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迷局:规划在左 执行向右

2012-07-05 08:42:52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浏览次数:

  "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我们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

  --道格.桑德斯《落脚城市》

  身处异乡望故乡,不觉故乡变他乡。

  这是生于80后的北上广深漂流一族最深刻的感受。奋斗打拼的城市还未被认作故乡,而远方的故乡却早已不是童年嬉戏的那个所在。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脚步迅疾的城市化。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为47%,预计到2020年将达55%,联合国人居署和亚太经社理事会《亚洲城市状况2010/2011》调查报告称,还将有1.5亿中国人在未来10年间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转换、身份转换,这提示我们当前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引领经济增长的门槛节点,未来10年是中国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方兴未艾。

  何为城市化?

  想要讨论城市化必须先要定义它。那么城市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呢?

  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秘书长屠启宇看来,这种现象实际上并无科学的定论。科学上统计"城市化率"是根据城市人口占全体国民的比例来统计的。在中国如果按照城市户籍人口来统计,显然将大大低估城市化率,比较科学的方法是按照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来估算。那么,按中国各城市常住人口来合并计算得出的城市化率就能够准确代表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吗?答案仍是模棱两可的。形象的讲法是:农民上楼了,并不代表着转身就成为市民。

  屠启宇认为,城市化除了人口含义、空间含义,还有经济含义、社会含义和文化含义。从后几层含义看中国的城市化,当前47%的城市化率中还大有水分。因此,在某种意义上,2012年是中国城市化新的"元年"。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将主要在于解决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转换、身份转换之后的工作转换、行为转换和心理转换等问题。

  城市鸿沟

  社科院整理发布的《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中提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了分异、极化、二元城市、不均、破碎化等现象。市区老化、社会排斥、包容性缺乏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挑战。为避免"城市鸿沟"的继续扩大,世界许多国家都采取了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解决由来已久的城市发展不公正等问题。

  而我国的城市发展经历着与西方社会不同的历史路径,但在市场转型、住房商品化、城市改造、郊区化等动力的驱动下,也呈现社区内部同质化与社区间异质性加强的明显特征。特别是在大都市地区,城中村、城市贫民区、城市二元结构等"城市鸿沟"现象同样突出。国外的实践表明,缩小"城市鸿沟"不仅要改造城市居住的空间格局,也要关注城市居民在享受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差异,促进社会融合。

  专家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城市鸿沟"的出现,有其不同于西方的复杂性,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二元社会结构和户籍管理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城市鸿沟"。因此要结合我国城市自身发展的特点,借鉴西方经验,制定行之有效的缩小"城市鸿沟"的政策。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