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十五:刘秀晨《绿色的云》之非典后城市绿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2-11-07 01:47:00    作者:刘秀晨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国务院参事刘秀晨先生长期从事园林规划设计工作,是全国绿化奖章、国优工程奖、北京市园林设计一等奖获得者,北京市第一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北京市劳 动模范;为国务院"有贡献的科技专家",享受国务院专家津贴。刘秀晨先生是业内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他还出版过诸多文集,《绿色的云》是其专著之一。 中国风景园林网推出刘秀晨先生的专著《绿色的云》系列文章,本期推出《绿色的云》之《非典后城市绿化座谈会上的发言》。     

  SARS以后各行各业都在针对本专业反思。有的从医药卫生的角度讲如何预防和医治SARS,有的从社会学的角度,讲怎样去参加这场"战斗"。我们园林界,面对城市的发展应该做些什么呢?园林局和北京园林学会召开今天这个专家座谈会,希望各位专家发表一下各自的看法。我先谈三个层面的意见:

  第一,北京城的园林绿地在SARS猖獗期间,在减灾避险方面起的巨大作用。SARS刚来的时候,公园没有人,四月二十几日的时候我到颐和园,发现大家都惊慌失措,不知道公园还有什么功能的时候,公园里边空空如也,昆明湖在最旺盛的旅游季节也只有一只小船,真是一叶轻舟啊。当时心里确实都空荡荡的,这是怎么了?五一那天,动物园曾有过是日客流量达八万人的纪录,那天只有几百个人。那时候大家的心都碎了,没有兴趣到公园了。可是一旦大家明白过来公园有减灾避险的作用时,立马回到公园来健身、散步,舒缓紧张的情绪。北京电视台搞的一个"防治非典,珍惜健康"的专题节目。面对广大观众我专门谈了公园绿地在防非典当中的作用,特别讲到了很多植物材料都是有杀毒的功能,是否对SARS病毒有作用,还没有研究,通过宣传,群众越发觉得,在抗击SARS的过程中,公园是他们的朋友,公园是他们的乐土。林业大学出了一本书--《日本阪神大地震后城市园林绿地的调查报告》,当年阪神大地震,作为室外绿色空间的城市公园,为地震受灾人员,提供了避难场所。日本政府非常重视,把它作为重要的经验来研究,并发表了一系列的专著,形成了新的规范。唐山地震的时候我去过凤凰山公园,这个公园当时减灾的功能也是十分明显。公园绿地在地震、在SARS当中都体现出来减灾避险的功能。这次北京,我们就看到了非常壮丽的一番风景:紫竹院,游人从很少到较多再到人山人海一个过程。后来,绿地里全是人,有人抓住机会拍了很多公园里人山人海的照片,成了重要的资料。香山、颐和园、植物园都是这个情况。公园对北京防非典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这些并没有经济收益。北京的公共绿地在SARS中发挥了减灾避险的功能是无可非议也是众所周知的,是领导、群众、专家都认可的。当然不仅是公园,很多道路和绿化广场,都发挥了这一功能,这就是开敞空间。所以我们城市园林的功能除了过去我们经常讲的生态、景观、体憩、文化四大功能,还有减灾避险功能。过去很少把减灾避险和其他功能相提并论,现在我们可以堂而皇之的认为,减灾避险是公园绿地的城市重要功能,但是从城市发展来看,北京市建设区内,几乎全面实施高层高密度,这个情况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北京市现在开工的总面积已经达到一亿平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现在整个欧洲的开工总面积。可以说是让人担心的数字。一方面反映了我们的繁荣,另一个角度又隐藏了很大的隐患。超强度超负荷的开发城市使人窒息,高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不得不接受城市病这样一个现实,如何缓解城市病的压力,如何面对一场灾难降临能提供一些避灾场所,公园应该是缓解、缓冲这种压力的城市人的乐土。所以从上到下都要认识到,不要因为一时的急功近利,把城市盖满了房子,盖房子和建公园这两件事是同等重要的。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城市规划的现实含意,应该把大块的绿地放在城市战略的天平上,充分估计它,有多大的分量,它满足人们实实在在的需要。

  第二,谈谈城市的发展。社会学家谈到了这么一个认识:建国初期的20世纪60年代,国力薄弱,城市需要休养生息,国内所有的城市都提出来要从消费型城市向生产型城市转变,工业建设成为城市的主题,"先生产后生活"是当时的口号,大批的企业成为城市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比如北京的首钢、石化等。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进入了城市发展的第二阶段,城市基础建设成为城市的新的主题。这个基础建设是一个广义的基础,不光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高楼大厦,公路立交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的面貌正逐步走向现代化。城市化改变了城市人的生活环境。万丈高楼平地起,于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到日程上来了,人们还开始较多地关注城市形象,出现了一些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景观大道、城市广场一些新产物。随着城市发展,出现了超负荷,超强度开发城市,地价逐渐增值,导致了建设密度,容积率的不断攀高,城市中心区的环境质量在不断下降。我们只是看到繁荣的一面,较少意识到城市过分的开发引起的负面影响和隐患。以北京交通为例,北京市的机动车已经达到180万辆了,刚说完不到两个月,交通局讲,你说这个数太少了,现在已经达到210万辆了,还说到明年大概就突破300万辆了,北京的交通让人感到静态交通入不敷出,动态交通压力无比。新世纪开始以后,城市建设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即理性发展和人本发展阶段。中央提出"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多的体现城市对人的关怀,关注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更多的决策者和实践者开始思考,社会发展规划,而不只是建设规划,现在北京提出的口号叫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的主题是体现对人的关怀。这正是北京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比如说,怎样更好地推进健康、休闲的公益事业。还有就是应对城市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城市运行的瘫痪。一场雪就使北京的交通出了问题,一场干旱就使市民非常紧张,闹得市长都睡不着觉等等。这说明城市的运行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变得脆弱了,另一方面,超负荷、超强度的开发,这两者如何能协调统一特别值得关注,北京的发展模式,规划模式很值得深思。

  第三是首都功能。北京市的规划,原来是中心大团和分散集团式相结合,中间有绿化隔离地区,现在又提出了在五环和六环之间建立第二个绿化隔离带。这个模式似乎很科学。上星期我特意到香山顶上拍了两张北京市西郊的照片,城西由过去的万绿丛中的一点红变成了现在的万绿丛中万点红(房顶),绿地在退缩。分散集团式,也许是科学的,但在操作上存在许多问题。美国纽约郊区是沿高速公路建社区的模式--藤上结瓜式的规划建设布局。北京作为首都,应有别于工业型、消费型、海港型城市等等,它的主要功能应该是政治、文化和首都功能,当然也包括科技、教育功能等等。所以北京就不能与其他城市一样发展。不能只用GDP衡量城市,这样必然会削弱首都的政治和文化功能。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我们决不能让开发牵着鼻子走,容积率提高了,绿地率却降低了,要从首都功能出发考虑北京的发展,特别要为建设宜居城市铺垫一条健康之路。

   相关链接:

    连载一:刘秀晨专著《绿色的云》之《绿色奥运和绿地系统规划》

    连载二:刘秀晨《绿色的云》之摒弃浮华落本真

    连载三:刘秀晨《绿色的云》之后奥运北京城市园林的回顾与展望

    连载四:刘秀晨《绿色的云》之六十年城市园林回首

    连载五:《绿色的云》之点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连载六:刘秀晨《绿色的云》之中国近代园林史上三个重要标志特征

  连载七:刘秀晨《故乡的云》之建国60周年《风景园林》访谈录

  连载八:刘秀晨《绿色的云》之构建城乡一体的绿地系统

  连载九:刘秀晨《绿色的云》之古都文化第一街

  连载十:刘秀晨《绿色的云》之北京古典园林的新生

  连载十:刘秀晨《绿色的云》之绿色的梦

    连载十二:刘秀晨《绿色的云》之京华园林学问深

  连载十三:刘秀晨《绿色的云》之《京华园林丛话》前言

  连载十四:刘秀晨《绿色的云》之评国花一国两花好

    独家专访:国务院参事刘秀晨谈"园林城市20年"

本文属中国风景园林网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刘秀晨:赞美衡水园博会,呼唤原生态衡水湖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国务院参事、北京市园林局原副局长、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刘秀晨发表题为《赞美衡水园博会,呼唤原生态衡水湖》的主题演讲。他提出,河北省首【详细】

刘秀晨:北京园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考(五)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功能的逐步健全,园林观念在不断探索深化和完善,设计队伍在扩大。在实践中设计人员结合国情在继续从传统文脉中吸取营养的基础上,吸纳国外新思潮新理念,顺应现代需求创造了一些较好的作品。【详细】

刘秀晨:北京园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考(四)

北京古建园林文化的现实地位和历史地位十分突出,也是北京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建议政府应该多多关注古建园林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使之更大范围地发展成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着力点。 【详细】

北京园林文化发展与繁荣的思考(三)

园林即城市。我们要用园林的理念和方法论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是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这当中包括科技与艺术的手段。科技使园林技术不断进步,实现园林功能的最大化,如增加绿量、绿质和绿地的合理布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