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天气谁之过 烟花燃放反思传统与习俗

2013-02-20 08:29:31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全国一些地方空气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天总是灰蒙蒙的。燃放烟花爆竹比往年减少了很多,但是雾霾仍卷土重来。很多人都在思考,究竟是要年味,还是要环保?

  ■直击

  迎财神,开门炮,鞭炮燃放让多个城市又遭雾霾笼罩

  春节期间,放爆竹是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

  初七上班第一天的日子,年味尚浓。从早晨开始,响亮的鞭炮声就在大街小巷响起。尽管前段时间接连不断的雾霾天,似乎并没有影响各商家燃放“开门炮”。为图个好彩头,大家只怕爆竹不够响亮。伴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停在路边的私家车也不时发出警报声。

  在天津市红桥区洪湖里商圈,一些商家门前的鞭炮摆成了“8”字形、“吉”字形。一位燃放鞭炮的师傅说,放鞭炮要选择造型和时间,将鞭炮摆成“吉”是取吉祥之意,选择8时燃放,是因为“8”象征一年都能发。

  雾蒙蒙的天加上一早晨的开门炮,在污染物扩散条件不利的情况下,空气质量急剧变差。2月16日16:00时,空气质量发布平台上显示,天津市17个监测站点由之前的黄色良好全部“升级”成橙色轻度污染。

  在此起彼伏的“开门炮”声中,河北省唐山南部和保定、廊坊及以南大部地区又遇到了雾霾天气,磁县、峰峰、武强能见度一度不足50米。同样,山东济南16日白天再次出现了雾霾,能见度极低。

  鞭炮燃放会导致PM2.5升高是个不争事实。

  初五“迎财神”的日子,一些市民为了讨个好彩头,集中燃放大量烟花爆竹,空气质量经受一次考验。

  2月13晨开始,北京市污染物的扩散条件逐步转差,全市受低气压场控制,有偏南风但风速小,污染物浓度上升较快,达到中度或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PM2.5小时浓度普遍超过200立方米,东南、西南超过250立方米。

  雾霾一次次地去而复来,似乎是在提醒人们不要图一时之快而大放鞭炮,忘记了雾霾袭城给正常生活带来的困扰。

  ■分析

  北京烟花爆竹销量下降4成

  虽然春节期间各地依旧是鞭炮响彻,烟花四起,但还是有很多人在默默地用行动支持环保。今年,放烟花、鞭炮的现象明显少于往年。

  在除夕当晚,与往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记者在北京市三元桥附近几乎没有听到烟花爆竹大量集中燃放的声音。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夕零时至初五24时,全市共销售31.3万余箱烟花爆竹,较去年的56.4万箱,下降了45%,集中燃放持续的时间比往年有所缩短。据北京市政市容委有关消息,除夕夜至初七早上6点,北京市共清扫烟花爆竹残屑5505吨,比去年减少680余吨。

  销售量降低与鞭炮价格上涨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与一部分公众自觉禁炮有关。市民陈先生按照往年惯例,买了几挂鞭炮,“往年放花炮为了图个吉利和热闹,今年不一样了,放炮时多了环保这根弦,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在禁放,弄得自己也不好意思放了。”陈先生说他家只在年夜饭前放了一挂,剩下的鞭炮至今原封不动地放在家中。

  少了鞭炮的喧嚣,并没有影响过年的热闹气氛。

  从除夕至大年初七,北京的地坛、龙潭两个庙会共迎客205万人(次),龙潭庙会主办方发出的“低碳游”倡议受到热烈响应,在87.18万人(次)的总游客中,有82%的人通过乘坐公交车、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方式逛庙会。

  两大庙会上的民俗文化风情展、民间手工艺受到游客热捧。家住北京西城的林老先生指着祈福的舞龙舞狮表演说:“同样是文化传承,何必非得放炮才好呢?”

  ■引导

  线上线下引导公众转观念树新风

  “雾霾天气的气象条件不适宜燃放烟花爆竹。”早在春节前,气象部门就发出这样的提示。

  2月11日,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联合向广大青少年网友发出倡议,倡议大家在蛇年春节元宵节期间,做“弃炮族”,少放烟花爆竹,远离雾霾,过环保年过环保节。用实际行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理性表达节日之庆,用爱心呵护我们的家园,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倡议书发出不到一天,就在网上取得广泛影响,广大网友纷纷表示支持。一时间,微博上“做‘弃炮族’过环保年”的话题成为了网友讨论的焦点,并得到众多网民的积极响应。

  同时,一种叫“花炮无影手”的手机电子鞭炮受到网民热捧,这个手机应用APP由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志愿者何永振开发,可以实现花炮随身带,想放就放的愿望。

  对于“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的话题,支持“禁放”者认为“我的空气,我有责任”,北京曾“禁放鞭炮”多年,这次为何不行?每个遭受雾霾困扰的人,既是受害者、也是污染制造者,无法独善其身,鉴于污染遍及小半个中国,这次最好全国禁放。

  网友平心老则者表示,年味的多与少并不在鞭炮声的大与小,“为了满足这喜庆气氛,我建议可由政府出面在全市的几个点燃放烟花,年三十放一次,年初四晚上放一次,考虑经费问题,可由市民自愿认购。燃放时间也不要很长,表达个意思就可以了。”

  1月19日,《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时,其中禁放烟花爆竹呼声甚高。

  网友韩恒_89则建议研制环保型的烟花,这样既可以保持春节的传统风俗,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面对纯粹人为制造的PM2.5,不少网友感叹,为何我们要亲手剥夺自己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影响了多数人的健康,也占用着诸多政府管理资源,只抱怨不行动,换不来“美丽中国”。

  春节长假刚过,京津冀部分地区雾霾天气卷土重来,于是催生出一个新话题。PM2.5升高,究竟是谁的错?

  春节PM2.5升高,怪民俗吗?

  民俗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特定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老百姓过年放烟花爆竹一方面喜庆,一方面“驱邪”,早已形成了传统的习惯,成为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是值得尊重的。

  然而,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危害也不小,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环境压力大的城市里,燃放烟花爆竹带来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成为节日里的“环境问题”。

  民俗与环保的矛盾早已存在,只不过在今年春节期间显得尤为突出。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短时间内就会引起PM2.5浓度上升十倍以上,甚至数十倍。面对雾霾,春节是否该继续燃放烟花?民俗与环保的矛盾再次爆发。

  如何在民俗和环保之间,找到两全其美的办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毕竟,无论是民俗文化活动本身,还是参与民俗行为的人,都要与时俱进,社会才能有发展、才能不断进步。

  频频出现雾霾天,怪政府吗?

  一直以来,政府承担着大量的社会管理职责,在出现矛盾和问题时,公众往往将责任归咎于政府。在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也同样如此。

  有人认为,政府应该撤销烟花爆竹销售网店;有人寄希望于政府一纸禁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共有200多个城市制定“禁放”法规,但在十几年的实施过程中,始终与争议相伴。起初几年,是一些群众不顾禁令,寻找年味儿的试探性放;随后几年,群众自发的燃放让一些城市陷入法不责众的尴尬;最终,“全部放开”或“禁改限”在诸多城市上演。

  由“禁改限”,代表着行政乃至政治文明的进步,既尊重公民权利,又对传统社会风俗保持了敬意。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问题上,如果重回禁令管制的老路,尚需各方重新协商,妥善取舍。

  近日,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投票中,近七成网友将“支持”投给了“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三成多网友认为“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如何保护这三成人的权利,考验着政府的行政管理艺术,而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处理现代社会的各种矛盾,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不仅有利于公众在年味儿和环保之间找到平衡,还能帮助政府找到治霾的良方。

  雾霾阴魂不散,怪公众吗?

  城市中雾霾不散,被人诟病的气象条件充其量只是“帮凶”,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人为排放才是“主谋”。而春节期间,工厂停产、大部分人休假、机动车行驶锐减,PM2.5在集中烟花爆竹燃放之后急剧升高,公众肆意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难逃干系。

  “人工霾”背后暴露出国民缺少自省和自律的事实。空气污染谁也跑不掉,所有人都恨这霾,但所有人都应扪心自问一下,我和这霾有什么关系?我参与制造了没有?尤其是在燃放烟花爆竹问题上,外在禁令可以没有,内心的考量则不应该没有。

  环境是个大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我们无法凭一己之力从宏观上改变什么,但可以在微观上扬弃不文明的生活方式。过年时少放一挂鞭炮是一方面,低碳出行、注重公共环境卫生等,都是为保护环境增添“绿色能量”。

  治理雾霾,任重道远。短时间内要求公众完全摒弃民俗,不再燃放烟花爆竹不切实际;要求政府重新使用“一刀切”的行政管理手段,简单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也有难度,而完全放松管理也不现实。

  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毕竟只是特定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实际上,中国“治霾”之路该如何走,才是我们所应关心的真问题、大问题。我们呼唤管理部门拿出决心和智慧,让政府成为治霾的一支主力军;我们呼唤企业真正负起责任,切切实实减少排放;我们呼唤公众积极参与,成为一支治霾生力军。当三股力量形成合力,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治霾之路就不远了。

  建言献策

  环保组织建言《北京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

  加大处罚力度 强化信息公开

  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公众环境研究中心和自然大学近日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提交了关于《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的修改意见,建议加重处罚破坏大气环境的行为,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增加对市民高度关注的高风险排放源和敏感区域的监测和治理。

  近来一些地方接连出现的大范围灰霾天气,让大气污染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空前关注。北京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在1月19日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送审稿主要就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看到草案送审稿,第一印象就是对污染大气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环保组织自然大学发起人冯永锋说:“我们建议将‘按日计罚’作为重要条款纳入条例。”

  “按日计罚”是指从发现污染的那一天起,到污染终止的那一天,每一天都要罚款一定的数额,污染时日越长,罚款越重。环保组织在修改意见中指出,“按日计罚”在重庆、深圳两地实施,对当地环境污染企业产生了有效的震慑作用。环保组织认为,连日的灰霾说明了治理大气污染的迫切性,北京市必须下决心提高惩罚力度,对于那些大气污染物长期超标排放且屡次处罚无实际改善的企业责令停产退出。

  草案送审稿中,规定了企业从新建、运行到排污申报登记、监测、信息公开等全过程管理中应履行的义务和承担的责任。但环保组织指出,“保守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的条款,仍可能阻碍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

  环境公益律师夏军说:“我曾不止一次遇到企业或环保部门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环境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涉及到一些公众的健康安全。”环保组织建议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中加强信息公开尤其是主动信息公开的条款,如公开在线监测信息、企业违规信息等,以便公众监督。

  环保组织在修改建议中提出了“高风险污染源或敏感区域”的概念。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史博士后毛达解释,这些区域的排放在局部可能会形成比较严重的污染,目前北京市的高风险污染源有垃圾焚烧厂和露天垃圾焚烧点。“这些区域可能会有多环芳烃、重金属和二恶英等高毒性污染物污染,须加强监测并公布数据。对于露天焚烧,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应开展联合执法加以制止,”毛达说。

  《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从1月19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此期间,民间环保组织通过“我为北京争口气”、“建言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研讨会等公众参与活动,收集学者、市民的建议和意见,并进行了汇总。提交的修改意见中也包含了对油品质量、机动车污染治理、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等方面的内容。据悉,《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将于今年7月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经过审议完善后,将于年底付诸表决。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讨论国内PM2.5危机

7月21日上午,PM2.5分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论坛在贵阳举行,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等部门的环保专家就“PM2.5危机”展开探讨,专家们表示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PM2.5污染最严重的地区。【详细】

首都蓝天计划:治雾霾需解“燃煤之疾”

“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使首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再下降三成。记者在对雾霾的两大成因之一燃煤消耗(另一大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关部门对此早已有所行动。尤其是供热燃煤消耗,有望在未来两年大幅度削减。【详细】

钟南山:英国治霾用30年 北京下狠心10年即可

钟南山:顾名思义PM2.5就是2.5微米的小颗粒,它是个载体,它可以有含有硫酸盐、硝酸盐,甚至一些病毒等等,它主要的害处就是一直进,进到人的肺泡终末的肺泡里头去。 【详细】

北京:怀柔区12项营林造林工程助京除霾

2月25日,记者从北京市怀柔区获悉,今年怀柔区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投资2.6亿余元启动12项营林、造林绿化工程,计划将有10.8万亩平原和荒山披上绿装,其中造林2.8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栽植松柏、黄栌等树木135.2万株,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平均下降2%的任务指标。【详细】