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五大古典园林系列介绍(1)
曲水园初建时庙与园一体,始名为“一文愿”。乾隆四十九年,园林东扩,轩亭桥矶,景观满目,更名为“灵园”。嘉庆三年,江苏刘氏学使到此一游畅饮,见水绕山石,有兰亭意趣,易名为“曲水园”。解放后,经过不断修葺扩建,逐步构成一组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群。全园有迎仙阁、迎曦亭、镜心庐、天光云影、恍对飞来、小濠梁、坡仙亭、二桥、濯锦肌、虬龙洞、玉宇亭、米拜亭、环碧楼、花神祠、冰壶、清虚静泰、喜雨桥、舟居非水、夕阳红半楼、得月轩、有觉堂、清簌山房、白云坞、凝和堂等24景。1952年曲水园再度东扩北延,移宋碑及刘墉、梁同书石刻作品于园内。人文厚重,古意盎然。1983-1986年,上海市政府拨款80万元对全园重新修整,新叠假山两处,在空旷处断以粉墙,通以游廊,蜿蜒起伏,精致含蓄。其后二十余年,几经修缮,以2007年为最。
秋霞圃
秋霞圃位于上海市嘉定镇东大街,是我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始建于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原是明代工部尚书龚弘的私人花园。清初龚氏子孙衰微,园归汪姓,始名秋霞圃。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改归城隍庙。乾隆中,与东邻沈氏东院合并,改建为城隍庙后花园。后多次遭破坏,现存建筑多系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以后重建。园内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城隍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园林。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秋霞圃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初建时园内有数雨斋、三隐堂、构风岭、莺语堤、岁寒径、百五台等十景。秋霞圃布局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分桃花潭、凝霞阁、清镜堂、邑庙等四个景区。凝霞阁景区的“环翠轩”轩西有复廊式“碑廊”,收集明清碑刻17方,值得一看。从西门入园有一个幽静的小庭院,院内森桂轩的四周遍植桂树;轩南置明代遗物“三星石”,分别取名“福、禄、寿”;园内还有一“涉趣桥”,建于公元1621年,小桥连接曲径北岸,横跨幽泉清溪,如此灵巧古老的园林桥全国罕见,在上海堪称一绝。1962年,秋霞圃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政府拨款重新整修。1981年第一期工程竣工,1983年2月首次对外开放。1984年5月4日秋霞圃被重新公布为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上海著名的旅游胜地。秋霞圃历尽沧桑,几经扩建,数易其主,现存有名胜古迹20余处,景色秀丽妩媚。布局精致,以清水池塘为中心,石山环绕,幽雅而小巧,是明代园林的佳作。园中的假山和莳花都出于嘉定名石刻艺人之手。
醉白池
位于上海市松江县城西南。醉白池前身是明万历年间礼部尚书著名画家董其昌饮酒咏诗之地。清顺治七年(1650年)工部主事顾大申建,取名醉白池。园林布局以池水为主,环池三面皆为曲廊亭榭,晴雨均可凭栏赏景。醉白池之名取于苏轼《醉白堂记》,谓宋代宰相韩琦慕唐诗人白居易晚年以饮酒咏诗为乐而筑醉白堂。顾大申擅绘画,善诗文,亦慕白居易之乐而以“醉白”为池、园名。
已有九百余年历史的醉白池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是上海地区五大古典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公园面积七十六亩。园内古木葱茏,亭台密布,古迹甚多。
醉白池的前身为宋代松江进士朱之纯的私家宅园,名叫“谷阳园”。到了明朝末年,松江著名书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在此处建造“四面厅”、“疑航”等建筑。
到了清朝康熙年间,著名画家顾大申将此处列为私人别墅,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精华,以七百平方米长方形荷花池为主体,以不规则对称等园艺手法建造池岸。以竹、梅、假山、奇石为相互配衬,融合一体,建造了这座名扬江南的醉白池。
如今园内景点有四面厅、乐天轩、疑肪、雪海堂、宝成楼、池上草堂等亭台楼阁及邦彦画像石刻、历史艺术碑廊、《赤壁赋》真迹石刻等艺术瑰宝,还有树龄在三四百年的古银杏、古樟树,年龄在百年以上的牡丹等。
园林在中国产生甚早,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开始造园活动了。园林最初的形式为囿,只供帝王和贵族们狩猎和享乐之用。随着历史的发展,园林也不断改善和进步。春秋战国时期的园林中已经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或台。园林的组成要素到这个时期已经基本具备,已经和最初的园囿有所区别。中国的古典园林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以表现大自然的天然山水景色为主旨,布局自由;所造假山池沼,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特色,表现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宇宙观。
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
编辑:anna
相关阅读
汪怡嘉:特色城镇的景观设计与实践
汪怡嘉女士是台湾中国文化大学造园景观系教授,曾任AECOM 中国区景观设计副总监,致力于园林景观规划及设计已有二十年以上。她多元化的项目经验来自美国、台湾、香港、中国大陆及其它亚洲不同地区的项目。项目类型包括【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