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开封的古都复兴比其他城市都困难

2012-09-04 08:37:56    作者: 叶一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次数: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古都城市的发展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整体的城市变革的背景下,对这些古都城市追求现代化的方向表达出普遍共识的背景下,对这些古都城城市的发展,基于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的“城市病”给予审视的同时,对这些城市的发展规划中可能存在的遗址保护、城市文明复兴等问题,更是给出了尤其多元的观点表达。

  对中国古都现代化的争论还会继续伴随整个中国的城市化,这是毫无疑问的。开封也不例外。

  单就古都城市复兴和现代化的问题而言,开封的城市发展至少需要面临两个独特的困境需要突破:

  一是,尽管在学界对我国历史上宋时期的文化、城市、商业等有相对客观的认识,但考虑到基于宋史的演绎文学在民间社会的巨大影响力,直到今天,民间对宋文化的理解都是存在“误解”的,在此背景下,一个城市寄望于宋文化以进行城市现代化的规划,是有一定风险的。

  二是,开封城的古城复兴面临的另一个最大的困难是,地下“城摞城”的地质条件,一方面是造就了这个城市最具独特性古都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个城市在进行现代化城市规划和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困难,如果开发和保护问题处理的好,将为这个城市赢得独特的城市文化发展资源,如果处理的不好,将为这个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遗憾。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古都学会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令福,他表示:“开封的古都复兴,和哪一个城市都不具可比性,难度会更高,地上不能影响地下。”

  宋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顶峰

  记者:在开封提出实现古都的复兴或者古都的现代化的时候,困难之一是,目前开封地表的宋代建筑并不多,而且,地理因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比如宋东京时期包括汴河在内的水系已经难寻足迹。这使得开封在进行基于宋文化为底色的古都复兴时,会面临更多争议。

  李令福:中国北方的遗址都是这样。像北宋开封,现在它们只有两个塔,一个铁塔、一个繁塔;西安只有大雁塔。但张锦秋大师通过自己的多年的研究,在西安做的新唐风建筑现在是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而张先生的建筑之所以获得认可,是因为她都是以研究做依据的,所以说,现代人做以前的东西,还是需要一个基本的研究。

  而实际情况是,宋代的建筑比唐代的建筑多得多,《清明上河图》上面的建筑很多。宋代的文献、壁画太多了,应该能够找出来。我认为,现在是开封在这方面还没有研究好,可以针对开封的古都复兴、城市发展、宋代建筑等进行一些研究。

  记者:开封方面提出了开封的宋文化是与西安的汉唐文化以及北京

  的明清文化并列的,三足鼎立。但考虑到对宋朝和宋史的演绎文学的巨大影响力,一般人对宋的印象多与积贫积弱有关,在我看来,这是开封以送为底色进行古都文化复兴时需要突破的另一个障碍。

  李令福:宋文化是我国古典文化发展的巅峰,所谓唐是盛世,但是政治、经济上的盛世,在文化上,真正的盛世在宋,在开封。我们常说,宋积贫积弱,但实际上它积弱不积贫。宋代文化很有特色,因为它崇文厌武,但文化特别发达,达到了最高峰。另外,我们说唐代是开放的、盛世的,但真正的城市时代是宋朝。王安石和司马光在政治上对手,但生活中又是朋友,这就是成熟,说明人性好,你再看宋代的都城,一个《清明上河图》很好的说明,宋东京的城市是开放的。

  日本人说唐宋是一个变革期,从大历史角度看,在宋之前,中国的政治版图是东西对立,但经过北宋到南宋,此后就变成了南北对立,这是一个非常的大的改变,北宋和古都开封就处在这个大变革的转折点上。这个价值很多人还没有认识到。从文化的角度,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它都是个非常重大的转变期。我们只有把开封和宋文化放在这个角度上,你才能感觉到。

  开封古都复兴的难度更高

  记者:在很多古都城市而言,都将复古建筑作为重要的城市建设选择,但这也是舆论争议的焦点之一,除了这些年张锦秋先生在西安实现的几个标志性建筑外,获得认可的好像并不多。您怎么看古都城市的古典建筑现代化问题?

  李令福:我们谈古都复兴,很多时候有些误解,所谓复兴,除了“复”还有“兴”的问题,对待中国古典建筑的现代化问题也一样,不只是要复制原来的建筑,更要考虑和现代的、最伟大的科技成就结合,这种复兴是古典和现代的结合,不能光古典的。

  在中国传统建筑里面,建筑不只讲究架构和材料的概念,还从规制和礼制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建筑总会在礼制上有所体现,有很多追求,包括风水学,这是中国建筑中的“神”,我们现在做古典建筑的现代化,就要找到现代建筑的神在哪里。

  另外就是,要处理好东方建筑和西方建筑的融合的问题,要有包容性,比如在北京长安街边人民大会堂后面做的歌剧院,很不协调,但是,鸟巢和水立方,都是西方人建设的,西方人讲究正方、几何形,中国人竟然用很温柔的色彩——水立方是水的色彩——把正方形淡化了。包括鸟巢,都把这些西式建筑东方化了,把这个形东方化了。再加上北京的中轴线的规划,就具有了很强的建筑包容性。

  中国要走向世界,中国的建筑也要走向世界,不接触西方的东西,很难走向现代化,但我们不仅要接受它,还要改造它,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本来一个圆的、一个方的放在这里,是不好的,但要想着怎样去改造它,中国现在的改造精神现在进步了,至少比做歌剧院的时候进步多了。

  开封还有一个问题,下面有个“城摞城”,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怎么把它开发成景点,开发成市场,这个是难题。而最大的问题是“城摞城”的地质,影响了它地上的发展。它的限高是10米,做一些大的城市建筑是不行的。地铁更不用说,开封下面整地铁,将来更麻烦。所以,开封的古都复兴,和哪一个城市都没有可比性,难度会更高。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特色小镇建设:三大问题及应对之策

  自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以来,形势喜人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苗头和认识偏差,这需要我们及时理清和调整。当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存在三大问题:以招商引【详细】

徐林:城市化是中国未来最重要结构性改革

按照维基百科的定义,城市化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过程中是农业劳动力像非农产业转移就业、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居住,以及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我特别关注后面这句话,"整个社会不断适应这一变化的过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