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ASLA学生奖

2012-06-26 08:17:00    作者:王月洋     来源:风景园林新青年     浏览次数:

  五.评委及评审机制

  ASLA学生奖的评委由一支不到10人的团队组成。他们来自高校、专业设计公司、媒体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风景园林从业者。评委的权威性保证了ASLA学生奖结果的专业和合理。

  ASLA学生奖的评审过程是保密的。换言之.每一个参加评选的项目和设计团队的身份在评审过程中对评委都是保密的。评委会利用3天的时间进行密集讨论以决定评审的方式及标准。当评委判断出哪些项目很出众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获奖者名字。在评审工作结束几个星期之后评委才会得知。获奖者会先于评委知悉他们获奖的消息。由此可见,诚实、公正对于ASLA评奖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六.社会意义及对中国的启示

  作为权威机构的专业奖项,ASLA学生奖的设置,毫无疑问,利于激发在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良性竞争。同时,他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前进,提高风景园林行业的社会知名度。另外,ASLA学生奖与专业奖一起,构建了风景园林行业的人才储备库。在挖掘人才的同时也保护他们,促进行业的不断进步。

  那么,这样一个奖项对于中国有什么借鉴的地方呢?近几年,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各种奖项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其中的大多数是由企业赞助的,冠以企业的名称。不能否认企业冠名竞赛这种形式对风景园林事业同样具有推动作用,然而单纯的高校学生竞赛引入企业赞助,毫无疑问,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结果的公正性,降低了竞赛的竞争纯度。尤其对于中国而言,一年一届的传统竞赛至今尚不存在。仅就竞赛体系而言,中国的风景园林事业是远远落后于欧美等西方国家的。

  ASLA学生奖对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首先,他能多侧面、整体性的反映主流机构的设计风向,设置了比较科学合理的评奖制度:ASLA学生奖共有7个奖项,奖项设置十分全面,几乎囊括风景园林行业的各个领域。这种相对细化和分解不同设计作品,设置各自独立奖项,有利于促进风景园林行业的进步和成熟;同时,ASLA学生奖奖项齐全却数量有限.每一项奖至多有两个杰出奖,这使得入选和得奖的难度极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获奖作品的极高水准。其次,ASLA学生奖在强调获奖作品社会效果的同时,也对风景园林实践其他方面保持了足够的敏感,它能随着风景园林行业的演进而调整奖项以及标准,确保该奖持久的活力和开放精神。

  当然,ASLA学生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不仅仅以上几点,我们还可以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同时,我们也要看清中国和美国在风景园林行业上的差距和差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生竞赛评奖体系。

  七.中国学子在ASLA学生奖

  自ASLA学生奖2004年第一届开始,此后几乎每年都有中国学子在竞赛中获奖,分别来自国内高校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以及来自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出国门,随着中国风景园林行业的振兴,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子走上ASLA学生奖的舞台,成为行业的耀眼新星。

  下面简要介绍来自中国高校的获奖学生作品:

  1.与洪水共生Living With Floods

  2009ASLA学生奖 综合设计类 荣誉奖中国文化大学 中国台湾

  关渡平原和社子岛是由淡水河和基隆河自然冲刷形成的。20世纪50年代,工农业高速度增长给此地区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如废弃物的倾倒和污染、无节制的抽取地下水而造成的地面下沉等等。因此这个地区成为台北市的环境治理的难题。从20世纪60年代起,台北市开始修建环绕全市的水泥堤坝以解决洪水问题,但此措施却带来更加严重的城市问题:例如,将市民与河道分离,堤坝成为人与自然的屏障。

  Living With Floods

  可见,传统的工程技术手段治理洪水存在很大的缺陷。因此,设计师们希望在现有的基础条件下,通过加强人与水的关系,运用多种手段合理的利用洪水、改造洪水。

  分区处理

  设计目的在于恢复该地区冲积平原的自然功能,设计师通过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水文分析、生态敏感度分析以及生态走廊等要素,分别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居民生活区。同时,建造生态友好型基础设施并使之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并拆除原有生硬的堤防设施,使关渡平原回到200年以前的面貌。

  水的处理

  设计师提出关渡平原和社子岛堤防布局的一个新方案。针对现有环岛堤防设计普通、毫无针对性的缺点,采用分级处理的策略,以不同等级划分洪水侵犯的地区,并建立各地区适宜的堤坝,使洪水对人们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开放空间

  根据现有的地形和人民的需求来重塑空间。可以建造一系列小规模的湖泊和湿地以容纳洪水。此外,利用工程技术手段,重建动植物生态体系,以恢复被混凝土堤坝所破坏的湿地生态系统。

  交通系统

  重整关渡平原和社子岛现有的交通流线,使交通更加便捷,管理更加高效,同时预留更多的绿地空间。

  建筑模

  设计师认为:建筑的样式应该适宜台湾潮湿多雨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例如,预留建筑的外部公共走廊、多功能的二层空间;设计吸收或释放水汽的装置等等。同时综合考虑安全和经济因素,使得建筑对洪水也具有一定的预防功能。

  总之,此设计以崭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水的关系。随着越来越多的洪泛区转变为与人类和平相处的自然之一部分,对于洪水的态度由原来的抵制、治理将逐步转化为与水共乐、与水共生。

编辑:xiuju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

汪怡嘉女士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园景观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国区景观设计副总监,致力于园林景观规划及设计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项目经验来自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及其它亚洲不同地区的项目。项目类型包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