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城市成中国"生态安全"保卫战最前线
英国《金融时报》12月18日文章,原题:中国:城市化与“生态安全” 等到你读完这篇文章时,又将有400多名中国人离开农村,前往城市扎根。
已经容纳全球十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城市,仍在不断膨胀。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民,也是中国对钢铁、食糖、电力等需求的推动力。
也许更出人意料的是,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对抗污染、提高增长可持续性的关键战场。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一直伴随着慢性的环境退化和不断加剧的污染,官员们承认,如今这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在中国领导人改变这种增长模式的尝试中,城市走到了最前线。
“我们不应仿效西方城市的高密集度模式,”中国国家发改委下属能源研究所所长韩文科说——他主要指的是能源消耗。他说:“城市化越快,消费就越快。我们必须考虑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制约因素。”城市移民显著影响着消费和行为模式:中国城市居民用电量是农村居民的3倍,糖的消费量是后者10倍,日常生活所需的基础设施也多得多。一位官员估计,每有一个人移居城市,政府平均要花费10万元人民币(合1.6万美元)修筑道路、桥梁、公用设施和其他公共产品,这些都需要能源密集的投入,如钢铁和水泥。
政策制定者试图通过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城市走上更可持续的道路,包括设定碳排放目标、鼓励使用独立太阳能设备、限制能耗和大力投资公共交通。上月,时任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胡锦涛承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并表示城市化必须与“生态安全”相均衡。
就此而言,北京和上海等中国最大的一些城市已在多个方面走到了前列。为减少空气污染和碳排放,北京(人口2000万)正在分阶段将燃煤电厂撤出城市的中心地带,用更清洁的燃气电厂取而代之。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出租车用天然气代替了汽油,因为前者更廉价、更清洁。很多城市出资兴建符合环保原则的“生态城市”。
尽管有种种措施让城市“绿色化”,但迄今进展缓慢,因为中国整体的经济和政治架构仍然鼓励地方官员注重高投资和快增长,而不是可持续性。过去30年经济繁荣的动力是对固定资产的大量投资,这种模式导致城市横向蔓延、效率低下,充斥着质量低劣、只能使用20年的建筑。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强化森林草原保护 内蒙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内蒙古自治区森林草原防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12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条例》对于提高内蒙古自治区依法防火能力和水平、强化森林草原保护、筑牢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将发挥积极的作用。【详细】
森林“提质”迫在眉睫
我国是一个森林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生态脆弱的国家,总体森林质量不高,影响生态功能的发挥。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提出培育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要重视扩大森林面积,更要着力提高森林质量,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充分发挥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主体作用。【详细】
坚定不移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制定出台《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维护森林生态安全、实施精准脱贫、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详细】
着力提升森林质量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
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