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成果初现
修复湿地功能
保护并修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和培育特有的网格状河网、水乡河泽资源。保护和培育柿树、樟树、柳树、笋竹、芦苇等构成的水生、陆生植物资源和鸟类、鱼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是修复西溪湿地的生态功能的必要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摒弃生硬的石坎,采用了柳树桩的生态护坎,对塘堤及大树根基进行加固保护,这种原生态的驳坎方式非常有利于泥鳅、黄鳝类生物的生存;沟通水系形成较大水面,同时针对一些鱼塘不再进行清淤灌水,任其形成湿地沼泽,营造了大水面、浅滩和沼泽地,通过增加湿地类型,使更多的鸟类及其他湿地动植物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繁殖地;采用苦楝、柿树、香樟、桑树、枫杨、大叶柳、竹木等乡土树种,形成具有西溪特点的种植形态,避免园林化种植;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只在极少数游步道两侧或航线经过的区域,补植部分水杉、沼生湿地植物,修复动物食物链,以优化和完善原生态;补种了大面积的芦苇,它不仅是秋芦飞雪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
秋芦飞雪
挖掘湿地文化
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是一块难得的“人文湿地”。它历史悠长久远,最早可追溯至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是杭州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宋高宗曾为它驻留,一句“西溪且留下”,成就了它的千古美名。西溪湿地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同时也注意湿地文化的挖掘。通过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确定西溪“十景”及西溪哑目连戏、西溪小花篮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20余项;收集了农耕、桑蚕、渔耕、浮雕等生产生活用品600余件,还有为数众多的家谱、先人手稿、民间故事;50年以上的历史建筑做到了“应保尽保”,共保留、改造民居3.1万平方米,打造了独具西溪湿地特色的“民居博物馆”;充分体现西溪湿地桥梁的多样性,保留修复西溪湿地现有老桥,打造了“桥梁博物馆”;恢复了秋雪庵、西溪草堂、两浙词人祠、高庄宸迹、河渚听曲、曲水寻梅等人文景观;建成了深潭口、三深村、龙章村等民俗文化旅游村,福堤打造成了民俗风情景点集聚与历史文化展示的“文化长堤”,蒋村地区的龙舟文化、武术文化、戏曲文化等地方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莲滩鹭影
宣传保护成果
中国湿地博物馆坐落于杭州西溪湿地东南部,是西溪湿地的“点睛之笔”。该馆是唯一一座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兴建的以湿地为主题,集展示、宣传、教育、收藏和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该馆不但浓缩西溪湿地之美,而且展示全国湿地魅力。其建筑是日本著名设计大师矶崎新的得意之作,建筑的外墙全部用植被覆盖,从高空看就是一个绿丘,暗合了人工建筑与湿地、与人类社会的和谐相处。馆内布展设计由美国嘉莱格公司完成,遵循场景优先、技术优先、体验优先的布展思路,利用最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充分演绎了人与湿地和谐发展的主题。(作者单位系中国湿地博物馆)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车公庄19号院景观改造
设计师既是场地修缮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谋共建的方式,以生态、健康、友好作为核心手段,修复大院环境,创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区环境大幅度提升,社区邻里互识,温暖度开始回升,成为绿色创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项目【详细】
园冶杯获奖作品丨合肥逍遥津公园改造
按照“古风古韵 生态生活”的设计原则,淡化商业、娱乐功能,力求“水清、树绿、景美、生态优”,回归园林艺术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遥津”【详细】
河北省第六届(沧州)园林博览会5月26日开幕
本届园博会主题为“千里通波、大美运河”,园博园占地面积196.7公顷,规划建设有“一带三区”,即:运河风光带,城市展园区、专类植物展园区、综合服务区,建成13个城市展园和沧州坊商业街罗列其中【详细】
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
打造全球首发中心、首发首秀首展纷至沓来、科幻企业云集……现如今的首钢园变身高端“秀场”,吸引科技、科幻、体育、文化、商业等产业集聚。记者近日获悉,一季度首钢园举办各类活动会展78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