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鸟湖湿地的远虑与近忧
8月12日早晨,乌鲁木齐西郊,白鸟湖笼罩在秋日的暖阳中,湖面波光粼粼,三五成群的水鸟在嬉戏、觅食,伴着“嘎嘎嘎”的叫声在碧绿湖水上划出水痕。
众多水鸟中,有几只不同,它们的外形和普通鸭子差不多,但颜色不同,白色脑袋,蓝色嘴巴,褐色身子,高翘的尾巴。
这种鸟,学名白头硬尾鸭,已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全球濒危珍稀动物。
当日,新疆观鸟会对白鸟湖湿地鸟类及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发现人与鸟类争夺地盘的现象日益严重,在该区域繁殖的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白头硬尾鸭种群数量在下降。
新疆观鸟协会呼吁,如不能迅速采取保护措施,白鸟湖这个距离海洋最远城市里的鸟类繁殖地很可能在数年内消失,在首府将再也见不到白头硬尾鸭的身影。
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家
当日,记者与观鸟会成员来到乌鲁木齐市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位于西郊的白鸟湖湿地。
白鸟湖水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是由天山北坡泉水溢出形成的一个封闭淡水湖。
签到、集合、志愿者合影,20多名新疆观鸟会成员开始了行程4公里多的环湖调查。
通过观鸟会成员“漠北”的高倍望远镜,记者有幸看到湖面上一雄一雌两只白头硬尾鸭在嬉戏。
“这种鸭适于生活在富含碱盐的湿地区域,白鸟湖正好符合其生存条件。”漠北”说。
2002年,一百多名观鸟爱好者组成的新疆观鸟会,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民间团体。据介绍,新疆首位发现白头硬尾鸭的人,正是新疆观鸟会会员、新疆大学退休副教授张耀东,他第一次见到白头硬尾鸭是在九家湾水库。后来,由于人为因素干扰,在九家湾水库再也见不到白头硬尾鸭。 当日中午,记者跟随观鸟会成员“同步数字”、“漠北”来到九家湾水库。
水库边芦苇长势繁茂,却见不到一只水鸟,而是三三两两地坐着钓鱼人。“以前水库面积很大,南边那部分被填平,全建成小区了。”土生土长的乌鲁木齐人“同步数字”感叹,“以前野鸭成群出没的画面已一去不复还了。”
对于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情况,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马鸣说,2007年,新疆白头硬尾鸭在白鸟湖被发现(47只),同时在米泉、福海、艾比湖等十几处被发现。虽然白鸟湖面积不大,芦苇不多,但白头硬尾鸭比较集中,是其在新疆的繁殖地,其他区域只是迁徙路过。
“就全国来说,2007年在白鸟湖发现的白头硬尾鸭数量是最多的一次。当时,这一重大发现填补了中国白头硬尾鸭研究的空白。”马鸣说,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白头硬尾鸭数量不到10000只,新疆有100只左右,是白头硬尾鸭在国内唯一有繁殖记录的地方。白头硬尾鸭在新疆的繁殖地有两个,白鸟湖是其中之一,另一个在奎屯。
“可是,由于各种因素干扰,近年来新疆白头硬尾鸭数量直线下降。”马鸣语气中充满遗憾。
按其迁徙规律,每年10月、11月,白头硬尾鸭会迁徙到非洲和南亚过冬,来年4月、5月再返回新疆的繁殖地。正常情况下,在繁殖期内,雌鸭可产下6至10枚蛋,一年后至少会孵出6只小鸭。可现状是,只有白鸟湖里能看到白头硬尾鸭,而且数量越来越少。
编辑:zhangh
相关阅读
赵泰东:韩国江陵市镜浦湿地修复计划和现状
从20世纪60年代,镜浦湿地进行了大范围的农耕地开垦,居民对镜浦湖进行了围湖造田,湖水面积也越来越小。随着世界上对于湿地修复的重视,在镜浦湿地也开始进行了修复的进程【详细】
安徽5年新增湿地17万公顷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加强安徽省湿地保护地体系管理有效性项目(GEF项目)终期评估会上获悉,自2013年12月以来,安徽新增湿地面积17.53万多公顷,湿地总面积达104.18万公顷,占省国土面积的7.47%。【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
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部署,充分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对于陕西省经济产业的引导作用及其对于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6月4日上午,陕西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召开陕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