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成蝶 毕节提交“治石”绿色样本
治石——毕节用绿色储蓄财富
从“破坏者”到“受益者”,毕节市清水铺镇橙满园村感受着绿色带来的质变。
20多年前,赤水河上游河谷地带的清水铺镇南关村,因为人多地少过度开垦造成水土流失、生态脆弱,“南关”成了年年遇到“难关”。
现在,从河畔到山顶,路旁是一片片脐橙果园,南关村也与邻近沙地村合并为橙满园村。村民赵连全说,过去以种粮为主,可土地跑土跑水跑肥,种粮产量太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林业局派专家指导我们种橙子,水果变成主业。往年水果收入有四五万元,今年虽然是“小年”,但橙子收入也有1.5万元。
截至目前,橙满园村森林覆盖率超过88%,经果林面积超过8500亩,农民年人均收入达3500元,其中水果收入占了80%,全村3400多人过上小康生活。
毕节市防治石漠化中心副主任曾宪勤说,近年来,毕节根据海拔高低,在赤水河流域6个乡(镇)发展柑橘、核桃、板栗等经果林,石漠化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毕节,借绿引富的例子比比皆是。
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也曾陷入过山地种粮入不敷出的窘境。但是,通过引导村民种植核桃,该村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还让村民看到造林致富的希望。截至目前,赫章县财神镇核桃面积达3万亩,已挂果5200亩,年产核桃60万公斤,经济效益3300多万元,农民年收入上万元的就有近60户。
核桃产业在毕节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迅速崛起,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大面积的核桃林还减少了水土流失。
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加大对赫章县核桃种植的扶持力度,仅2009年到2010年就扶持核桃种植面积55万多亩,投入财政扶贫资金超过1.9亿元。
利好接踵而至。
贵州省日前下发《2011年-2015年核桃产业化扶贫建设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将完成核桃种植任务1000万亩后,到2018年核产业建设规模面积达1500万亩标。
治石——毕节迎来发展新契机
收获源于不断实践和积累。
在石漠化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毕节还摸索出多种林业产业发展模式。
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毕节特色经济林种植面积达15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25万亩。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根据自然条件,毕节在林下种草养畜、林下放养家禽和特色养殖的推动下,目前已建成以羊、牛为主的规模养殖场(小区)667个。林下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菜面积20万亩,林药面积10万亩;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全区先后成立百里杜鹃等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三丈水等省级森林公园,大海坝等县级森林公园,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有效巩固了生态建设成果。
据了解,毕节市石漠化治理目前已覆盖全市35个乡(镇),2010年全市共完成特色经果林16余万亩。
付出得到丰厚回报。
毕节地区林业局通过大力实施“生态立林、产业强林、林改活林、科技兴林、依法治林”“五林”战略,“十一五”全区实现森林资源3个同步增长: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分别从1995年的1366.2万亩、1389.64万立方米、33.92%增长到2010年的1620万亩、2092万立方米、40.03%。
2011年5月,贵州省、省政府召开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推动大会,明确提出,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力争突破1800亿元,减少贫困人口75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4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0年,贵州省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67.2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8万亩。从2011年起,贵州省有石漠化治理任务的78个县将全部得到中央专项资金支持,贵州省率先在全国实现石漠化治理工程全覆盖。
编辑:gloria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