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实录
【主持人】:谢谢王诚市长的演讲。下面请华为技术优先公司统一通信与协作解决方案部部长,蒋伯均演讲,题目是实力铸就品质、创新引领未来。
【蒋伯均】: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我代表华为公司给在座的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华为最近的一个进展情况,以及华为在数字城市领域做的一些努力。
首先看一下华为公司最近发生的变化,华为在最近的2011年整个销售达到1852亿这样一个收入,同比增长24%,另外在2011年预计达到1990亿的收入。在2005-2008年平均每年保持30%的速度增长,而且在这其中很多来自于国外的销售大概达到了70%,并且持续保持增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非常有幸在10月28号,环球企业家发布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20强,华为有幸排在榜首。 华为公司可以取得持久的增长,有几个方面动力,首先华为的源动力一切聚焦客户为中心,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目前华为公司在全球有了12万名的员工,遍布150个国家。在全球各地部署了很多研发中心,有20多个,包括在美国、印度、瑞典、南京、深圳、上海等地,我们部署每一个研发机构都是根据当地技术特点,有哪些方面的竞争优势,我们在哪里部署我们研发机构,这样保持华为公司在这一块技术能够赶上业界最高水平的步伐。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还有一个源动力就是持续的目前公司投入5万名员工做产品研发工作,占整体员工46%,每年研发费用达到100多亿的额度。在专利和标准这两个方面,实际上是衡量一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目前为止华为公司申请的专利在全球排名第二位,在标准组织方面,华为不仅仅要参与其中,而且希望主导其中,我们目前参与了123个标准组织,其中有180个领导职位。
在这样的努力之下,也获得了一些业界的认可,英国经济学人2010年创新企业大奖,每年只有一个奖项,这一年颁给华为公司,包括2010年Fast company评选,华为排在Facebook,亚马逊、苹果、Google之后第五位,华为不仅提供一些文件的服务提供创新的服务模式。华为1988年成立至今一直努力从产品开发,从供应链,从财务体系等方面做一些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唯一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始终贴近客户的需求,能够始终建立一个贴近客户的组织。
2011年华为公司做了新的变化,以前华为更多聚焦运营商领域,华为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目前成立一个新的团队,企业业务推进,终端业务推进,其他业务推进,在企业业务推进专门为政企行业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今年年底我们希望这一块的人数,整个中国区企业业务希望达到2千人的规模,并且努力构建一个开放、多元化、广覆盖的合作伙伴的体系,一起来给客户,给政府提供全方位的客户服务。
在整个产品的解决方案,我们有几个层面,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华为整个技术体系涉及到IT、CT、IP、移动和芯片,国内,华为做了一个视频监控的发布会,华为在业界刚刚起步,努力去做,实际上在视频监控这个领域,中国视频监控的芯片70%来自华为公司的芯片。另外产品领域我们提供了帮助基础的通道、传输和输送,包括上一层机房的建设,云计算和存储,到上层各种应用体系,通信解决方案,在这里聚合了一些商业咨询能力和客观定制,提供数字城市、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无线城市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我们再回到数字城市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今天我们以及我们身处的城市面临很多危机,包括安全、健康、能源、效益以及环境等各方面,很多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比如在安全方面,全球每年发生5千万次的交通事故,每年会死亡130万人,造成经济损失达到2万亿美金。另外在健康领域,中国现在已经有1.6亿人被富贵病摧残,我们能源消耗已经经不起几十年的消耗,现在能源的浪费还是非常厉害。同时我们看到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看到每个人因为交通拥堵而产生的浪费,产生人力成本和时间的浪费达到了很高的数据,比如广州每年大概损失广州7%的GDP,达到117亿人民币的水平。
我们看这个危机产生的原因,核心来自三个方面,以及这三个方面之间的矛盾。在城市里面,第一个是城市的环境和资源,第二个是城市的居民,第三个是城市的产业。我们看一看,城市的居民和城市的环境之间,这矛盾非常突出的,老百姓需要更多的需求,但是城市的环境和资源就这么多,这个矛盾非常清晰。第二个城市居民和产业之间,老百姓希望生活过得更好,希望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产业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还要寻求突破。第三个城市的环境和需求之间,特别是重工业带来的污染,这要解决好人、企业、环境之间的平衡,这样才是持续可健康的发展之道。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政府在做城市治理,在做服务和引导的过程中,我们用四个字评判,“知行合一”,知就是感知,行就是执行。政府需要服务是企业、城市环境和人民三个对象,这个过程中能不能全面采集到这些对象有什么诉求,有什么信息汇聚过来,并且在政府智能内部可以有效的流转传递,更进一步的是,有效的聚合,聚合起来之后可以分析,提供给城市的决策者做分析和处理。从基本的感知收集到有分析型的认知。第二个就是我们要能够把这些已经分离出来该干的事情有效执行下去,有没有办法有效的对它进行管理、监控和考量。能不能持续闭环的总结提升,这是一个执行的过程,现在要解决的就是知和行合一的过程。
刚才我们看到安徽的王市长提到类似的观点,我们理解智能城市的解决之道,这八个字非常常规,标准、规划、创新、协作。标准是首先要做一个非常好的顶层设计,如果我们不能解决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数字信息不统一,是不可能建立一个真正的智能城市,规划方面必须有统一的规划,必须有分阶段的具体策略,当前要打造什么样的城市名片。第三个就是创新,只是指技术的创新,而是机制的创新,这个城市有没有管理机制,有没有一种机制可以支撑智能城市,创新城市的发展,所以市长提一定是一把手工程,从管理到组织,到管理模式是强有力的规划创新。第四个方面就是落地、协作,为什么讲到协作,协作是两个含义,一个是政府内部的部门之间能不能协作起来。第二个政府一个人唱独角戏也是不行的,能不能让企业和老百姓跟我们一起协作起来构建智能城市,这是关键的问题。
标准是国内主要是国家做一些指导工作,华为非常乐意围绕在政府身边,帮它们一起构建标准的制定。在规划的层面,包括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个方面就是全面规划,把老百姓纳入其中,把企业纳入其中。第二个一定是量身定做,这个城市的规划一定有自己要打造的城市名片,是希望休闲商务,希望是一个幸福安康的,一定是有城市特点的,一定要匹配当前城市到了什么样的阶段。前面两点很容易理解,第三个我们需要有很核心的中间的平台,那么多感知,那么多信息汇聚,那么多应用怎么统一管理起来,统一汇聚,统一分析决策,并且分发指令下去,这需要一个中间的解决平台,没有这个平台想构建一个可以联动的智能城市是非常艰难的。
在创新方面,首先创新是城市领导力的创新,一把手是否愿意在智能城市,数字城市这个领域投入,愿意做出变化。第二个在组织匹配和政策管控方面,是否可以做一些支撑,能不能做一些匹配。各个职能部门之间需要沟通,我希望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可以很好配合,能不能有一个IT的工具,有一个手段让他们沟通协作。我们想做产业,我们有没有提供一个很好的IT软环境。数字城市建设了,智能城市要建设,我们是否有一个团队,相对长期、稳固的建设、维系智能城市,有这样一个IT组织,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协作中间一定有一个流转机制,有一个统一的平台,可以会聚分析,支撑整个智能城市的运作。
华为在智能城市的构想就是WISE,W是幸福安康、I是绿色和谐的,S是平安有序的,E是高效透明的政府。我们不管通过这个线还是数字城管,可以保证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是高效透明的政策。在产业不管做园区还是做什么,是不是有一个真正绿色的健康链条,不仅仅是硬环境,有没有软环境呢?另外在老百姓医疗教育这一块有没有提供一些方法,提高幸福指数,还有老百姓最需要的城市安全,政府最需要的也是城市安全,这一块怎么保障呢?华为愿意在这方面跟你们一起做一些探讨。
华为在这一块怎么理解的?也是“云管端”的思想,把智能城市比喻为一个人体,在端就是各种接触方式,感知方式,我们获得整个城市各个触角的信息,进行上传,通过神经网络这样一个管传递出去,不管是物联网、通信网还是互联网,传递到云平台,进行大的基础分析,把初检的信息,变成有思考力的信息,提供给上层应用,应急指挥、数字城管,智能交通等。这里面可以看几个小的例子,比如感知来说,这个城市范围是非常广的,也是很杂的,一步小心天降暴雨,广告牌被风刮倒了,垃圾、还有井盖丢失,我们能动性从城市的空间,时间、管理对比,我们管理对象能不能用视频化的手段,不仅看到现在处于什么阶段,而且可以看到发生了什么变化,比如街道变脏了,变乱了,重点通过可视化与智能化的手段,能24小时的身临其境的监控。
另外政府和老百姓和企业的互动,在美国我们看到有911还有311,311很多老百姓非紧急的事务,有80%是311处理的,反观我们自己,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给老百姓,以前老百姓拿起电话,打了一堆的电话,能不能老百姓可以很快知道干什么?很便捷。我在网站上实时可以看到我家隔壁的垃圾场变成什么样子,我觉得有问题,我在网络上点击一下直接投诉到城管,能动性城管人员远程取证?能不能做到多媒体化的协同,以前更多是短信的沟通,更多是手机的沟通,能不能有更丰富的方式。前不久华为干了一件事,VTM远程银行,远程柜台。就是我们给银行做的事,以后到了自己的小区,或者到了一个企业的市场里面,有一个视频功能柜台机,远程就可以办理各种业务,开行,提供取钱理财各种服务,有不懂的地方,远端服务员跳出来,一个视频跟我沟通,有人当面面对面的沟通提供服务。比如深圳市政府我们想跟它做什么,它原来一个企业要登记要处理自己的流程,要经过20几个部门盖章,现在在一个窗口,统一解决。我跟一个市长聊天的时候,市长刚刚参观完我们公司一个设备,说以后不用害怕信访了,因为面对面看到老百姓过来还是有压力的,如果坐在办公室通过视频的方式跟老百姓远端进行真人大小的信访,这样可以解决问题,老百姓感知好了,市长的压力小了。
另外不管是政府内部的协同,还是政府跟老百姓,政府跟企业的协同,这一块可以做什么工作?我们知道一些理念,我们需要随时随地,比如有的人,领导住在指挥大厅,执法人员在现场,有的看大屏幕,有的看小手机来下指令进行统一沟通,这是可以做到的。我们能不能更进一步,实现所有的,不管是Iphone,还是Ipad,还是电脑,还是高清晰度的指挥大屏,所有都可以看到同一个图象,看到同一个视频,做同一个共享,并且相互之间可以清晰的沟通和协作呢?这现在也在各地举办,华为内部也是这样做的。华为现在有12万员工,有5万的合作伙伴,这17万名员工,每个人开通一个华为公司的及时通信的软件,既可以PC和PC的聊天,也可以PC和手机的沟通,可以视频也可以开会,只要30秒就可以拉一个视频会议,包括内部部署了100多套的支撑系统,大家远程可以沟通,包括我现在出去做面试,我可以在北京面试宁夏、兰州的人,通过这种手段提供企业的沟通效率,这也可以运用到政府方面,提高政府的沟通效率。比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做了什么事?有5千名员工,要审核全国各地的专利,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5千名员工,现在办公场地不够,楼就这么大,他提了一个诉求,能不能把2千名员工放在家里办公,没有问题现在可以办了,现在已经有200名在家办公,年底有2千人在家办公,就是通过协同的工具,这些人可以做什么?每天在北京大概节约上下班3到4小时,每个人占用4.8平方米的工作空间,节约空调水费,还真正绿色节能,每个人上班大车或坐地铁要消耗2公斤的碳排放,如果自己开车要20公斤的碳排放,这一块的创新,我们在政府的领域也可以采用类似的创新做一些工作。
在产业集群这一块,可以把企业发展经过不同的阶段,比如开始阶段就是一个小公司,政府非常欢迎小企业过来,政府也是给我们打造很好的环境,有地有房子,让我们入住,但实际还希望什么?希望软环境?能不能实现提包入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企业还想做很多定制化的工作,比如在深圳有很多小加工厂,比如开门工作成本很高,我们能不能把这些集合在一起,以租赁方式提供给他们,提供一些IT支撑手段,来解决他们问题。到更高的阶段,比如很多大型的企业,怎么聚合加盟店,聚合伙伴,这也是需要做考虑的。
在智能城市的方面,华为做了很多实践,目前在全球做了40多个点,现在正在做一些点,而这些点就是我们一直希望做一件事,帮助这个城市打造一个融合联动的智能城市。第二个一定有这个城市的名片和特点,比如这个城市是很安全的,比如这个城市非常商务休闲的,这些我们可以做一些思考和尝试,可以构建一个真正有特色的数字城市。
最后我想说,我们希望和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来合作创新,一起来共创一个数字城市的未来,谢谢大家!
编辑:joe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