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城改造化解保护与发展矛盾
站在苏州市规划展示馆的城市规划模型前俯瞰,硕大的苏州立体地图铺展开来:位于中部的古城区建筑低平,东、西两边的工业园区和高新区则是高楼林立。两者的鲜明对比,直观展示了苏州城市格局的变化——而2500年的城市历史,就浓缩在了占地2.3万平米的苏州市规划展示馆中。
其实,坐落于古城河畔的展示馆,本身就是苏州古城保护的产物。作为苏州环古城风貌保护工程的重要节点,苏式建筑风格的展示馆在2003年建设之初,就被确定为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主会场,并建有全国唯一单设的古代馆——这在业内无出其右。
走进展示馆“曲巷深处”展厅,仿佛置身于苏州园林之中。石牌坊、九曲桥、花窗格、飞檐翘角……几乎所有的园林元素都能在这里找到。穿过蜿蜒窄巷,便是历史文化名城专题规划,这里展示了苏州古城保护的范围、原则和内容。
“《平江图》所画的古城河内的区域,现在全部纳入古城保护范围。另外还包括虎丘、留园和寒山寺三大片区,以及连接‘一城’和‘三片’的山塘河与上塘河,被称为‘二线’,总面积达22.63平方公里。”展示馆接待部主任牛筠介绍说,“一城二线三片”是苏州在26年前确定的古城保护范围,此后历次规划修编均未更改。
苏州人明白,祖先留下的遗产并非只为今日的人们所独享,只有加强古城保护才能实现文化传承。制定并坚守保护规划,通过立法保护各类历史遗迹,苏州始终怀着敬畏的态度,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以期完整保护古城机理和风貌。
“苏州很早就确立了‘古城之外建设新城’的发展思路,这就是为什么总规模型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原因所在。”苏州规划展示馆馆长唐荣寿说,“堵疏结合,巧妙化解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为古城腾出空间,也为苏州腾飞开辟了新天地。”与此同时,古城作为活的机体,有30多万人生活其中,有机更新是必然选择。苏州通过街坊改造、街巷整治等措施既保护古城风貌,又使古城居民享受现代生活,保存古城的生命力。
苏州开始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旧城改造,沧浪区37号街坊成为首批试点。苏州市政协委员、人称“房地产界古建民居第一人”的史建华当时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改造一开始就处于两难境地,既要保持建筑原有风貌,又要完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难度很大。”
这个问题没有难倒苏州人。通过划分绝对保护区、风貌协调区、普遍改善区和局部改造区,保护、保留、改善和改造多措并举,基础设施管线全部入地,这里的1000多户居民彻底甩掉了吊桶、马桶、浴桶、煤球炉。而甩掉“三桶一炉”的37号街坊,被誉为“苏州古城改造实现综合保护和更新典范”,并由此而延伸到平江、山塘、桃花坞等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复。苏州,一直在努力实现着古城的永续发展。
“苏州城之古为全国第一”,这是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对家乡的赞誉。古城和古建筑,构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遗传基因”。而正是不遗余力地推进古城保护,苏州在近几十年狂飙突进的现代化建设中,没有陷于千城一面的同质化泥沼,反而愈发凸显自己个性化的城市气质。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规划,让城市更美好!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在令人振奋的发展目标指引下,沈阳编制了一系列高标准、高水平的城市发展规划。【详细】
古城改造,关键在于留住记忆
古城改造,关键在于留住记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