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国内园林行业六大弊端(图)
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中国传统园林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对东西方传统园林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和随之产生的法国英中式园林,尤其是对日本园林影响深远。但到近代,园林的发展停滞。直到改革开放,西方思想传入中国,我们园林大大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1. 科研与产业脱节
目前我国园林科研管理和项目评价还没有完全摒弃“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应用”的传统做法,主要以发表论文的数量、项目带头人的学术地位来评价科研成果质量,造成大量科研项目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关注,主动寻求推广应用的动力不足,导致科研成果缺乏实用性,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与此同时,许多应用单位虽然对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有一定程度的需求,但由于缺乏了解渠道,缺少相互之间转化应用管理平台。此外,目前我国园林科研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还不完善。这些因素最终导致科技成果转化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园林行业的科研成果与产业脱节。
另一方面,专业水平不够的领导的瞎指挥加重了这种脱节。计成在《园冶》中说:“岂不闻三分匠人,七分主人乎。主人者,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意思是说,造园时匠人的作用只占三分,七分是主人的作用,但这个主人不是指园主,而是喜爱那个计成这样的“能主之人”,即既懂技术和艺术又能够指挥工匠的头脑级人物。现在很多领导(包括政府部门和园林企业等)可能对园林一窍不通,根本不具备相关的园林知识和素养,在设计规划过程中,领导也不管自己懂不懂这方面的知识,不切实际的瞎指挥,想要什么样的园林形式,就要什么样的形式,为此必然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好多的市政园林都是一些形象工程,领导为了夸大自己的政绩,“大动干戈”,建造特大广场,特大高尔夫球场,这样的建设简直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2. 设计与施工脱节
近年来,园林景观及园林绿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但由于园林设计和施工的脱节,导致园林工程质量受到影响。从设计到施工的过程来看,原因可以概括如下。
第一,设计拙劣。部分园林设计者为了得到项目,通过不切实际的设计和效果图来获得甲方的青睐,这样的设计使施工无法进行,施工队不得不根据立地条件和经验另行设计。
第二,设计与施工配合不密切。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才能造就一个优秀的园林作品。例如植物配置,设计师必须从选苗到现场施工全过程亲临指导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设计师更要现场把关否则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对于复杂地形的施工现场,无法预期的问题更是时有发生。可是,大多数设计师并不愿意下工地,至少是缺乏主动性,而越是施工水平差的队伍越少与设计人员沟通。
第三,施工不规范。当施工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施工队会根据现有条件,擅自在设计上进行改动。比如为追求良好景观效果,很多设计师偏向大规格苗木。但大规格苗木价格昂贵,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为此,施工单位降低苗木规格,避重就轻,不规范施工,减少大规格苗木的数量,破坏了设计景观的立体感和稠密度。而在设计用苗难于采购时,施工单位常会进行苗木替换,改变设计时的景观效果,使原有艺术效果和园林美感受到影响。
3. 设计生搬硬套,盲目模仿
在园林设计中模仿和抄袭的现象普遍存在,从抄袭概念、抄袭风格到抄袭具体的园林小品、植物配置等,尤其是抄袭或模仿国外知名公司的作品,使得优秀的园林作品泛滥,造成“千城一面”的景象,没有了自身的风格特点和地方特色。在园林行业中,很多设计者不注重场地调研,不顾当地地方特点和实际情况,盲目模仿,导致园林景观观赏效果降低,而且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比如国内兴起的“广场风”、“草坪热”、“雕塑热”等都是对国外园林景观的模仿,这些都不符合中国的国情,而且也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又如现在的“大树进城”现象,很多大树甚至是千年古树都被移植而死亡,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在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师在不注重场地勘察,不注重当地地域特色和不慎重考虑资金和日后的管理的情况下,开始翻查其他很多设计方案,找到合适的便套在自己的图纸上,臆想一些莫名的理念套在方案上,很多时候是方案出来后套理念,而不是理念在先。好的园林设计是可以借鉴的,条件适合也是可以完全照用,但它只是在特定的气候、地理、文化等多方面条件的协调下才取得好的效果,不进行科学研究,不顾实际盲目模仿,最后适得其反,观赏效果降低。但要想创造出优秀的独树一帜的园林作品,最后还是依赖于设计师自身的创意,而这些创意都是基于对场地的勘察和对当地的地域特点和文化底蕴及实际情况的调研。
4. 植物应用不当
植物,是园林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为人们提供遮荫、降暑、防灾等功能需求,更是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是大多数生物种类的栖息地,是园林景观的生命象征。但在大多数园林景观中,植物的应用存在大量的问题。
第一,植物种类贫乏。目前我国园林中用在植物造景上的园林树种很少。国外公园中观赏植物种类近千种,而我国广州也仅用了300种,杭州、上海200余种,北京100余种,兰州不足100种,西安不足200种。我国植物园中所收集的活植物没有超过5000种的,这与我国资源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第二,植物选择单一。园林绿化应用植物品种单一, 片面强调常绿、阔叶, 忽视了物种选择的多样性, 一些季相变化很有特色的树种( 如枫香、蓝果树、栾树、乌桕等) 和立体绿化植物(如凌霄、异叶爬山虎、山葡萄、油麻藤、金银花、羊蹄甲类、铁线莲等)极少见应用,这使得园林绿化造景过于单一和人工化而缺少自然信息。
第三,没有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且过度应用异地植物。虽然适当引进适应当地生长的一些物种,对增加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景观类型是很有必要的,但很多地方在园林树种选择上有片面追求观赏性而忽视树种选择上的保存性和经济性。如果合理发展利用当地现有物种资源,不但可以降低绿化造林经营成本,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也可以建设有当地特色的物种景观绿化丰富园林绿化物种类型。
5. 对人性的关注不够
园林景观讲究的是“实用第一,美第二”,但是目前很多景观设计往往都不讲求实际用途,一味的追求美,导致景观设施的功能性缺失。很多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往往只注重手法、风格、美观。设计师陶醉于自己设计的作品是如何的美观,具有创新的风格,形式上是多么的特别,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功能上的设计。对人性的需求的满足也往往局限于休息座椅、大草坪、垃圾桶、活动广场等。
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理念是从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出发,“以人为本”,增强园林景观的亲和力,运用园林绿化、城市景观、生态科技等相关手段,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的原则之一是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是面向大众开放的公共空间,不同年龄段的使用者有着不同的活动方式和习惯,故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应使儿童、青少年、老人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活动空间,同时还应适当考虑特殊群体对空间的利用。当代园林景观人性化设计应在植物的配置(包括科学性、多样性、艺术性和季相变化)、道路设计、活动场地和建筑小品的设计、山水造景和服务性设施的设置上下功夫。人性化设计的实现,从大的方面讲是整个地块景观的合理功能布局,小的方面就是从一些细节表现出来。园林景观中的人性化设计要求设计师们以人的需求为准则,拓宽设计思路;重视人的行为、心理等多种因素,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6. 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景观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园林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城市生活空间和自然空间的联系体来设计、建设和管理,需要专业的设计人员来完成。然而,当前园林设计人员鱼龙混杂,致使园林设计水平良莠不齐。
眼下,景观设计名下的人员突然增多,人才供应表面上一派繁荣,其实,合格的人才增量不多,只是打着景观设计旗号的人多了。景观设计人才是市场需求热点,名字响亮,于是,有些农林院校的毕业生改换门庭,蜂拥进入这个行业,但其内容还局限在园林、园艺层次上,注重观赏性,缺乏人文、城市规划、国土生态设计等方面的培养,实质上离合格的景观规划设计人才要求还存有差距。中国的景观行业是伴随着城市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它的发展前景普遍被人们看好,人们习惯地认为景观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很多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这就要求国家必须规范市场,加大对园林设计师的培育力度和选拔强度。
编辑:zhangh
相关阅读
园林中阳光充足的地方和建筑阴影中的草坪
对于花园的道路来说,观赏草可以构成令人喜悦的道路边缘,但是,这样的边缘需要很精心的维护,否则景观也许会不尽如人意。为了边缘草坪的修剪,宽阔的草坪上可以用剪草机来修剪;这种方法尤其适合用于沿道路两旁的缓坡地形【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中国园林发展脉络与概述
中国自古以来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不论是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天地万物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