的素质与责任心,长期保持服务高效是不容易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实现长期效益的关键。

  长期效益的第二关键是外部配合机制的稳定性。外部配合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些干扰并非内部机制所能控制,规划者必须同时设计配合机制,例如,信息共享系统可持续的关键在于建立数据资源提供方的质量维护保障机制。

  长期效益第三关键是系统完善更新的效率。长期运行的系统必须要有环境适应能力,要能够及时更新改进系统。信息系统不可能一次设计成功,一方面要在运行中完善设计不周全之处,另一方面系统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环境变化不断调整更新,自我改进能力是系统生命力的核心。

  长效系统不是功能完善的静态系统,而是拥有自我调节改进机制的自适应系统,项目的管理机制是自适应能力的关键,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式是项目长远效益的保证,没有充分考虑管理模式的项目都是不可行的。

  城市智能系统可选择的管理模式包括政府、政府事业与非盈利组织、企业,不同机制各有优势,应根据服务业务的特点选择。

  ①政府运行机制。政府机制的特点在于不计较当前经济利益,适合于管理没有当前经济利益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机制的缺点在于成本较高,项目的创新与改进能力弱,政府管理模式缺少有效的反馈改进激励机制。

  ②特许权运营与非营利组织。特许经营与非赢利组织模式的成本要优于政府模式,更适合于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的、带有公益性的智能服务系统,其创新能力与灵活性也优于政府模式,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对其公益性服务贡献给予支持。特许经营与非赢利组织模式需要严格管理,要实现账务公开、外部定价等管理措施,确保实现政府资源使用公平。这种管理模式在反馈改进效率上仍不够理想。

  ③企业机制。企业机制是最有活力的管理机制,其优势在于有良好的效益反馈激励机制,企业机制最有利于创新与扩大再生产,是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机制,企业机制最大的缺点在于其效率建立在经济利益导向的基础之上,企业机制难以在看不到明确经济效益的业务中发挥作用。

  五、政府在智慧城市长远发展中的作用

  (一)信息化建设没有捷径

  对智慧城市过度的宣传没有太多的意义,没有看出冠以“智慧城市”的规划一定比没有智慧城市头衔的信息化规划水平高,光靠新名词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创造性,创新思想是通过项目优选体现的,规划的注意力还是要放在政策设计与项目选择上。

  不要期望智慧城市、智能城市能够带来信息化建设的捷径,捷径是不存在的,信息化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工具,工具发挥效益需要环境的配套,环境的改造建设不能突变,智慧城市也不能带来突变,规划需要平静的心态,不要总想跨越式发展,很多效益是通过缩小项目规模实现的。

  (二)做看得清想得透的事情,不要追求大手笔

  目前信息化规划最大的风险是迷恋大手笔、总想走捷径的心态。其结果必然会规划出过多、过大、超出地区能力的项目。没有实施过信息化大工程的规划者很难有创造信息化工程效益的经验,在经验不足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智慧城市是不稳妥的,最好的做法是放慢智慧城市的步伐,不做尚未明白的事,先将别人的经验与教训研究透了再说。

  城市的发展是梯度推进的,新技术应用的条件是梯度成熟的,规模效益因素会影响新技术在中小城市的推广效果,智慧城市的项目选择一定要注意地区的梯度差异,不能过急。

  对于中小城市或经济规模不够大的城市选择慢一点的信息化步伐是有利的,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利用先行城市的创新成果来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取得更经济的效果。

  虽然信息化应用需要创新,但要注意创新的成本与成功率,创新的机会与成功率同样与城市规模、发展水平相关,不要迷信跨越式发展,选择适合本地区经济水平的信息化项目,让资金不浪费就是最好的跨越式发展。

  (三)设计智慧城市的发展生态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不只是规划实施信息化工程,更重要的是建设信息化发展生态,使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可持续性。

  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政策与法律环境,政策上要有效鼓励社会信息化应用,鼓励社会信息化创新。应看到企业是信息化创新的主要力量,政府需要经常反省相关的政策,修改不利于信息化应用的制度,创造合理的利润区,让信息化企业茁壮成长。

  智慧城市的本质是拥有创新活力的城市,城市的政策环境、文化环境、信息化设施都要以鼓励创新为中心,良好的社会智能服务只是创新环境的一个方面,文化与法制建设必须同步进行,要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创新者、投资者利益,营造社会宽容文化,鼓励人们张扬个性,使城市成为创新者的乐园。

  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示范、创造发展环境,长期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政府主建的项目也要从可持续运营的需求出发选择恰当的管理模式(政府、企业、非赢利组织)保证业务的长远效益。

  (四)面向公众规划,动员社会参与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发展工程,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创造全社会对于智慧城市发展方向的共识,促进政府与社会合作,共同完成智慧城市的建设任务。

  为形成社会智慧城市共识,信息化规划必须转变为向社会开放的规划,广泛吸收社会各界的建议,规划的文风要适合公众的口味,从公众的利益出发,使规划得到民众的赞许,为形成政府与企业、公众合作创造条件。

  智慧城市规划要把维护投资者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上,要鼓励民营经济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智慧城市首先是富有创造力的城市,民营经济是最富创造力的经济,没有民营经济的繁荣就没有智慧经济的繁荣。

  为了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督制度同样十分重要,政府要向公众及时公布智慧城市建设工程的进展,向公众说明建设中碰到的问题,接受公众的批评与询问,有效的社会监督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小明.让电子政务更加脚踏实地——以经济学视角回顾电子政务[J].电子政务,2010(2/3):75-81.

  [2]胡小明.让信息化规划更有可行性[J].电子政务,2011(2/3):131-136.

  作者简介:

  胡小明,国家信息中心原副主任,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信息应用科学的研究,著有《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撰写相关论文数十篇。

 

编辑:joe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