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湿地有望还原上世纪60年代的南四湖
“生态湿地是保障南四湖水质的最后一道屏障。”2月8日,鱼台县环境保护局局长王若强拿着他本人准备的两份政协提案对记者说,“这是关于保护南四湖和修复境内湿地的提案意见,虽然准备时间只有半个月,但我关注这件事却是从2009年开始的。”
2009年,济宁编制完成的《南水北调东线济宁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工程建设规划》中,大生态带工程建设包括南四湖湖区湿地修复、河口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等十几项工程,范围包括济宁2区3市7县,鱼台也被纳入规划中。
王若强介绍,鱼台境内有26公里湖滨带,10万亩湖区湿地,7条入湖河流。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气候灾害以及人为开发蚕食了大量的滨湖,大片的浅湖或被开挖成鱼塘,或被填埋成农田。不仅大大减少了湖区库容,而且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降低了南四湖的自净能力,水质一度不达标。
“从近几年对入湖河流的治理来看,要达到南水北调工程要求的三类水质的排放标准并非易事,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成本高。但建设人工湿地,修复生态环境,削减面源污染,可破解这个难题。”王若强介绍,湿地能达到再次净化的效果,这就彻底解决了入湖河水污染的问题。
2010年10月以来,根据人工湿地工程的初步设计和省环保厅、山东大学的专家意见,鱼台采用了退耕还湖、退池环湖、整疏水系,增加生物多样性等方式恢复湿地生态,湿地与入湖河水交换功能显著增强,提高了湿地水质净化能力,增强了湖滨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边有珍稀水鸟悠闲踱步,水里也出现了鱼儿成群结队巡游的场面;睡莲、红莲、菱角等湿地植物连成片地浮在湖面上。”王若强向记者描述着如今湖区湿地的美景。
“有些生物物种与南四湖阔别了近十年,他们的集体回归正是说明这里的水质变好了,对于曾经重度污染水质的南四湖来说,成果来之不易。”但是,王若强同时指出,由于南四湖面积大,汇入河流多,管理主体、方法和力度不一,导致湖区整体水质并不稳定,离南水北调的水质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为近一步改善水体质量,做好人工湿地恢复修复的工作尤为重要。”王若强说。
如何做好人工湿地修复工作也就成了王若强本次提案的重点内容。王若强说,南四湖湿地主要分布在北湖新区、市中区、任城区、微山和鱼台等,湿地修复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他认为要制定统一的规划标准,设计统一保护方案。针对湿地修复,国家安排了专项的扶持资金,希望市县两级也能尽快配套此项资金。“还要建设专门的、具有一定规模和人员的人工湿地规划建设中心,实行业务独立、规划申请运作的管理模式,专门研究管理湖区湿地。”王若强建议道。
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南四湖的水质,王若强用了“清澈见底、直接饮用”来形容,“可以这样说,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有望让人们重新看到上世纪60年代的南四湖,碧波粼粼,风光旖旎的湖区自然风光就指日可待了。”王若强说。
编辑:fengxiaolin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