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大代表会诊短命建筑
7月27日上午,北京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听取了市政府关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议案办理暨本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85名代表提出议案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但这些建筑只能维持25年至30年。而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是74年,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13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两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席话,至今仍留存在北京市人大代表卫爱民脑海中。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要消耗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同时,重复建设使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至40%,严重污染着环境。
身为专业建筑律师,卫爱民代表始终寻找着中国建筑短命的根源。今年1月,在北京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他领衔提出“规范建筑市场行为”的议案:“招投标问题、层层转包问题、监管问题、建筑的回扣黑洞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公平、透明的建筑市场,建筑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议案引起85名人大代表的共鸣。先后向大会提出的4份议案,分别从招标投标、建筑材料、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17条意见和建议。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审查、主席团讨论通过,合并为一项“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建设”议案,交由北京市政府办理。
副市长负责议案办理
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议案的办理工作,成立了副市长陈刚负责,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牵头,市政府法制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等相关部门及全市各区县为责任单位的议案办理工作协调小组,针对代表在议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逐一办理。
据陈刚介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该市加强了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比如对招投标、发包承包等方面存在的各类潜规则问题,明确了界定肢解发包、转包和违法分包等的认定标准,严格禁止建设单位指定分包单位,严格规范建筑企业和从业人员的行为。
为了守住招投标这个质量的源头,市政府全面推行电子化招投标,并及时公开企业资质、人员资格等信息,严厉打击围标、串标、虚假招标等违法违规行为;对供应不合格建材、假冒伪劣建材等行为的,列入不良名单。
“通过强化源头质量,本市建筑工程质量稳步提升。”“建筑工程结构质量总体上安全可靠,质量事故较少发生。”陈刚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时说。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牵头督办
对该议案的办理,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常委会副主任刘晓晨牵头督办。
自今年3月以来,市人大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城建环保委)先后组织部分代表,分别就招投标管理、建筑材料市场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每年短命建筑浪费超4600亿 需源头处理祸根
天津“全国第一拆”、西安市118米高楼被爆破拆除、郑州2010年建成天桥被整体拆卸,短短两月内,就有3起成本巨大的地标性建筑“倒下”。据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估测,“十二五”期间,我国每年因过早拆除房屋导致的“短命建筑”浪费就超4600亿元。【详细】
管住“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任性
近日有媒体报道,郑州一座花费数百万元建设的天桥仅使用5年就被拆除。笔者梳理媒体报道发现,近些年类似的“短命建筑”颇为多见。如果这些建筑质量有问题,被拆除情有可原,但很多建筑恰是在“青壮年”被拆除。如此折腾,劳民伤财,损害政府部门形象。【详细】
"短命建筑"频出 城市建设应多些"融合思维"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短命建筑”频繁出现。比如,刚修好不久的道路,却要重新翻修;刚投入巨资打造的大厦,却因为新的规划而要拆除。相关部门的盲目决策以及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使劳民伤财的事情接连发生。【详细】
评论:城市规划杜绝"指手画脚"
近年来,“短命建筑”层出不穷。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85.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长官意志是其一。《城乡规划法》规定,规划一旦实施就不能随意更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