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强:警惕生态城炒作

2012-11-14 08:45:16    作者:郁文艳     来源:新闻晨报     浏览次数:

  本月21日,第五届"东滩论坛"将在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拉开帷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建筑的生命"。

  作为国内率先由媒体发起的环保论坛,"东滩论坛"自2008年起先后邀请了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担任演讲嘉宾,以更广泛地传达环保理念。晨报人希望借此搭建一个环保公益平台,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通过各种环保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此前,"生态城之父"、芬兰国会议员--艾洛·帕洛海墨,日本海洋科技中心"地球模拟器"中心首席科学家佐藤哲也,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邹骥,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计划主任杨富强,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副总裁乔治·夏勒,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前局长才嘎,"淮河卫士"发起人霍岱珊,"熊猫仆人"林唯舟,"绿驼铃"负责人、黄河上游污染监督者赵中,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上海根与芽负责人陶瑞琳及新闻晨报"绿色公民俱乐部"成员已在"东滩论坛"共同探索了绿色行动。

  今年邀请的是同济大学副校长、上海世博会总规划师吴志强,德国高级城市规划师本·西格斯和同济-拜耳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院长张杰等三位嘉宾。他们将诠释环保赋予建筑的生命,并分享他们的建筑理念。

  采访吴志强,似乎总是绕不开2010年上海世博会。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海世博会就是一场"绿色生态建筑的盛宴",因为大部分场馆都可以称得上绿色生态建筑,它们或是利用了地源热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或是种植了大规模的立体绿化墙,或是在造型、结构设计上充分利用地形、上海的气候等特点。

  本届"东滩论坛"正是围绕绿色生态技术、绿色生态建筑展开。吴志强说,世博的效应之一就是带来了绿色生态理念和技术,"虽然世博会后,绿色生态建筑、社区、小镇、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国内冒了出来,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其中就包括炒作概念。我们要防止这种炒作,建造出真正为子孙后代谋福祉的项目。"

  绿色生态要制定评价标准

  说起上海世博会后各地涌现出的生态建筑、生态社区、生态城市等生态项目,吴志强说,绿色生态项目已出现了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情况,"一些项目纯粹是在炒作概念,吸引投资、吸引旅游、销售房产。真正的生态建筑是为子孙后代着想的,不是为现在牟利"。

  吴志强认为,生态建筑没有绝对的标准,"它只是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必要、也不太可能做到每一个指标都非常生态。因为每个单项的技术永远在不停创新,因此,只要一部分指标达标就可以了"。

  吴志强举例说,比如在能源方面,不同地域就有不同的生态考量指标,北方城市的建筑主要考虑保暖,南方城市的建筑主要考虑通风。"就一个地区而言,绿色生态项目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功能进行设计。新的项目如果是对原先建筑的提升,那就是一种进步"。

  "目前国内绿色生态项目涌现,但大家普遍能使用的评价标准却缺失,应该加紧制定。"吴志强说。

  据了解,从2010年开始,吴志强领衔了国家绿色校园项目,而"绿色校园"是欧美国家正在极力推动的绿色生态项目,旨在通过各种绿色生态技术的应用、环保生活方式的培养等,创建"绿色校园"。

  "中国的绿色校园学组希望由制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开始,通过各种努力,提出国内外100个绿色校园案例。"吴志强说,目前,绿色校园评价标准已通过审核,"这个标准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使用,校长、老师、学生都能在网上对校园开展评价"。

  生态项目不需要高成本

  吴志强曾被问过"世博会后最想干什么",当时他满怀憧憬地说,最大的愿望是为中国完成世界上第一个未来的"实验城市","在'实验城市'里,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全部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吴志强透露,目前自己正在为这个愿望展开实验,"在全国选了8个点,对世博会的一些生态技术进行单个项目的提升和整合,希望找出最佳方案"。

  目前上海也已建成多幢综合节能率较高的生态建筑,比如崇明东滩地区的陈家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的办公楼。但这些生态示范建筑的造价并不便宜。那么,未来普通百姓能不能住得起生态住宅,并用上清洁能源?是否能有更多的白领在生态办公楼里办公?

  "完全可以实现,生态建筑的成本没那么高,在一般房子的造价上每平方米增加1000元就可以造出生态建筑,7-10年就可以通过节约的电费、水费等收回成本。"吴志强说。

  吴志强透露,同济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对崇明岛进行智慧生态岛的总体规划,"主要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比如通过监控系统,能够快速发现哪里的水质受到了污染;通过手机随时了解自家的水、电消耗情况等等"。

  世博效应开始显现

  一转眼,上海世博会已过去2年,但吴志强有空还是会到园区里转转。今年"十一",他就带着两个女儿在园区里的餐厅吃饭,然后给她们讲世博会的故事,"园区的树木依然葱茏,草、花还盛开着,绿化维护得跟当年差不多"。

  回首世博,作为总规划师的吴志强愈发高兴,因为当初的后世博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当初我们就设想,中国馆在世博会后要变成一个展示、收藏中国文化艺术精品的博物馆,现在中国馆真的成了中华艺术宫;当初我们设想,世博文化中心要成为演绎现代流行文化的场所,因为上海不仅仅要有大剧院,你看现在,世博文化中心已经举办了多场演唱会……"吴志强拿出的一本世博规划,清晰地规划了场馆在2020年的使命。

  回访世博园区,一些场馆已获得新生,但更多的还在空置甚至已开始破败。对此,吴志强劝市民别心急,"世博效应的显现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场址现在还杂草丛生,而纽约世博会的场址现在大部分土地还空着。相比之下,上海世博会的效应显现算是相当快的。按照我的估算,如果做得好,25年,后世博效应才能全面发挥。"

  "除了场馆得到重新利用,上海世博会的影响更多地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吴志强说,上海世博会不仅仅留下了一些建筑,它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并带来城市转型的思考,"现在,这种理念、思考已在全国各大城市蔓延"。

  另外,上海世博会还带动了部分产业的发展,"比如,当时参观者一进园区就能收到参观者数量等短信提醒,现在它演变为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的内容之一"。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吴志强院士:智能规划,城市未来

  为什么要做智能规划?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到根本的事。一说到城市史,已经有8000年,这8000年从建设城市整体上来说,有非常多的愚蠢的地方。【详细】

将生态城建成国际海绵城市

  作为全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试点片区之一,中新天津生态城一直以来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目前已启动65个试点项目。为充分发挥中新合作优势,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国际化海绵城市,日前,来自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详细】

天津生态城推进中部片区建设

记者6月28日从天津生态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作为中新天津生态城“十三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区域,生态城中部片区已经进入开发建设全面推进期。目前,社区中心、住宅项目、景观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详细】

一次城市漫步:天津生态城到底改变了什么

  当前,在城市研究领域,智慧城市、生态城市、科技城市、低碳城市等概念层出不穷。已有不少学术研究围绕这些热门概念推进。其主要关注点是如何让这些热门概念落地,以及如何通过它们让城市生活变得更美好。这意味着,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