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景观设计 大众理解“误区”多

2012-08-01 09:18:45         来源:羊城晚报     浏览次数:

  对于现代人来说,“景观”似乎是个无处不在的东西:住在城里,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走出城外,可以看到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有或者,与历史有点渊源的,是文化景观;可闻鸟语花香的,是生态景观。

  景观似乎很重要,因为处处都在“造景”;景观似乎又很不重要,因为即使到如今,景观设计也仍常被称为“配景”设计,一个“配”字,道出了它在建筑设计中的附庸地位。而在很多普通市民的眼里,所谓景观,可能仅是与绿化同义。“景观设计在传统建筑学上被认为是配角的一个角色。至今仍有不少人认为,景观是从属的、点缀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广州土人景观顾问公司总经理庞伟说。

  “景观”被普罗大众误解了。

  大众理解有“误区”

  什么是“景观”?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个不同年龄和背景的普通市民。有人说是假山水池,有人说是大广场,甚至还有人说景观就是绿化……可以说,大众对景观的理解有较大的误区。对于景观,百度百科中有如下定义:反映统一的自然空间、社会经济空间组成要素总体特征的集合体和空间体系,包括自然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

  而专业人士有着更为细致的解读。

  来自英国的广州瀚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景观所设计总监斯蒂芬·巴克尔认为,“景观和空间是生活演进的舞台。”是“一个社区乃至一座城市成功的核心因素”。提供场所予人们聚集、互动、联结及参与塑造此社会群体的实质。

  如果说斯蒂芬对景观的解读带着空间的元素的话,那庞伟对景观的解读更多地带着时间和人文的色彩。“景观是人类文化在大地上的投影”,庞伟认为,“真正改变景观的,不是我们的设计技巧,不是我们所谓的想象力,还是文化本身。人类的景观史实际上是一个权力史。古代留下来的称为文明遗迹的东西,比如西方的教堂、宫殿,都是统治者们留在大地上的投影。”

  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的解读则带有历史的因素:“千百年以来,我们的先民不断地和自然界作较量与调和,以获得生存的权利,这便是景观设计学的核心,它是一种‘生存的艺术’。但这门‘生存的艺术’,在中国和世界上,长期以来却被上层文化中的所谓造园术掩盖了、阉割了。景观设计被理解为造园艺术,虽然造园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地关系,但那是片面的,甚至是虚假的。”

  人的因素被“误伤”

  为什么景观设计这么容易被误导?其实,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人”的因素没有被得到足够的重视。斯蒂芬认为,在影响景观设计的众多因素中,用户、功能性和设计对社会的影响是常常受忽视的三个因素,特别是用户这一“人”的因素。“由于更多地关注经济效益而非设计本身,我们这一代的景观设计师常常忽略了与设计目标人群有关的根本性思考。景观设计绝非只是把一套套图案和形式套用到硬质和软质景观区域上的过程。”

  斯蒂芬认为,景观设计应被理解为“互动的生活艺术”。如同任何一种形式的艺术,景观设计应当激发人类情感,并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记。而记忆的产生源于体验,“我们鼓励设计师设身处地地考虑终端用户及其体验。‘如果连续10年每天两次在你设计出来的这个空间行走,你会看到什么?感受如何?行走路线如何?这样设计是否切实可行?’在这种背景之下做设计,设计师的考虑方式会截然不同。”

  “作为设计师,我们不只对客户而且对社会整体都负有责任。我们创造出来的环境对日常使用者都可能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因此设计可以不只以开盘日的排场为目标,还应当考虑到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记者 梁栋贤 实习生 梁诗雅)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令人惊叹的大自然奇特景观

  大自然用最独特的手法,装点了我们的周围,让我们无时不刻在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慢慢地走进大自然,试着去感受它的魔力。【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