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运动式城市化当止
中央提出中原经济区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我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基础,把农业现代化搞好了,工业化和城市化才有基础。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河南绝对不能孤立地搞城市化,更不能靠大量的侵占农民土地,通过人为的造城运动来快速提升城市化率。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大搞运动式的城市化,其结果必然带来城市化的泡沫。
近20年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受西方城市化理论影响。其代表理论就是片面扩大城市化的作用,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认为城市化率越高越好,城市越大越好,城市化速度越快越好;投资效益,城市越大越高,城市越小越低。在这一理论的误导下,中国近20年出现了空前的造城运动,平均每年以高于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国家大量资源集约于城市、大中城市大量的资源集中于城市,使城市的功能弱化。而农民大量进城后,却不能享受到城市公共服务。
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的造城运动,成为我国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一是侵占了大量农民土地;二是利用农民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城市基础建设。在造城运动的同时,人为划分城市行政级别,愈演愈烈,县改市成为一大批县级政府追求的目标。为了扩大规模,集约资源,通过行政区划手段,不断把城市郊区县划为城市辖区。原来的郊区县农民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城市居民。仅此一项,从统计口径就把城市化率人为提高了若干百分点。城市空间扩张“摊大饼”现象突出,县级以上城市建城区面积与20年前相比,平均扩大到三倍以上不止。现在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到2011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51.27%,其中,有相当大的人口属于进城居住半年以上人口的农民工和农村毕业进城就业的大学生。这样的统计数据,从统计学上要求,不可非议,但从城市化质量要求,显然不可取,水分太大。
城市发展与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内在的必然发展规律,遵循其规律,就可以使城市发展走向健康发展道路。中国的城市化不能走西方发达国家的路线图。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有很多科学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
如果按照现有的速度发展,未来20年内,有可能达到统计数据上的70%以上的城市化率。从城市功能、城市质量、现有国情考虑,这是不现实的。因此,现在解决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问题,首先要解决城市化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问题,科学地发展中国城市化,要循序渐进,不能一哄而上全面造城。
要通过发展生产,使绝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走向小康之路。新农村建设应是中国坚持的长远战略。中国只有实现农业发达、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格局,中国城市化才有坚实可靠的基础,中国城市质量才能提高,中国城市规模才能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速度才能稳步前进。我们不能表面看第一产业对GDP的贡献很低,就认为农业不重要了。实际上,二三产业中很多是一产的延伸产业,大概有40%是第一产业的延伸产业。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秘书长兼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
“造城运动”也是一种城镇化欠账
面对因过分追求城镇化而带来的繁华与破烂齐飞后遗症,一些地方的对策明显有些迟钝,甚至到了相当被动的局面。这里面固然存在城市消化不足的问题,但根本在于部分地方政府的决策偏离了正确轨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