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用真正的国际眼光来看待城市发展弊病
对于当前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专家概括为: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另外还有:人口多了,交往少了。如果从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来看,这三大弊病直指要害。城市发展不仅要有富有特色的、好的建筑,也需要好的人文和好的氛围。中国的城市建设常常离不开国际化这三个字,有的城市动辄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想法都很好,魄力都很大,但对国际化充满了种种误解。有的人把国际化理解成为建筑的模仿化,不管本土文化特色,照抄照搬。建国初期是照抄照搬苏联建筑模式,改革开放后又照抄照搬美欧建筑模式,最后你会发现到中国的各大城市一看,在建筑感觉体系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当然,不可否认,学习西方较为优秀的建筑文化并不是什么错误,一切美的东西都是美的,不能因为美的东西是国外的,它就不美了。美不美在于其艺术性,而不在于地域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世界文化出现了一些趋同的地方,也是正常的。但不正常的在于放弃本土民族文化的优秀之处,这就必然失去自身的特色,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际大都市是缺乏自身文化特色的。因为不同的民族必然带有不同文化的印记,即便是如同纽约那样的世界移民城市,也自然形成了移民文化的显著特征。
每一个城市要想被人记住,要想实现文明的崛起,必然需要的是给予世界独特性的文化认知。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多少文化沉淀在此,多少文人曾为此讴歌,可为什么城市建设老是一个模子呢?这说明,某些领导对于文化的认知过于肤浅,就像汪洋书记所言,看见罗马柱好看就去搞罗马柱,最后搞成“四不像”。但搞城市建设又不是一味地守旧,置身于世界现代化洪流中,任何城市都不能独守孤岛,毕竟,科技也好,文化也好,都有其现代性。拒绝科技文明和人文文明、法治文明、民主文明,必将被世界所抛弃,被人民所背弃,这不是搞文明,这是在反文明。因此,我们既应当充分地吸纳世界先进文明经验,又应当发扬中华优秀文明成果,保护中华优秀文明的根基,这是并行不悖的。
什么是国际化?有的地方把国际化搞成了纽约化、上海化,动不动就是世界第一高楼、亚洲第一高楼,好像这样就可以在世界上扬眉吐气了,就政绩昭彰了。可伴随着公共财政在不合时宜的政绩工程上的大量耗费,是民生建设的投入不足,是医疗保障建设的举步维艰,是教育建设的捉襟见肘。学习国际化,就应当学习那些在世界上闻名遐迩的城市文明,学习那些虽然城市规模小但文明成果不少的地方,看看他们是如何建设并保有优秀文化建筑,又是如何保障民生,促进人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只有科学的规划和文明的积累,只有人民的幸福和公民精神的锤炼,国际化都市才成为可能。
用真正的国际眼光去看待城市发展弊病,实质上要求我们的城市能够站得高,看得远,能够在科学规划上、在社会保障上、在人民幸福上、在文化发展上、在政治建设上,在各个领域推动着事业向前走。让世界先进文明为我所用,让中华优秀文明立足生根,让各地本土文明茁壮成长,如此方能在全球化文明的基础上展现中华风采,才能让中华文明真正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与世界各优秀文明体互相竞争,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青岛:全面实施“国际化+”行动
青岛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目标,以国际标准提升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体系,以本土优势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新途径,着力构建国际城市建设的制度体系与组织体系,全面实施“国际化+”行动【详细】
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发布
3月10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和解读《成都市国际化城市建设2025规划》。该《规划》站在“新常态、万亿级、再出发”的新起点,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成都将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详细】
各国学者研讨青岛城市化与国际化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青岛卫星会议于2015年8月24日-25日在青岛召开,来自海内外50多位历史学者出席会议。【详细】
深港双年展国际化色彩凸显
为期3个月的第五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本月底即将落下帷幕,以“城市边缘”为主题的本届展会关注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问题,国际化色彩更加凸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