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低碳城市建设 四大障碍需避免

2012-12-07 04:30:00         来源:新华网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要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在“十一五”期间,我国郑重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50%,并将节能减排指标加以分解。目前,国内不少城市把建设低碳生态城市作为实现减排目标的有效路径。

  记者日前采访国内外多位生态建设专家了解到,政府工程、技术堆积、盲目照搬和功能单一,是目前我国不少城市在生态低碳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误区,应在今后城市建设中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教训予以规避。

  避免生态城市建设成为自上而下的单一政府工程

  据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副主任、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副总工蒋荃介绍,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已经有276个城市明确提出要建立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的目标,其中53%的城镇开始生态城镇的建设,28%开始规划,19%正在进行生态城市的考虑。

  对此,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首席研究员于立说,目前中国不少城市把生态城片面理解为城市的“造新城”运动,却忽略了其与城乡统筹的互动关系,没有做到与当下中国社会的协调。尤其是目前的生态城市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不仅是政府在喊口号、上项目推动,而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即使有再好的管理措施,如果每一个社区的老百姓都没有意识到他是生态城市中的一分子,没人去做与生态有关的事情,这个城市的生态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于立说。

  英国卡迪夫大学威尔士建筑学院院长Phillip Jones认为,建设生态城市应根据自身特色,探索动态的、能够保证城市发展全过程的低碳模式,最终实现城市布局持续扩展下的、贯穿城市发展全过程的低碳。“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听取市民的意见,让更多人参与到城市规划建设中。”

  瑞典尤默奥大学教授KatarinaEckerberg说,瑞典从十年前开始实施“地方自然保护项目”,拨出1亿美元用于保护环境和改善污染问题。这一建设过程的最大特色是政府实现了信息共享,并结合自然环境的恢复和管理进展,在宣传中更多的投入比较有娱乐性的内容,以吸引各街区的公众和私营部门的参与。政府充分包容各种需求,最终有1513个子项被纳入这一项目,近90%的人都认为自己的创意想法得以实施。十年来,吸引到的用于环保的各类资金总额达到了17亿美元,真正实现了将政府和专家为主的自上而下的保护方式,转变为更包容、更多人参与的保护方式,把自然保护和娱乐休闲结合起来的全民生态行为。

  避免生态城市建设成为高投入 堆积技术的“花瓶”

  专家表示,很多城市提出发展生态城市就忙于上项目,追求技术的新颖奇特,修建高标准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却不认真评估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成本。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展示的一款垃圾气力输送系统,由于技术新颖很快得到国内多个所谓低碳生态城市的青睐,有些城市动辄投入数亿元搞相关技术改造和设备引进,却因为应用成本过高,导致许多场地和设施闲置甚至废弃。

  我国传统建筑耗能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而绿色建筑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供暖和制冷的需求量,并节约大量资金,成为生态城市建设投资的重点。长期从事绿色建筑研发和推广的天津市某企业负责人王其坤说,当前不少地区片面强调概念,形式主义严重,而忽视实际效果,导致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成了高投资建筑的代名词,甚至出现了“节能建筑能耗却很高”的怪现象。

  他说,目前国内典型的绿色建筑能耗并不低,整体舒适度也不高,说白了就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堆积,像博物馆一样”。具体建设过程中也存在虎头蛇尾,如在施工图审查时非常严格,节能是强制施行的标准,但到后面检测时就脱节了,对于建筑整体能否达到之前要求的效果,也缺乏检测和评估。

  德国弗莱堡绿色之都发展总协调人贝恩特博士表示,政府大多只关心经济发展,真正的生态城不能只盯着技术和物质上的投入与产出,而是要转变具体个人的观念,让社区的低碳生活方式转型推动生态城市的转型。

  避免盲目照搬发达国家模式和大建新城的模式

  近年来,以天津、广州、青岛、宁波、铜陵等为代表的各类大中小城市,均先后提出打造生态城市的口号,并划出一片地用于建设生态新区。这些新区与老居民区距离较远,与旧城的相关设施保持分离的状态,成为一个封闭的“生态王国”。开发商也打出了“低密度”“欧美化居住方式”等各种广告来吸引购房者,但部分项目销售惨淡。

  对此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运营主任顾惜思说,现在40%的美国人居住在郊区地区,但因为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市民不得不依赖小汽车出行,这也使郊区出现了大量的土地、水和能源的浪费。对我国而言,在自然资源稀缺的背景下,这种郊区性的城市化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我国应该避免美国城市发展模式,避免分散性的市郊地区发展模式。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可以通过建立新城来完成,同时必须完善地铁、轻轨、BRT快速干道等现有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

  专家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更成熟,技术研发更早、资源更丰富、人口更少,所以在一些小城市里,倡导并实施生态低碳理念、应用高科技、环保节能材料更加容易,城市政府和市民都支持,且能承担起这些高投入。但目前中国部分城市盲目照抄照搬国外经验,有的完全仿照国外城镇进行复原建设,有的则投入高成本打造新城,都是不可取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黄明华表示,考虑到中国人多地少的现实,生态低碳城市的整体布局模式应遵循紧凑式、混合型的标准,城市规划用地必须突出紧凑的原则。

  避免单一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模式

  专家认为,我国不少生态城市建设重点放在了修广场、建园林、引进昂贵树种上,有的地区为了美观甚至把城里的河床都全部水泥硬化。表面上似乎在突出“以人为本”“宜人宜居”的理念,实际上却破坏了本地物种的多样性,导致城市生态功能更加单一。

  国际鹤类保护基金会博士苏立英建议说,在城市绿化中应注意尽量保留本地物种,以减少对本地动植物生态环境的影响。此外还可利用栈道、围栏、平台等设施,在不影响鸟类生态的情况下,拉近人类与鸟类的距离。

  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运营主任顾惜思说,城市完善生态系统,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打造自然绿肺,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另一方面,应考虑将城市农业纳入整体规划,此举不仅能为解决城市贫困人群日常生活和再就业提供新的思路,还可使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与传统大面积农业形成互补,减轻城市对长距离运输果菜的依赖,并与城市环境保护有效结合,一举多得。

  据介绍,目前发达国家不少企业从事城市农业,如美国城市农业能够给超过550万城市居民供应各种食物。在不少发展中和不发达国家,城市农业都是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的重要产业,如在东非,城市的居民日常食物大多依赖城市农业;在墨西哥,城市居民利用塑料盆、木箱等在屋顶、路边等种菜开发城市农业的现象正在普及。在人口高度集中的墨西哥城,因开发资金不足而造成的土地闲置现象较为常见,其中很多土地都是肥沃的可耕地,墨西哥城市政当局不仅鼓励部分剩余劳动力从事城市农业种植,还有意识地推动有农学技能的大学生从事有机蔬菜种植的自主创业。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无锡加快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城市

  蓝天白云,晴空万里【详细】

生态文明建设不能“跑偏走神”

  近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草案(下简称草案)正式提请审议。草案指出,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详细】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 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详细】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召开

5月18-20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之际,第四届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中的生态文明建设”,设立三个平行论坛,与会人员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绿色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等话题展开研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