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乡镇规划与建设中的空间尺度视角研究

2012-02-02 09:49:49    作者:姚忠 严力蛟     来源:《蓝天园林》     浏览次数:

  3.不同尺度下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

  3.1地块案例——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与建设模式

  绿色农产品基地规划与建设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基础。虽然基地规模大小不等,但其经营主体一般为农户个体或企业。基地规划与建设的宗旨是在维护环境效益的前提下,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社会效益。因此,从地块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规划与建设显得十分重要。

  坞根镇胜利塘有233hm2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规划该基地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实现链式开发。主要措施:一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集成、优化和应用,包括优质、高抗蔬菜新品种应用与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调控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蔬菜肥料施用技术,无公害蔬菜新型耕作制度应用等;二是无公害蔬菜产品转型增值技术应用,包括产品采后处理、产品包装、产品贮运等技术;三是无公害蔬菜产业化开发,普遍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整体效益;四是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浙江绿色农产品品牌的“双认证”。

  地块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范围和规模都较小,建设后的效果也较明显。如通过上述的无公害蔬菜基地规划与建设,首先是土地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提供优质、无污染、安全的绿色农产品,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其次,有利于乡村地区就业创收、消除贫困,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再者,绿色农产品较高而稳定的产量以及高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使农业生产更具有采用新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技术的到位率。另一方面,地块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更强调具体技术的应用,从原料产地环境条件的本底调查及检测、生产过程的严格监控,到产品的加工、包装,均要求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具有良好的经营者素质。因此,要使土地得到高效合理和持续的利用,必须进行地块设计。

  3.2地链案例——“菜-鱼-稻”立体农业规划与建设模式

  在胜利塘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相邻处规划建设一个绿色淡水水产养殖基地、一个高产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和一个高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各基地分别为不同的农户个体承包经营,但都处于相近的本底环境条件,可以从地链尺度上对其进行立体农业生态规划与建设。

  在水稻种植基地选用高产、优质、抗病的水稻良种,适时放养鸭子,利用鸭子吃稻虫、鸭粪给水稻提供营养,且能松土、除草、促进稻根发育,形成完整的生物链。鸭窝积粪养蚯蚓,或加工成饲料,喂鸭子或作为淡水水产养殖基地鱼的饵料;或加工成有机肥,作为蔬菜种植基地肥料。用水产养殖基地的鱼塘水灌溉稻田,鱼塘淤泥作为蔬菜种植基地的基肥。蔬菜种植基地蔬菜采后处理后的剩余菜叶,加工成饲料,作为鱼鸭饲料。从而形成田养鸭、鸭吃虫、鸭窝积粪养蚯蚓、蚯蚓喂鱼鸭、鱼塘水入稻田、鱼塘淤泥进菜地、菜叶加工成鱼鸭饲料等的资源多级利用和循环立体农业结构。

  地链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不仅要采取具体技术措施,更要注重具体技术间的适配组合,“菜—鱼—稻”立体农业建设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的差别。技术仍然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单一的技术是不够的,而是一整套技术的组合。如对于立体农业模式,要在有限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按大农业的思路,充分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性,通过优化组合无公害种植技术、绿色养殖技术、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技术等,实现多业配合、多业交叉、多层利用、多级开发、共同提高、协调发展。这一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目标,也从地块尺度上主要侧重于某一效益,发展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结合,各效益之间开始强调协调共赢。

  3.3地方案例——“种—沼—养”生态农业规划与建设模式

  沼气工程是解决集聚地居民生活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类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的一种有效方法。规划在胜利塘附近的茅陶中心村建设一个沼气工程,联接胜利塘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绿色淡水水产养殖基地和高产无公害水稻种植基地,及本村有机生活垃圾收集系统,形成一个以沼气为纽带的“种—沼—养”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在此模式中,各基地及沼气工程分别由不同的农户个体或企业承包经营,同时辐射影响到附近村民,需要从地方尺度上对其进行生态规划与建设。

  在茅陶中心村规划建设地埋式沼气净化装置,接受蔬菜基地采后处理后的剩余菜叶和水稻基地的秸秆,以及本村的有机生活垃圾的处理。产出的沼气用于养殖场和蔬菜大棚的供热,还可解决部分生活能源问题,减少薪柴使用。部分沼渣养蚯蚓,蚯蚓喂鸭;部分沼渣和沼液作为蔬菜基地和水稻基地的有机肥料;部分沼渣作为鱼塘的部分饲料。从而建立起以沼气工程为中心、与种植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周围农户互利合作联系的沼气开发体系,走上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地方尺度上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其意义不仅在于摸索出“种—沼—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集中村委、企业、科研单位、农户各个主体的重要基地,这对于模式的试验和孕育、模式的样板和示范辐射作用的发挥,及农业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以生态农业为特征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的应用,在持续提高种养业产量的同时,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的提高;还可减少森林破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环境,因此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这就需要从地方尺度上进行通盘考虑。

  3.4地区案例——“农—工—旅”生态经济规划与建设模式

  坞根是一个贫困半山区镇,其生态规划与建设以及扶贫开发还需要从地区尺度上进行。充分利用镇域较强的环境支撑力,及具特色的经济优势和社会优势,通过优化组合,将其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建立“农—工—旅”等各产业紧密结合的生态经济规划与建设模式。

  首先,坚持大农业的思想,使大农业中的各个行业之间逐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多级转化的立体网络结构。采用现代化科技,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系统“内循环”功能,实现农业生产要素间的最佳结合、物能流的高效转换及生物产品的多层充分利用。如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立体农业技术、生态农业技术等。

  其次,建立起“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将农业与工业有机联系起来,完善产业链。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农产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现有企业进行改造,加大技术投入和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大力实施清洁生产,强化企业环境管理,实现工业经济的科技化、规模化、绿色化;建立农工贸综合服务中心,以适应生态农业向公司加农户和订单农业方向发展的要求,为农工贸一体化创造适宜的软硬件环境。

  再者,以坞根镇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托,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以“生态教育观光休闲”为主题,建设七一塘渔业体验旅游区和蒋山生态农庄观光区,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使坞根成为温岭市生态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七一塘渔业体验旅游区开发滩涂捉鲜、垂钓、渔家乐等项目;在蒋山生态农庄观光区可开发农家乐、果林观光、休闲度假等项目。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发展中来,建立生态旅游区与当地社区的联合共管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约,共同解决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区尺度,无论在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其综合和复杂程度都超过了较小尺度的生态规划与建设。模式的难点是范围广、起点高、投资大,因此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政府部门政策支持、金融机构资金扶持、科研单位技术支持等等。同时地区模式也较好地发挥了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专家智慧在科技运用上的先进性、政府行政力量在组织方面的广泛性和统一性、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效益性,以及社会参与在筹资方面的优越性,较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各要素的优势互补,能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和综合效益最大,推动地区的脱贫致富和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地区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目标。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