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两院院士、建筑与城市规划学家吴良镛
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导向,不说空话,只做实事,这是吴良镛始终坚持的。数十年来,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道路。
为了解决中国城乡建设的实际问题,他不遗余力地参与各种建设实践,从北京长安街的规划建设,到济南、三亚、厦门、唐山等众多城市和地区的规划,再到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筑环境规划等跨行政区域综合整体研究……
作为一名建筑师,他在建筑设计领域也在始终不辍地进行着创作实践。南京金陵红楼梦博物馆、南通博物馆、曲阜孔子研究院……每一个建筑项目都是他倾尽心力之作,不仅是高水平的建筑作品,更是从社会现实出发,创造新的建筑文化的努力探索。
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承担曲阜孔子研究院的设计时,吴先生前后去了现场73次。下工地,更是建筑师的必修课。4年多前,他以80多岁高龄顶着炎炎夏日前往南京江宁织造府的建设现场,终于病倒在工地上。
今天回想起来,他谦虚地说:“我的作品不多,都是大家一起做的。每个作品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中间也有很大困难,我问心无愧。”
矢志不渝
“你要到哪一个国家,说起中国的建筑,大家都说我认识吴良镛。”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吴良镛负责起草的《北京宪章》,这是国际建协成立50年来第一部宪章,也标志着吴良镛的“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为世界建筑师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时任国际建协主席的斯戈泰斯称赞这是一部“学术贡献意义永存”的文献。英国建筑评论家保罗·海厄特认为吴良镛以一种乐观和利他主义的姿态,提出了引导未来发展的“路线图”。
从建筑到城市规划,再到人居环境科学,这是吴先生一生学术研究的轨迹,也是他毕生的梦想。现在,他虽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健步如飞,但雄心和斗志却不减当年。
他对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的思考和奉献从来没有停息——
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以高屋建瓴的学术思想、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教育培养出了一批批学生;
他捐资设立吴良镛人居科学基金,鼓励更多的人从事人居环境科学的研究和实践;
他奔走呼吁,为规划与建筑的科学理论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普通常识”和“平凡真理”而不懈努力……
谦谦风度的吴先生身上,似乎艺术家的气质更浓于建筑师的气质。在他眼中,城市是一个巨大的艺术品。他希望学建筑规划的年轻人,要坚持科学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形象创造相结合,并为之身体力行,致力于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与人文科学结合,追求“大科学”、“大人文”、“大艺术”的融合。
吴先生兴趣广泛,现在每到周六日,他还坚持练书法,这在他看来是一个艺术享受,对自己的身体也大有益处,并风趣地称之为“医疗书法”。
最近,吴先生还在读《乔布斯传》,“我有兴趣的是他的方法论,从中找城市规划的方法论。”他笑着说。
吴先生曾经许下这样的誓言:“探索中国人如何能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能够更好地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这是我庄严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念转化为现实,在即将步入人生第九个十年的时候,他仍在为此不断努力着。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